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1   星期四   农历四月初四   谷雨 谷雨
黑茶制作技艺(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
项目序号:935
项目编号:Ⅷ-152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地区:湖北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
保护单位: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是我国传统黑茶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发源于湖北咸宁,流传至湖北宜昌并辐射至恩施、神农架、襄阳等地。湖北省宜昌市位于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境内山脉纵横,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该地土质肥沃,土壤的排水和透气性佳良,十分适宜茶树生长。

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工艺复杂。需要采用鄂西南境内海拔600—1200米的半高山茶树鲜叶,经过77道工序制成茶砖,并冠以“川”字商标。其从采摘到包装历经初制(采摘、炒青等15道工序)、渥堆发酵(洒水、平堆、测温、补水等19道工序)、精制(过筛、分级等12道工序)、拼配(开汤、评级等7道工序)、成型(蒸茶、紧压等15道工序)、烘干包装(降湿、复烘等9道工序)等众多流程,需花费60—90天方能完成。其中杀青、渥堆、筛分、汽蒸、成型、烘制等传统工艺,经世代相传一直沿用至今。与其他黑茶制作技艺相比,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中最独到的工艺是大堆发酵和堆内开深沟通风,且在发酵过程中控制“发花”,茶砖紧密度高。其成品茶色泽青褐、汤色红黄、滋味香浓,具有化滞去腻、消脂控糖等功效。

长盛川是湖北老字号,其创始者何氏家族于1368年从江西迁徙到湖北咸宁柏墩一带,潜心制茶、贩茶,迄今已传承至20代。产品曾被明清两朝皇室定为贡茶,也是万里茶道的主要贸易商品。当前,该技艺主要传承群体集中在湖北长盛川青砖茶研究所,传承骨干有10人,另有10余人掌握着该技艺的核心工艺流程。这些传承人均在制茶及品控工作一线,承担着振兴传统制作技艺、提升茶叶品质的职责。此外,宜昌及周边掌握长盛川青砖茶种植、采摘标准的农户有1万余人。

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一直倡导生态、绿色种茶方式,生产全程使用清洁能源,零排废、无污染。该技艺的传承发展记录了青砖茶发展变迁的曲折历史,见证了万里茶道兴衰的过程,也展现了南方山地经济社会的变迁。采用这一技艺制作的青砖茶,是南北方民族交流交融的载体和民族团结的纽带,也是我国与欧洲国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传承这一项目,对于发展地方经济、促进民族团结和国际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姓名
何建刚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汉族
类别
传统技艺
项目编号
Ⅷ-152
项目名称
黑茶制作技艺(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Ⅷ-152
项目名称
黑茶制作技艺(咸阳茯茶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陕西省咸阳市
编号
Ⅷ-152
项目名称
 黑茶制作技艺(六堡茶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 
编号
Ⅷ-152
项目名称
 黑茶制作技艺(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北省赤壁市
编号
Ⅷ-152
项目名称
黑茶制作技艺(下关沱茶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编号
Ⅷ-152
项目名称
黑茶制作技艺(南路边茶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雅安市
编号
Ⅷ-152
项目名称
黑茶制作技艺(千两茶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南省安化县
编号
Ⅷ-152
项目名称
黑茶制作技艺(茯砖茶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南省益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