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12-09   星期一   农历冬月初九   大雪 大雪
向世界展现非遗创新赋能的中国路径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付远书 创建时间:2023-10-19 13:30:00

新时代以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成为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目标。10月12日至16日,作为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重要内容之一的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体验展,以“融入现代生活,共享多彩非遗”为主题,通过“幸福生活”“时尚生活”“诗旅生活”“健康生活”4个篇章沉浸式展示我国非遗进入系统性保护新阶段以来,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当代非遗青年探索实践、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等方面的成果,向世界展现中国非遗创新赋能的路径。

扎根民间 编织美好未来

源起千年的东方树叶,滋养了一方热土,孕育出茶香梯田的旖旎风光。在“幸福生活”板块中,南路边茶等6个茶类的制茶技艺、潮州工夫茶艺等3个茶道习俗、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等4个茶器制作技艺同台呈现,展示出茶文化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中所发挥的连接作用。

“我们潮州工夫茶艺有21个主要步骤,包括茗倾素纸、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国家级非遗项目潮州工夫茶艺代表性传承人龙素芳介绍,潮州工夫茶艺的特点是用小壶、小杯、高温开水冲泡乌龙茶类,以求达到色、香、味、形“四美”的完美境界。

展览现场,于今年9月17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据悉,作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将政府管理与基层自治相结合,形成独特的保护管理体系,实现了对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非遗传承之花扎根民间,乡村振兴之路兴于脚下。汇聚了藤编、棕编、绳编及酱油酿造、酒酿等技艺的展区同样摩肩接踵。传承人们经纬交错的手工技艺,不仅将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出彩,更是助力一方百姓编织出多彩美好的生活。

据了解,新繁棕编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罗志勇长期在多个学校、社区开展新繁棕编的技艺教授,累计培训学员8500人,带动500余人实现居家就业。新津绳编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文艺自2009年创办“琴艺”绳结艺术手工作坊,累计培训近10万人次,带动当地100多名村民就业,年营业额达180万元。

创新表达 延续非遗活力

当代传统工艺从业者们将中国非遗元素融入设计中,让古老的非遗以灵动的姿态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为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织造工艺的美,我们尝试用现代纺织科技复原中国的传统织造工艺,让这些历经千年的艺术瑰宝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在“时尚生活”板块中,织造司联合创始人李孟远介绍,织造司作为汉服品牌的后起之秀,近年来在设计制作过程中,通过深入非遗项目所在地,拜访云锦、苏绣、蜀绣、羌绣传承人,邀请材料和纺织学专家协助参与非遗工艺创新研发,将传统工艺和传统服饰完美融合。

让非遗与时尚相互碰撞,再用商业的手法实现市场销售,成为当下非遗传承的创新方式。参加本次展会的大理璞真扎染博物馆便通过将活态的扎染体验与静态的博物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创新研发服装、床单、窗帘、壁挂等扎染生活用品,推动白族扎染技艺的推广传承。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成立的第一所艺术设计高等职业院校。近年来,通过非遗研培计划与当地非遗中心合作,招收非遗传承人。根据传承人群的不同定位,因材施教,传授非遗传承人如何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创意,并搭乘互联网快车进行传播。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州级传承人潘仕学深有体会:“以前我们只会制作必要的生活用品,通过课程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创意设计、制作消费者喜爱的单品,打开了销路。”

融合发展 凸显民族智慧

在“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理念指导下,“非遗+旅游”已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在“诗旅生活”板块中,广东茶山、贵州丹寨、江西婺源、成都东门市井、浙江东沙、四川甘孜6个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案例充分展示着各地对非遗资源活化理念的践行和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探索成果。

在广东茶山展区,伴随着震撼人心的鼓点,两只舞狮翩然起舞。“茶园游会是一项民俗类非遗项目,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前来参展的东莞市茶山镇文化服务中心非遗干事庄渝介绍,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五到三月二十八,茶山镇的18个村社会派出代表队参与巡游,充分展现了茶山日新月异的城乡环境和群众良好的精神风貌。

近年来,中医药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历史悠久的中医药在传承的同时,有了更多年轻化的应用场景。在“健康生活”板块中,72个中医药非遗子项目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

中药材向来是中医药发展的生命线。此次参展的苗医药(骨伤蛇伤疗法)药材几乎全部取自海拔2178.8米的苗岭之峰雷公山,丰富的药材资源使得苗族群众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骨伤和蛇伤疗法。“苗医治疗蛇伤全都是用鲜药。”苗医药(骨伤蛇伤疗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增世的女儿向记者展示展台上的药材,并表示所有展品以及日常用药都是家人前往深山采摘制作而成。

在国潮文化的带动作用下,传统中医文化的行医手段渗透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武医合璧”传统医术的展位旁,前来体验的等待者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据了解,“武医合璧”传统医术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自明末清初起,采用师承和学校学习的传承方式,至今已传承7代余。以传统武术和传统中医为根基,该项目在人体创伤、跌打损伤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一直很期待正骨,市面上的正骨不敢轻易尝试,一听说有非遗传承人亲自上手的体验项目,马上就来了。”从崇州慕名而来的白宇对本次体验非常满意。“手法专业,结束后肩颈非常轻松,很感谢此次体验。”他还表示,非遗节期间,他已经体验了多项非遗项目,充分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编辑: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