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832 |
项目编号:Ⅶ-56 |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
类别:传统美术 |
所属地区:内蒙古自治区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
保护单位:赤峰博物院 |
巴林石雕是采用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特产的巴林石进行雕刻艺术创作的工艺美术技艺,历史悠久,距今约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和距今6000年的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就发现了用巴林石雕刻的玦、佩、蚕、鸟等文物。该项目现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12个旗县区,在内蒙古其他地区和福建、浙江等地,也有分布。
巴林石雕的主要原料为巴林石,学名为“叶腊石”,产地位于距巴林右旗大板镇45公里的查布呼草原特尼格尔图山,是赤峰市重要的自然资源,分为鸡血石、福黄石、冻石、彩石、图案石五大类一百多个品种,以细、洁、润、腻、温、凝为典型特征,是中国存量较大的印章石品种。雕刻者可根据各个品种因材施艺,借助特制的刀、凿、铲、锯、抛光机等雕刻工具,运用浮雕、圆雕、镂雕等多种技术手法,创作出精美的巴林石雕艺术品。其制作步骤主要有相石、创意、构图、操刀、雕刻成型、精雕细节、打磨抛光等。艺人们在继承优秀传统雕刻技艺的基础上,结合内蒙古和赤峰市历史与现实,创造出诸多具有民族特色和草原风情特色的石雕艺术品。作品有巴林石雕件和巴林石雕钮印章两大类,其中雕件有人物、动物、植物、景物等各种类型。
巴林石雕以师徒传承为主要方式,传承百年,谱系清晰。巴林石雕具有内蒙古草原的民族文化特色,包含了历史、宗教、民族、民俗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普通的巴林石经过艺术创作,变成精美的各种雕件和雕钮印章,艺术价值倍增,体现了卓越的工匠精神,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传承、保护好巴林石雕,可助力地方包容性经济发展,并在提升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Ⅶ-56 |
项目名称 石雕(大足石雕)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重庆市大足区 |
编号 Ⅶ-56 |
项目名称 石雕(绿松石雕)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北省 |
编号 Ⅶ-56 |
项目名称 石雕(绥德石雕)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陕西省绥德县 |
编号 Ⅶ-56 |
项目名称 石雕(富平石刻)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陕西省富平县 |
编号 Ⅶ-56 |
项目名称 石雕(沅洲石雕)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 |
编号 Ⅶ-56 |
项目名称 石雕(菊花石雕)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 |
编号 Ⅶ-56 |
项目名称 石雕(泽库和日寺石刻)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青海省泽库县 |
编号 Ⅶ-56 |
项目名称 石雕(安岳石刻)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安岳县 |
编号 Ⅶ-56 |
项目名称 石雕(白花石刻)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广元市 |
编号 Ⅶ-56 |
项目名称 石雕(雷州石狗)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雷州市 |
编号 Ⅶ-56 |
项目名称 石雕(菊花石雕)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南省浏阳市 |
编号 Ⅶ-56 |
项目名称 石雕(大冶石雕)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北省大冶市 |
编号 Ⅶ-56 |
项目名称 石雕(方城石猴)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南省方城县 |
编号 Ⅶ-56 |
项目名称 石雕(嘉祥石雕)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东省嘉祥县 |
编号 Ⅶ-56 |
项目名称 石雕(掖县滑石雕刻)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东省莱州市 |
编号 Ⅶ-56 |
项目名称 石雕(鸡血石雕)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临安市 |
编号 Ⅶ-56 |
项目名称 石雕(煤精雕刻)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辽宁省抚顺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