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3   星期二   农历三月十五   
故事故人之傀儡有戏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影片展映
来源:“国家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22-06-29 10:40:00

“人”在非遗的价值内涵中充当着核心要素的角色。有了人的故事,就有了非遗的鲜活生命力。在传承人的接续记忆中,是祖祖辈辈筚路蓝缕才绘制了顺天应时的文明图景;是唱念做打争奇斗艳才流传下铿锵缠绵的北调南腔;是十指律动光影交错才翻转了人间世事的喜怒哀惧;是弦歌竞发三生三世才昭示了忠孝节义的传统美德。这壮阔河山中,传唱着生生不息的故事,数不尽多姿多彩的故人。这些故事和故人,为我们展现了非遗的厚重之美。

在本届“年华易老,技·忆永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中,我们通过4个单元15个主题,全面展示115个传承人记录优秀项目。其中,第一单元的名字叫做“故事故人”,包括勿忘祖先、腔载春秋、傀儡有戏、弦上书卷等4个主题。

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你看到了人物剪影或雕刻木偶似天外来客,或腾云飞升,或飘然落地,在咫尺舞台变幻出人生百态,可谓出乎意料又惊喜连绵,正是傀儡之中有好戏。傀儡戏一般指木偶戏,其传承历史悠久,表演者在幕后边操纵木偶边演唱,跟随音乐伴奏来增加艺术感染力。在这一主题中,我们把木偶戏和皮影戏放在一起,在邵阳布袋戏、腾冲皮影戏、凌源皮影戏、云梦皮影戏、泰山皮影戏、复州皮影戏等6个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记录的优秀成果中,一起感悟方寸天地的舞台人生,欣赏傀儡有戏的独特魅力。

刘永安:木偶戏(邵阳布袋戏)—湖南省

刘永安,1946年出生,男,汉族,湖南邵阳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木偶戏(邵阳布袋戏)代表性传承人。邵阳布袋戏,当地俗称“被窝戏”,又名“扁担戏”,是邵阳县塘渡口、九公桥一带最具民间特色的娱乐文化项目之一。邵阳布袋戏至今仍原汁原味地传承了几百年前的表演方式和表演技巧,一个艺人一副戏担,是名副其实的“一个人的剧团”。

刘永周:皮影戏(腾冲皮影戏)—云南省

刘永周,1944年出生,男,汉族,云南腾冲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皮影戏(腾冲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他来自皮影世家,是腾冲皮影戏的第四代传承人,其皮影制作与表演堪称双绝。腾冲皮影戏有六七百年历史,分为“西腔”和“东腔”两大流派。东腔皮影主要服务于云南省腾冲县境东南部和城区坝子。1932年,应干崖(今盈江)土司邀请,赴旧城演唱《樊梨花征西》连台本戏49天,后又应边民及华侨邀请,赴缅甸南坎演出《孙庞斗智》《宝莲灯》等剧目30余出。

刘景春:皮影戏(凌源皮影戏)—辽宁省

刘景春,1952年出生,男,汉族,辽宁凌源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皮影戏(凌源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凌源皮影戏属中国北方皮影戏的一个重要支脉,相传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影人雕镂玲珑剔透,操纵表演惟妙惟肖,掐嗓演唱独具特色。

秦礼刚:皮影戏(云梦皮影戏)—湖北省

秦礼刚,1949年出生,男,汉族,湖北云梦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皮影戏(云梦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云梦皮影戏历史可追溯到百年以前,鼎盛时期全县分布有26家皮影戏馆。秦礼刚的皮影制作创造性地设置各种机关,使影人在表演时能张嘴、眨眼、扇耳,甚至瞬间换头,达到川剧变脸的效果,极大增加了影人的表现力。

范正安:皮影戏(泰山皮影戏)—山东省

范正安,1945年出生,男,汉族,山东泰安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皮影戏(泰山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泰山皮影戏是山东皮影戏的重要代表之一,从明代开始,其表演活动就非常频繁。泰山皮影戏声腔种类丰富,它不仅继承了早期山东皮影的“摩调”,还广泛吸收泰安当地流行的其他民间戏曲唱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声腔体系。泰山皮影戏属典型的口传民间艺术,演出没有剧本,演员完全靠记忆表演发挥,尤以《泰山石敢当》系列剧最为著名。

宋国超:皮影戏(复州皮影戏)—辽宁省

宋国超,1950年出生,男,汉族,辽宁大连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皮影戏(复州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复州皮影戏是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由陕西来东北戍边的士兵传入,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复州皮影戏在传播文化知识,传承当地民间传说、风土人情、人物掌故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国家图书馆官网地址:http://www.nlc.cn/

编辑:孙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