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12-09   星期一   农历冬月初九   大雪 大雪
湖南非遗记录成果展映:用影像记录非遗 让文化浸润人心
来源:湖南省文化馆 创建时间:2023-06-09 13:42:00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非遗是时间沉淀的瑰宝,对非遗进行数字化记录和传播,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让非遗实现更好传承,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的有效途径。

2023年4月25日至6月初,“用光影记录非遗,让世界看见湖湘”2023湖南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展映系列活动在长沙成功举办。这是湖南首次举行非遗主题影像展映活动,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共开展了启动仪式、非遗影片展映、主题讲座等活动11场,展映了6部优秀记录成果影片,累计近3000人参与了现场活动。

from clipboard

非遗纪录片展映现场

首开先河,激活非遗记录成果转化

活动由湖南省文化馆(湖南省非遗保护中心)主办,是一次系统性回顾与展示湖南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的盛会,这在全国省级平台首开先河,充分显示了湖南非遗保护工作者的创造性与开拓精神。

2015年,在文化和旅游部的统一部署下,正式启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旨在通过数字化科技手段,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和保留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为后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非遗留下宝贵资料,也为国家留下珍贵的档案文献。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统筹指导省非遗保护中心按国家标准和规范实施。历时8年累计完成了66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记录项目,在国家已验收的43个项目中,邵阳布袋戏的刘永安、湖南杖头木偶戏的谭奇书、湘剧的曾金贵等7个项目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优秀项目,在全国名列前茅。与此同时,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还锤炼了一支经验丰富的工作队伍,组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学术专员及评审专家库,培养了一批优质的记录执行团队。

为更广泛地展示和推广这些记录成果,此次活动的举办汇集了各方力量,日程设置丰富、覆盖范围广泛。活动得到了文化和旅游部及国家图书馆相关领导的高度认可;获得了清华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引发了传承人、学术专员、非遗保护单位、媒体记者、高校学生等的广泛关注和热烈互动;在全国非遗保护工作领域引起了的巨大反响,有外省同行感叹道。“你们做了我多年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 。

通过创意巧妙的“光影非遗”主题氛围布置与优秀非遗记录成果影片展映,现场观众得以直观了解记录工作的艰辛历程,感悟湖南非遗的文化底蕴,走近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精神世界与艺术生命。“曾金贵老先生对湘剧的满腔热爱,让我重新认识了湘剧这一本土剧种的魅力!”报名前来观影的观众杨女士在看完优秀记录项目综述片《湘剧-曾金贵》后表示。

from clipboard

主题讲座交流现场

在主场活动为期两天的主题讲座交流中,来自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的荣书琴副主任和张刚研究员等专家,从“国家文化记忆实践”“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实践与思考”“以影像为中心的非遗传承人记录成果检视”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记录工作的标准、规范与价值。来自云南、辽宁等省非遗保护中心的相关工作负责人则总结本省开展非遗记录工作的经验,并进行了生动形象、真实有趣的分享。现场的年轻一代非遗传承人、参与记录工作人员等踊跃提问,就具体细节与难点向专家们“取经”,收获满满。此次活动不仅真切推动了不同地域非遗保护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促进非遗记录成果的有效转化与广泛传播,也帮助湖南非遗保护工作者吸收宝贵经验,更好地开展记录工作。

走进校园,推动非遗传承保护接力

青年是非遗传承的生力军。此次活动创造性地联动了湖南几所高校,由中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共青团湖南大学委员会、湖南大学图书馆、共青团湖南师范大学委员会、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参与协办,自4月26日起,深入校园开展非遗纪录片展映巡演。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中国记忆项目中心)中国记忆组副组长、副研究馆员戴晓晔表示,“能将非遗记录与非遗进校园紧密融合,体现了湖南省非遗保护中心的立意与用心。”

from clipboard

中南大学学子亲身体验湖南杖头木偶戏

在中南大学问渠长廊,木偶戏(湖南杖头木偶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谭奇书先生的弟子们表演了经典木偶戏选段《化蝶》,现场师生们感到十分震撼,拍案叫绝。在专家老师们的表演和讲述中,学生们不仅亲身感受湖南杖头木偶戏的身段、步法和动作特点,体验操纵木偶的独特乐趣,还懂得了青年在湖南非遗保护传承中所应担负的责任。

from clipboard

湖南大学师生观看纪录片《一个人的剧团》

在湖南大学大礼堂,近千名师生共同观看了关于木偶戏(邵阳布袋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永安的非遗纪录片《一个人的剧团》,观众既为非遗的精彩而倍感震撼,也因有人坚守传承而感动。“这是一部极具社会现实意义和艺术文化价值的影片。它唤醒了我们对于湖南非遗的关注,让我们有机会去了解到该类群体的现状以及传统文化面临的危机。”现场观影的李子扬同学说道。

from clipboard

湖南师范大学师生观看综述纪录片《苗族银饰锻制技艺——麻茂庭》

5月18日下午,在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报告厅,百余位师生共同观看了《苗族银饰锻制技艺——麻茂庭》的综述纪录片,探讨交流非遗记录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现场展出的苗族银饰也令师生们大开眼界,充分领略到了湘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流光溢彩的美。

from clipboard

湖南大学学生体验女书习俗

此次高校非遗纪录片展映巡演活动采用非遗现场表演、传承人现场交流互动、专家微型主题沙龙等形式,在高校校园刮起了“多彩湖湘非遗风”,有效增强了广大青年学生参与、关注非遗数字化记录的热情,也引发了他们的思考。刘永安先生的孙子刘宇参加了《一个人的剧团》映后现场交流,与同龄学生的讨论交流,让他感受到身为非遗传承人的荣耀,表示将认真思考如何完成好传承邵阳布袋戏的使命任务。湖南大学学子冯竹茵说道,“非遗保护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要给非遗一个美好未来,要让年轻人能参与进来,不戴有色眼镜地了解它并最终爱上它。”更有学生在湖南大学图书馆现场感受了女书文化后,将对非遗的喜爱融入到实践中,开展了女书相关课题讨论分享。

广泛宣传,扩大非遗传播覆盖面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是一项“为传承人立传,为国修史”的工程,每一项记录成果都展示了一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刻苦学艺、倾情投入、贡献智慧、传承文化的精彩一生,是非遗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更是适合非遗传播的有效载体。此次活动不仅通过记录成果展映让现场观众体味湖南非遗之美,也借助形式多样、内容扎实的综合宣传,从前期预热、中期宣传到后期传播,让场外的社会大众共享湖南非遗魅力。据统计,此次活动吸引了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文化报、中国旅游报,湖南卫视、湖南日报、红网等20余家权威媒体的广泛关注,进行了内容详尽、角度多维的系列新闻报道,阅读总量超千万。为进一步传递非遗记录工作的成果和意义,同步开启了线上线下渠道全面传播,从湖南省文化馆、湖南非遗、长沙非遗等官方自媒体矩阵,到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的高校自媒体,辐射了微博、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同时结合信息流及本地户外精准传播渠道宣传,覆盖了全国各地关注湖南非遗的社会大众,吸引了广大网友交流互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此外,短视频传播、视频直播等方式的加入,更强化了活动出圈效应。各个维度的宣传片层次分明、内容生动、推送适时、剪辑精致,既全方位展示了活动丰富内容及精彩瞬,又总结了8年来湖南开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的工作成果,更彰显了开展非遗记录工作的意义。还有主会场和分会场新颖生动的活动短片实时高效通过各种平台推送,播放量超300万人次,更有助于“小众”非遗的文化价值被大众认可和接受,让储存在硬盘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独特技忆、宝贵经验与传承实践过程,被更多人“看见”,推动了解和学习非遗成为一种潮流和风尚。

今年6月10日是我国的第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届时,在湖南师范大学还将展映综述纪录片《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彭善尧》。湖南省非遗保护中心还在计划与更多高校联动开展非遗展示宣传活动,持续推进湖南非遗在校园的传播和普及。

用影像记录非遗,让文化浸润人心。湖南省文化馆(湖南省非遗保护中心)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开展非遗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努力让湖南非遗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编辑: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