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832 |
项目编号:Ⅶ-56 |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
类别:传统美术 |
所属地区:重庆市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大足区 |
保护单位:重庆市大足区美术馆(重庆市大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大足石雕是流传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石雕艺术的总称。其历史悠久,起源于唐朝初期,至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现今以重庆市大足区为主要分布区域,并影响周边的巴蜀地区。大足区位于重庆市西部,地处成渝腹心,扼守巴蜀交汇之地,全区分布各类长石石英砂岩,岩体较厚,十分适宜石雕作品创作和生产,其中宝兴镇石材储量最大。
大足石雕主要采用大足本地出产的砂石、青石,后引进贵州、四川等地出产的紫袍玉、汉白玉为材质,按料选材,因材施艺,以大足境内发达的小五金器具作为工具,将其天然色彩与作品造型创意相结合,注重石雕艺术自身的审美规律和创作原则,造型优美,内容丰富,技法多样。大足石雕全由手工精雕细镂而成,包括采料、构思、制图、泥塑、制模、雕刻、精雕、细磨、抛光等诸多复杂工艺。其技法由平雕、高浮雕、浅浮雕、圆雕、线刻向组雕、镂空、阴刻发展;灵活运用方格法、透视法、线条造型、线面结合、意到笔伏等多种艺术手法,使作品玲珑剔透,生动活泼,传神写心,达到“佛像人化,人神合一”的境界。雕刻题材以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人物、动物和建筑构件,以及实用器具、生活和劳动场景为主,其中人物又以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中的佛像、文殊、普贤、观音、罗汉等为主。
大足石雕世代以师徒相传、示范相授为主要传承方式,至今已传承17代。大足石雕历史悠久,是中国石雕艺术发展史的缩影,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是研究中国石雕艺术、中国美术史乃至世界美术史的珍贵资料。它在立体造型、雕刻技法、布局审美等诸多方面开创了石刻艺术的新形式,为中国石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
姓名 刘能风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汉族 |
类别 传统美术 |
项目编号 Ⅶ-56 |
项目名称 石雕(大足石雕)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重庆市大足区 |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Ⅶ-56 |
项目名称 石雕(绿松石雕)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北省 |
编号 Ⅶ-56 |
项目名称 石雕(巴林石雕)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
编号 Ⅶ-56 |
项目名称 石雕(绥德石雕)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陕西省绥德县 |
编号 Ⅶ-56 |
项目名称 石雕(富平石刻)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陕西省富平县 |
编号 Ⅶ-56 |
项目名称 石雕(沅洲石雕)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 |
编号 Ⅶ-56 |
项目名称 石雕(菊花石雕)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 |
编号 Ⅶ-56 |
项目名称 石雕(泽库和日寺石刻)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青海省泽库县 |
编号 Ⅶ-56 |
项目名称 石雕(安岳石刻)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安岳县 |
编号 Ⅶ-56 |
项目名称 石雕(白花石刻)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广元市 |
编号 Ⅶ-56 |
项目名称 石雕(雷州石狗)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雷州市 |
编号 Ⅶ-56 |
项目名称 石雕(菊花石雕)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南省浏阳市 |
编号 Ⅶ-56 |
项目名称 石雕(大冶石雕)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北省大冶市 |
编号 Ⅶ-56 |
项目名称 石雕(方城石猴)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南省方城县 |
编号 Ⅶ-56 |
项目名称 石雕(嘉祥石雕)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东省嘉祥县 |
编号 Ⅶ-56 |
项目名称 石雕(掖县滑石雕刻)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东省莱州市 |
编号 Ⅶ-56 |
项目名称 石雕(鸡血石雕)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临安市 |
编号 Ⅶ-56 |
项目名称 石雕(煤精雕刻) |
类型 传统美术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辽宁省抚顺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