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5-07   星期二   农历三月廿九   
山东:社区成为非遗传承“万亩良田”
来源:文旅中国 作者:苏锐 创建时间:2023-12-03 22:36:00

山东基层社区,正在成为非遗传承发展的“万亩良田”。近年来,山东各地创新探索“非遗在社区”工作,积极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弘扬。系列案例涌现出来,让社会各界看到非遗项目的蓬勃生机。

成熟案例彰显发展活力

青岛市东流亭社区以“我们的节日”为主线,充分利用传统节庆提升创新传统礼俗,举办了“清明节敬贤复礼桑梓情深”“重阳节德润乡邦孝道礼俗”等系列节庆活动,增进了社区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激发起传承保护的参与和担当热情。

为充分调动传承人积极性,放大传承人示范带动作用,青岛市澳门路社区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在燕儿岛山公园建设了室内、室外两处鸳鸯螳螂拳传习活动场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鸳鸯门派第五代传承人孙日成与父亲孙丛宅每天在此免费教授鸳鸯螳螂拳法,累积2万多人次。广大居民习练鸳鸯螳螂拳成为该社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东营市垦利街道胜锦社区集合力量,着力打造“非遗在社区、文化惠万家”演出活动品牌,组建了锣鼓、秧歌、旗袍、太极等一系列非遗表演志愿团队,开展常态化演出活动,成为传播社区文化的生力军。

传承人与群众良性互动

传承人是非遗的传承主体,社区群众是非遗的保护主体。非遗传播应尊重非遗传承规律和文化内涵,注重守正创新,面向广大社区群众,活态展示传统文化,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传承氛围。

近几年来,山东省倡导尊重和倚重传承人的工作思路,形成鼓励支持传承人群发挥作用的社会环境。各地注重挖掘社区非遗传承资源,培育社区志愿队伍,促进非遗项目在社区集聚、支持非遗传承人在社区扎根。

青岛市澳门路社区大力支持鸳鸯螳螂拳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依据社区居民需求,以“展、演、传、教、创”等多种方式,开展传承实践活动。多年耕耘,使国家级非遗项目鸳鸯螳螂拳在社区落地生根,造就了“非遗传承人扎根社区、非遗传承活动长期开展、非遗相关课程演出创新不断”的良好局面。

东营市河口区御园社区集合面塑、剪纸、烙画等非遗传承人队伍,开展非遗培训课程300余场次,吸引了4500余人次参与。东营市垦利区康居社区发挥非遗传承人的骨干带动作用,培育发展了社区“春晖艺术团”,包括京剧、吕剧等6支非遗展演队伍,吸引了百余名文艺爱好者参加,通过组织剧目的编、排、演等活动,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丰富有趣的“文化大餐”。

有序传承提升烟火气

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内、互相关联的人群形成的共同体,强调社会互动、地域和共同文化约束。发挥非遗在维系邻里和睦关系、增进社区凝聚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可以使非遗更好融入居民日常生活,提升社区文化温度和烟火气。

东营市南岭村社区充分发挥文旅资源和区位优势,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运作模式,投资2200余万元建设老街长巷,沿老街集中建设非遗戏曲演艺、非遗手工制作、民俗文化展演、乡土风情展示等项目,相继落户非遗项目34项,除经常举办非遗展演展示,还招聘周边村民公益岗149名,参与演出、安保、环卫、保洁等服务工作,带动周边20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吃上“非遗+旅游饭”,和谐了邻里关系,促进了社区治理。

青岛市流亭社区不断挖掘胡峄阳文化中的“礼之用,和为贵”文化内涵,在东流亭设立文化大讲堂,定期举办《胡峄阳传说》讲座,充分发挥非遗在提升社区共享、和睦邻里关系、实现共融共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社区邻里纠纷、居民上访等不和谐现象明显减少,维护了社区和谐稳定。

小手艺闯出大市场

将非遗传统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保护传统,还可以创造更大价值,让传统技艺成为致富技艺,闯出大市场,实现同富裕。

淄博市博山区依托陶瓷琉璃文化底蕴深厚的街道社区,打造爱美琉璃、康乾琉璃等6处非遗传习场所,辐射周围10余个村庄、近千余户家庭人员前来实习就业。

被称为“中华葫芦第一村”的聊城市堂邑镇路庄社区,形成从葫芦种植、加工、到线上+线下产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年销售额多达6亿元。

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大欧戈庄是省级非遗项目即墨大欧鸟笼制作技艺传承所在地,全村90%以上的村民从事鸟笼编制,年产鸟笼50多万套,鸟笼产业年产值达4000余万元。现该庄又投入资金1000多万,成立4家合作社,致力做大做强鸟笼电商和休闲旅游两大产业。

山东各地还坚持典型引领,评选认定一批示范社区,推动“非遗在社区”工作向纵深推进。青岛市共培育市级“非遗特色社区”63个,对市民参与度高的10个社区作为“非遗特色示范社区”给予资金奖励。济南市市中区挂牌成立11个区级非遗传承示范社区。临朐县打造“非遗在社区”规范化示范点35处、标杆示范点13处等等。

编辑: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