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30   星期二   农历三月廿二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非遗:不断提升巴蜀文化凝聚力、影响力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省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暨第四届四川非遗购物节成功举办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川文 创建时间:2023-06-13 20:35:00

6月9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省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暨第四届四川非遗购物节在泸州启动,全省500余场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非遗宣传展示展销活动拉近了群众与非遗的距离。

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推出的大型季播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四川篇)》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晚间20:00播出。节目通过非遗创新秀演、沉浸体验、还原绝技等形式,多维度呈现四川非遗的历史底蕴、地域特色和创新成果,为全国观众送上一场最具四川味道的非遗大餐。

今年以来,四川非遗领域大事、喜事不断。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和“守正创新、融合发展、系统保护、突出重点”工作思路,四川正着力构建保护传承体系化、文化空间活态化、传承传播品牌化、融合发展常态化、体验共享智慧化的非遗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全省现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8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3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32项,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5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62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成为全国首批7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之一,认定6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永久落户四川,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不断提升巴蜀文化凝聚力、影响力。

▲大型季播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四川篇)》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

守牢保护为主的底线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无论从文化建设,还是从文明延续,抑或是民族、国家的宏大层面,非遗所发挥的都是基础作用。因此,保护是非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底线。

四川是非遗大省,历来重视非遗保护工作。2017年颁布实施的《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确定了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和与非遗保护相关的其他行政管理部门、专业保护机构为主,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的非遗保护机制,保障了非遗保护工作科学开展。

为推动非遗保护传承见人见物见生活,2019年,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的《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规划了夯实非遗保护工作基础、规范非遗保护管理工作、壮大非遗传承人队伍、促进非遗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推进振兴传统工艺和“非遗+扶贫”协同发展、推动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以及加大非遗展示传播力度6项重点任务,明确了传承发展路径。

2022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以5个方面19条具体举措,进一步健全保护传承体系,提高保护传承创新实践能力,抓好非遗十大门类全面发展和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加大传播普及力度,全力打造四川非遗IP,并首次以文件的方式明确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等重点工作给予资金支持。

此外,四川还将非遗保护工作纳入成渝双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文旅融合发展等规划,编制《四川省“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规划》,启动巴蜀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编制,并出台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一系列管理办法,非遗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健全。

▲囍悦藏羌绣非遗工坊

体系化建设下足功夫

在《非遗里的中国(四川篇)》中,共展示了四川省41个非遗代表性项目,涉及16个市(州)。其中,蜀锦、龚扇等传统手工艺技艺精湛、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兼具,绵竹木版年画、自贡灯会等民俗文化寄托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羌族羊皮鼓舞、彝族朵乐荷舞、甘孜踢踏等传统艺术民族风情浓郁,川菜、川酒等天府美食享誉全球……这些最具巴蜀文化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充分展示了四川独特的文化多样性、交融性、开放性和包容性。这背后,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不断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明确传承主体、让多数非遗项目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成果体现。

通过开展文旅资源大普查,显示出拥有8098项非遗资源的四川近年来发展新动作不断——对54位国家级、205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记录工作,基本建成省级非遗档案馆和非遗数据库。成立高校非遗保护联盟,设立6个非遗研究机构(基地),构建多方参与的理论研究体系。建成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启动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级非遗馆建设,全省建设各类非遗馆196个、非遗传习所(点)534个,将非遗传承传播活动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拓展传承设施体系内涵外延。

今年4月,四川省公布了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7项、扩展项目名录127项。本次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认定工作着眼完善优化保护传承体系,在非遗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县级全域覆盖、补足短板弱项等方面实现较大突破。例如,与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相比,新增的第六批省级非遗的数量多出近6倍;长期以来比较薄弱的传统医药和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数量此次有较大增长;谐剧、四川方言吟诵等作为四川省独有的艺术形式,填补了非遗项目的空白;9个原来没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县(市、区)实现零的突破,全省提前实现“十四五”期间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县级全覆盖的目标。

传播与普及齐头并进

去年8月,“四川非遗”短视频账号发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千年的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因聚焦展现彝族漆器画师丝滑流畅的绘制技艺而在网络上走红,播放量接近1400万,点赞数63.5万,留言4.7万条。“真的是手绘!”“这是得画过了多少幅画,才能如此信手拈来、手稳如斯。”“人才呀,手抖一下全盘皆输。”网友纷纷留言,从视频中看到了中国手艺人的精湛技艺,深刻感受到了匠人的匠心。

酒好也怕巷子深。再好、再多的非遗资源,也需要被看到、被了解。事实上,除了利用短视频及直播等手段外,四川在非遗创新传播方式上,还搭建了国际交流平台并培育了非遗传播品牌。

截至目前,四川省已成功举办7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累计有135个国家(地区)和非政府组织的4000余名代表和国内4万多名代表参加,2000多万市民和游客现场参与,先后通过了《成都宣言》《成都共识》等,成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并积极参与的重要国际文化盛会。同时,振兴传统节庆,聚焦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以及藏历年、羌年、彝族火把节等,培育“非遗过大年”“百舟竞渡迎端午”“万人赏月诵中秋”“千人千狮迎新春”集中展演等突出以非遗项目为重点的品牌宣传,在全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推动文旅融合也有成效。四川创新提出了“非遗之旅”概念,在全国率先发布10条“非遗之旅”线路,命名171个非遗体验基地。绵竹年画村、蒲江明月村、川菜博物馆、桃坪羌寨等一大批非遗旅游目的地吸引着旅游爱好者,让非遗研学、体验成为文旅产业发展新引擎。同时,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各地结合当地特色非遗,组织开展“进景区看非遗”活动,为游客提供具有文化内涵的非遗传承体验服务和产品,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不断深入。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全国“非遗助力乡村振兴”4个试点省份之一,四川还将非遗保护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建立黄河源非遗保护省际协调机制,加强川渝非遗保护合作。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被公布为首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成为灾后重建与文化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的成功典范。

新兴模式服务经济社会

“四川到底有哪些非遗好物呢?”“我的家乡理塘就有许多!妮热、藏绣、藏靴、哈依银饰、莫坝黑陶、格木石刻……我们一天一夜可能都聊不完。”6月7日,四川文旅推广大使丁真在线上发出“四川非遗好物”话题,邀请网友参与晒出心中的非遗好物,通过网络话题“带流量”和直播带货“促销量”的方式,让全网共享四川非遗购物节。

在线下,6月9日,第四届四川非遗购物节线下主会场活动暨天府旅游美食荟吸引了全省21个市(州)近100个非遗项目和天府美食参加活动,120余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开展非遗产品销售和非遗传承体验。分水油纸伞制作技艺、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南路边茶传统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引来大批市民和游客购买相关非遗产品并体验。活动通过现场展示、直播带货、博主探店等形式进行推广展销,当天就吸引了近3万市民和游客前往品鉴,线上和线下销售总额超过200万元。

当下非遗保护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非遗如何服务经济社会,并与群众生活更加紧密结合?自2020年四川举办首届非遗购物节以来,新兴的传播模式增加了非遗在消费市场的曝光。数据显示,连续举办3届的四川非遗购物节,累计4.56亿人次参与,实现销售额6.37亿元。今年春节期间举办的非遗传承实践暨直播购物节活动,平台投稿量居全国第二,实现销售额1.5亿元。

为激活非遗生命力,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四川还出台具有“含金量”的政策推进非遗工坊建设。目前,全省900余家非遗工坊均可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统手工艺,开展技能培训、生产销售、品牌培育,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有力加强了当地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新的历史时期,四川非遗保护工作将进一步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提高传承创新实践能力、深化拓展融合广度深度、提升传播普及影响力,推动全省非遗保护事业再上新台阶。”今年5月召开的2023年四川省非遗工作推进会要求,今年四川非遗工作将主要围绕推进非遗法规制度建设、着力健全保护传承体系、提升传承实践能力、提高转化利用水平、加大传播普及力度等方面进行。其中,包括办好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出台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非遗大师工作室等管理办法,制定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存续状况评估办法,认定首批10个四川非遗大师工作室及一批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一批非遗体验基地等,扎实做好非遗的系统性保护传承工作。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省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暨第四届四川非遗购物节在泸州市合江县正式启动(合江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编辑: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