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针灸(岭南陈氏针法)
项目序号:444
项目编号:Ⅸ-5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类别:传统医药
所属地区:广东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
保护单位: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

岭南陈氏针法是岭南地区的一种传统针灸疗法,是岭南中医学术流派重要代表之一,包含飞针法、分级补泻法和导气法,具有进针快、痛感小、手法轻、得气快、补泻灵、针具细等特点。其以广州为主要流布区域,依托广东省中医院进行传承、保护、展示和发展,影响力辐射周边乃至东南亚地区。

岭南陈氏针法以“阴阳互济、通调和畅”为学术思想,最早源于《黄帝内经》。第一代传承人陈宝珊开设“大国手陈宝珊医馆”,挂牌行医,主治筋伤疑难杂症,擅长循经点穴,疏通经络、运行气血,形成针法理论雏形。第二代陈锦昌传承家传秘方,医技日趋精湛,在两广及周边地区声名鹊起。第三代陈全新潜心研究,最终形成岭南陈氏针法体系。第四代、第五代传承人也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传承和推广该遗产项目。

岭南陈氏针法传承人在继承传统进针手法基础上,凝练以“无菌、无痛、准确、快速旋转”为特点的快速旋转进针法,即飞针法。受明代杨继洲“刺有大小”启发,以辨证施治为基础,遵循中医补虚泻实原则,将补泻法进行量化,分为补法、泻法和平补平泻3类,以及轻、平、大3级;直中病所,善用“导气法”,源于《灵枢》针向行气,崇尚华佗“针游于巷”,临证以针向行气、按压关闭、捻转提插、循摄引导等导气手法,循经感传、飞经走气、通关过节、气至病所;同时,守正创新,提炼“练针四步曲”——徒手练习、捻针、持针垂直旋转刺入和摆动旋转刺入,有效缩短习练培训周期。

岭南陈氏针法逾百年传承、发展与创新,形成针对失眠、颈椎病等5个病种的技术操作规范与临床推广方案,成为我国针灸学术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遗产项目先后在全国14家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年门诊量达30多万人次,并在两广等地设立非遗工作站,带徒68人;举办全国和省级培训班30多次,培养针灸技术人才5万多人,遍布30多个省(区、市)。同时,通过“非遗”进校园,先后在北京、上海、安徽等8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传承推广。

岭南陈氏针法的飞针法在无痛针灸技术方面前进了一大步,分级补泻法实现针刺手法规范化和量化发展史上的跨越,针对气郁质人群开展干预治疗,取得较好临床疗效,体现中医治未病、防重于治和养生保健的学术思想,医疗、科学、文化和社会价值显著。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姓名
陈秀华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汉族
类别
传统医药
项目编号
Ⅸ-5
项目名称
针灸(岭南陈氏针法)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
编号
姓名
韩善明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汉族
类别
传统医药
项目编号
Ⅸ-5
项目名称
针灸(蕲春艾灸疗法)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Ⅸ-5
项目名称
针灸(程氏针灸)
类型
传统医药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
编号
Ⅸ-5
项目名称
针灸(赵氏雷火灸)
类型
传统医药
申报地区或单位
重庆市渝中区
编号
Ⅸ-5
项目名称
针灸(蕲春艾灸疗法)
类型
传统医药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
编号
Ⅸ-5
项目名称
针灸(杨继洲针灸)
类型
传统医药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衢州市
编号
Ⅸ-5
项目名称
针灸(陆氏针灸疗法)
类型
传统医药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上海市
编号
Ⅸ-5
项目名称
针灸(刘氏刺熨疗法)
类型
传统医药
申报地区或单位
重庆市渝中区
编号
Ⅸ-5
项目名称
针灸
类型
传统医药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
编号
Ⅸ-5
项目名称
针灸
类型
传统医药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