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第37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非遗专场开演
来源:“ 河南非遗”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19-04-10 09:39:00

4月9日上午,由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举办的第37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正式开演!

洛阳牡丹花会始于隋代,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伴随洛阳牡丹种植传统而生的人们生产生活赏花习俗的总和,包括牡丹诗词、书画、传说、服饰、礼仪、栽种技术等内容。“洛阳牡丹花会”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牡丹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国色天香•河洛欢歌”广场文化狂欢月从2007年开始,在周王城广场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广场活动,活动邀请本地民俗节目、省内外非遗项目、群星奖优秀节目参加,真正把牡丹花会办成群众的节目,人民的节日。

今天的非遗专场,共邀请淳安竹马、广东龙舞、绛州鼓乐、四川清音等10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侗族大歌3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为现场观众奉献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热度的不断上升,牡丹文化节期间的非遗专场也经历了不断发展。自2011年起,非遗专场成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群星奖”群体项目奖获得者“河洛欢歌广场文化狂欢月”的固定活动板块,2011至2013年,每年只有1个专场,三五支本地非遗项目演出团队,参演人员不足20人;2014年起,活动场次增至2至4场、5至8个节目,50人的演出规模;2016年,首次邀请省内外非遗项目开展文化交流演出,省外项目1个,省内项目18个,本地项目11个,达到了30余支队伍、300余人的演出规模;2017年进一步上升为省内项目18个、本地项目11个的活动规模;2018年,邀请来自省外7个、省内7个地市的项目和洛阳市本地11个非遗项目共同演出,宁津杂技、大明草编、山东快书、永年吹歌、洛川蹩鼓、上党八音会、华佗五禽戏等项目极大提升了演出效果。今年是首次开设以省外国家级及以上非遗项目为主的活动专场,进一步提振了非遗凸显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遗产交流展示的活动宗旨。

编辑:杜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