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9   星期一   农历三月廿一   
润疆工程精准落地 文化铸魂凝心聚力
——2023“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遗展平台效应凸显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王彬 创建时间:2023-08-29 10:00:00

壮观的《玛纳斯》说唱、热烈的刀郎麦西热甫、古老优美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此起彼伏,山西长子鼓书、浙江木偶戏交织相和,各地非遗相关产品一一亮相,高新科技展陈手段自然嵌入,非遗进景区惠及游客……近日,2023“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简称“非遗展”)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新疆理工学院举办,以“非遗+展演”“非遗+文创”“非遗+旅游”“非遗+科技”等丰富形式,融汇匠心技艺、精彩创意,共叙人民情怀、兄弟情义,进一步增进了文化认同、坚定了文化自信,生动体现了非遗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意义,为共启文化传承新篇章、共赴幸福美好新生活凝聚了更为深广的民族团结力量。

非遗展上的歌舞表演吸引观众驻足欣赏(摄影:杨硕)

“新疆——对口援疆19省市非遗保护合作交流机制签约仪式”现场(摄影:杨硕)

非遗展上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表演(摄影:银璐)

非遗传承人教观众打手鼓(摄影:杨硕)

观众在和田展台观看“木山羊舞”展演(摄影:邹懿)

总书记嘱托践于行

天山青松根连根,各族人民一家亲,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美好生活而共同奋斗。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为指引,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担当作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全力支持新疆文旅建设与发展,推动新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展。

其中,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的具体举措,非遗展连续3年举办,广聚八方之力,备受全国关注。今年,非遗展的足迹进一步延伸,首次走出乌鲁木齐,行至天山南麓的阿克苏,荟萃对口援疆19省市、新疆14地州市和兵团共330项非遗项目、383位非遗传承人,通过乐舞非遗、指尖非遗、“霓裳非遗”T台秀、非遗集市、非遗夜游等特色活动,奉献了一场场可看、可听、可品、可感的非遗盛宴,描绘出一幅幅民族团结的动人画面,搭建起共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

“我一直深深铭记着总书记的关怀,时刻告诉自己要不负重托,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玛纳斯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江努日·图日干巴依今年带来了玛纳斯传承的新进展。“年轻人更多了,传承环境更好了,信心更足了,这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江努日·图日干巴依说,通过开培训班、进文化场馆、进校园、进景区,他挖掘了一批好苗子,最小的是一名9岁的小学生。新一代传承人有志气也有毅力,快速成长着、坚定前行着。其中,不少青年传承人还从事着非遗资料收集、田野调查和研究工作。“如今,8部18卷共23.6万余行、2000多万字的《玛纳斯》汉文全译本出版发行了,这意味着更多人能深入了解《玛纳斯》,有利于其传唱和传播,能够让《玛纳斯》跨越地域、走向世界。”江努日·图日干巴依说。

以增强认同为目标,各地也在非遗展期间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性。8月24日,面塑、社火脸谱、糖画等山东非遗项目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白杨市,带来精彩展演,深受当地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喜欢。在跟随非遗传承人制作属于自己作品的过程中,各族人民的心越贴越近。在非遗展主会场,江西省的鹰潭、南昌、九江、景德镇、抚州五市联合开展了非遗推介相关活动,以展演洽谈等方式,推进市场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市场联动,促进非遗相关企业合作。

援疆厚谊化精品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特点。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文化纽带。非遗展的举办,重在以作品展示促交往、以技艺切磋增交流,是全国19省市援疆厚谊的真挚流露,也是文化润疆落到实处的重要体现。

阿克苏是浙江对口的支援地区,在此次非遗展中,两地展位紧邻。走进浙江展区,观众就被浓厚的“我爱浙疆”元素所吸引。从融入新疆果干的新式点心,到以新疆风物为题材创作的彩石镶嵌、瓯绣等,浙江展区15个非遗项目均体现两地的密切联系。此外,该展区突出了数字化展陈方式。在透明视窗前,观众只需点击屏幕即可了解非遗项目的完整信息;全息影像、瀑布流等技术实现虚实结合,丰富了非遗呈现形态;非遗明信片等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新产品,动静相宜让人如临其境,延展出新的文化体验。

“‘我爱浙疆’既是文化润疆品牌,也是这次参展的核心命题。每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人都围绕这个命题展开了创作,以各具特色的思路拓展了想象空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李新芳介绍,展区还注重新消费场景的营造,通过一批有创意、有趣味的非遗新作和文创,展示相关产业层面的新点子,进一步体现非遗与现代生活的密切关联。

小展区、大情怀,精技艺、深筹划。非遗展精品荟萃,彰显的是各地援疆工作的用心用情用力,援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在山东展区,两幅“共话桑麻”剪纸作品广受关注。这组经过精心装裱的剪纸,分绿色、橘色两种底子,以石榴造型作穗,辅以鲜艳色彩和突出造型,描绘的是国旗下各族人民手牵手拉家常的场景,平实中饱含喜悦之情,十分具有感染力。该作品作者、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剪纸(莒县过门笺)第四代传承人于红也是日照市莒县第二中学的教师。多年来,她教剪纸、带社团,将技艺种在孩子心里。“我这两天一有空就去新疆展区,将各族非遗技艺和文化特色记录整理下来,回去讲述给学生听。”于红表示。

刘氏盘扣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冬梅此次带来的盘扣旗袍、小包、茶席、茶盒等作品,巧妙嵌入石榴元素,将“花开石榴红”演绎得精巧别致、时尚新颖,受到年轻观众喜爱。“我们这次带来的都是老百姓看得见、买得起、拿得走的作品,就是希望大家能从中深切感受到援疆行动的实实在在、民族团结的长长久久。”山东展区的非遗传承人纷纷表示。

江苏展区内,紫砂壶制作技艺传承人将山羊、葡萄、沙漠等元素巧妙运用于壶盖、壶身中,让每把壶都成了一段故事、一种风景,这一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的设计备受关注。辽宁展区内,观众将沈阳李氏糖人技艺第五代传承人李凤艳围在中间,争相观摩、体验制作糖画版红苹果。“新疆的水果以甜闻名,而糖也是甜的,因此我琢磨良久决定用糖人技艺制作各色葡萄、石榴等水果,希望新疆的朋友能收到这份甜蜜蜜的祝福。”李凤艳说。

在北京展区,绘有昆仑山与雪莲花的插屏技艺十分考究,采用全榫卯结构,不用一钉一胶,方便运输和安装,令人赞叹。据了解,这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家具制作技艺(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刘更生花两个月制作的。“插屏上的图案寓意援疆之情的纯洁与美好,精湛的技艺是无声的语言,表达着文化自信。”刘更生说。

文化交融暖人心

百川汇流、多元一体、兼容并包,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以更深的文化认同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本届非遗展首次举行“新疆——对口援疆19省市非遗保护合作交流机制签约仪式”,开启了新疆与对口援疆省市在非遗保护等方面深度合作的崭新一页。

湖北展区的青砖茶在正式开展前就售出了6盒。“都是这几年参加非遗展结识的新疆朋友购买的。”展位负责人简妮斯说,2021年,她带展品首次参展时,对新疆人民的口味摸不准,没带太多产品,结果活动开始没多久产品就销售得差不多了。如今,通过非遗展,长盛川青砖茶在新疆逐渐建立起推广传播渠道,在乌鲁木齐、喀什、哈密、博州发展出4家经销商。“这次新推出的民族团结茶就是根据新疆经销商的反馈而特制的。”简妮斯介绍,与一般的青砖茶比,民族团结茶采用分装形式,单包15块,每块15克,份量正好适合放入茶壶。“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也在其中,让我们茶人倍感振奋。茶和天下,凝聚的是中华民族的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这次新疆行的主要目标就是以茶为礼,讲好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故事。”简妮斯说。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湖四海的建设者带来五湖四海的风土人情,文化的交融孕育了兵团非遗的开放包容特性,如豫剧、紫陶制作技艺等各地非遗都在兵团生根发芽,形成了新的样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子彬表示,非遗展的举办不仅让文化融合在非遗方面的成果得以集中体现,还扩大了兵团非遗与其他地区同类项目的互动,为新一阶段的交融与创新奠定了基础。

湖北鄂州雕花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曹小琴的作品《花样故事》再现了制刻刀、蜡盘熏样、刻花样、卖花样、绣花穿戴等鄂州老花样的完整制作流程。参展期间,曹小琴为观众细细讲述着每幅作品的由来,同时格外留心观察新疆各地的剪纸,了解新疆人文民俗历史。“我在酝酿创作一幅体现两地文化交融主题的作品,争取明年带着这幅作品来参展,为新疆同胞献出这份礼物。”曹小琴说。

富丽的京绣与风格浓郁的少数民族刺绣各有特色,高妙的古琴斫制技艺与少数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彼此切磋,河北此次参展的思路是以非遗的对话加深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互鉴。“接下来,我们还将深入河北对口支援地区巴州,展开非遗交流的破冰之旅,面对面对接需求,分享各自经验,寻求深度合作。”河北省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融入生活促传承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活动,搭建集成果展示、展演交流、互动体验为一体的非遗宣传推广平台,通过强化品牌、发展特色,持续扩大非遗社会能见度……经过连续3年的培育,非遗展已成为展示新疆非遗保护和文化建设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成为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重要平台。

展馆内,嘹亮的广东梅州客家山歌刚起,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表演就呼应过来。不同的语言,同样的欢快,引来现场观众参与其间,画出了一个歌舞之圈。这场即兴而发的演出,包含了不同民族的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美术以及传统技艺,是优美动听的和鸣,也是各族人民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生动写照。

来自上海的游客方欣欣说,参观非遗展是她来阿克苏遇到的意外之喜。“展览上,看到家乡的非遗产品感到特别亲切,欣赏到各地和新疆丰富的非遗,增长了见识。我购买了好些没见过的非遗产品,认识了很多非遗传承人,准备再多留两天专门逛展,参与非遗寻宝、徽章互换、集章兑奖等活动。”方欣欣表示,回去后还要与亲朋好友分享这次行程的满满收获和美好感受。

展馆外,非遗进景区为当地文化展示增添了新维度。在阿克苏温宿县博孜墩乡景区,柯尔克孜族刺绣制成的花帽、服饰、挂毯十分精美,颇受游客青睐。近年来,温宿县非遗保护小组和县文化馆坚定实施生产性保护,于2016年成立了宝美特柯尔克孜手工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传承人培训为主要方式,以统一接单为运营形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致富。“最初社员不多,基本上都是60岁以上的妇女,现在发展到了100余位,最近加入的几十名社员年龄在20岁到45岁之间。此外,我们今年培养了24名9岁至12岁的绣童,他们在课余时间学习刺绣。”合作社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合作社前几天还与北京的高校完成了首期洽谈,将在文创研发等方面展开合作,将柯尔克孜手工刺绣以产品的形式推向各地。

非遗展期间,大型音舞诗画表演《阿克苏之约》在阿克苏地区塔里木歌舞剧团上演,也成为许多观众的记忆点。该剧分为5幕,在舞蹈编创中,融入了龟兹乐舞、胡旋舞、鼓舞、麦西热甫等10余种传统舞蹈形式,并将刀郎木卡姆、萨玛瓦尔、萨哈尔地、赛乃姆等阿克苏地区的多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巧妙贯穿其中,用多元的民间歌舞形式讲述历史典故、风土人情。剧场里的歌舞表演与展馆内展演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流动的非遗画卷,令人印象深刻。

日用而不觉,成风而化俗。非遗展内外,自发而热烈的互动、自然而慷慨的分享、自觉而深刻的认同……非遗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得到充分展现。

编辑: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