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3-29   星期五   农历二月二十   
天津市非遗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亮点频出——传统连接现代 非遗绽放光彩
来源:今晚报 创建时间:2023-01-11 11:32:00

from clipboard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天津汉沽飞镲表演。

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在天津市文旅局指导下,天津市艺研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完成各类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开启大运河天津段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推进“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拍摄工作、组织专家对国家级和市级非遗传承人进行评估等,非遗保护工作亮点不断。

非遗宣传展示丰富多彩

在非遗活动的宣传展示方面,2022年出色完成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天津非遗主场活动,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多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遗宣传展示。特别是由市文旅局主办、市非遗保护中心、各区文旅局承办的第三届“2022年天津非购物节”直播活动中,传承人与相声演员联动直播成为一大亮点。参加此次活动的非遗店铺有93家,其中48家有网络销售门店、30家有线下实体店铺,老字号占16家。连续三天的直播活动引来2.5万人次粉丝关注。直播活动期间,有千余个非遗产品进行宣传展示,销售额突破700万元。

此外,在2022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中,市非遗保护中心调动全市力量汇集全市年节活动情况,完成4个传统技艺类项目及6名国家级传承人的拍摄,在多家新媒体平台播出,总浏览量近百万;在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非遗线上展示活动中,以“津彩非遗:传统文化的智能”为主题,选择天津市5个优秀传统文化项目进行线下和线上结合的展示活动;在19省市援疆非遗展示活动中,推荐杨柳青木版年画、泥人张彩塑、津派面塑、天津葫芦制作技艺等9个项目参加“线下观展”与“线上云展”的展示活动,全面立体展示了天津的非遗保护成果;在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展品征集活动中,为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征集的30个项目,受到布展方的青睐;在第七届中国(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展示活动中,以“津门故里运河人家”为主题,展示天津运河沿线7个区8个项目的发展沿革和技艺传承,涉及泥人张彩塑、杨柳青木版年画、风筝魏风筝、独流老醋制作技艺、益德成闻药制作技艺、工艺毛猴、马氏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田氏船模制作技艺;完成海河游船非遗展示体验活动,举办“器以载德·非遗述廉”天津市非遗廉洁文化作品线上展示活动、“记录身边的非遗故事”征集等活动。

非遗保护工作稳步推进

作为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2022年8月市非遗保护中心开启“大运河天津段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先后走访调研完成河北区、红桥区、南开区、武清区与运河密切相关项目,西青区部分项目后续工作将在今年持续推进。

在红桥区普乐八蜡庙高跷老会保护基地,召开“天津市非遗项目‘普乐八蜡庙高跷老会’无偿捐赠仪式”,完成传统舞蹈项目“普乐八蜡庙高跷老会”的物品登记、捐献和交接工作。活动中,老会共捐赠物品457件,其中服饰131件、道具配饰149件、会具85件、展柜10件、图文资料82件。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也在稳步推进中,完成“汉沽飞镲-赵满宗”“祥音法鼓-田文起”“庆音法鼓-傅宝安”“京东大鼓-倪万珠”的拍摄任务,有的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组织专家对国家级和市级非遗传承人进行评估,完成35名国家级和192名市级非遗传承人的自查评估材料汇总、审核,组织专家对其中的74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包含12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实地走访和面对面交流,最终经专家评审,确定了非遗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等级。

“口述记录”工作方面,中心深化“传统音乐与传统舞蹈”口述采录整理补充工作,展示46个项目的人物角色、会具、乐器、服饰等方面的内容,清晰地展示出天津市传统音乐舞蹈项目的风格特色和历史面貌,为后期图书出版、课题研究、音乐舞蹈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做好铺垫。

2022年市非遗保护中心协助局相关部门组织申报并评审认定了天津大学亚洲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中心、南开大学非遗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相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等10家院校研究机构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不断提升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能力,切实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

编辑:孙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