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11-03   星期日   农历十月初三   
苗族剪纸 藏在非遗中的非遗
来源:天眼新闻 创建时间:2024-02-01 16:51:00

苗族没有文字。很多人对苗族文化的了解通常都是从绚烂的苗绣开始的,那些苗绣符号、纹样承载着这个民族的历史和秘密。

苗绣有平绣、锁绣等12种技法,其中,“破线绣”格外精巧、细致,被学者们称为“放大镜下的艺术”。

一件运用“破线绣”技法缝制的衣服,需要长达3年以上。更鲜为人知的是,除了“破线绣”本身是非遗,一件破线绣苗衣内还藏着另一项国家级非遗——苗族剪纸。

苗族破线绣以彩线照着剪纸画边缘的布纹平铺细织,剪纸画不仅可以防止图案走样,还可以在丝线细织后形成特有的浮雕感。

苗族女性从小就要学会绣花,一般都能自画自剪,有些画得不太好或不会剪的人,就向别人讨要,能成为“剪纸师”的苗族妇女少之又少。黔东南州剑河县的姜文英,更是为数不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苗族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姜文英展示了自己家的宝贝——外婆的嫁衣。一件好的破线绣嫁衣可以传承数百年,色彩依然艳丽。

苗族剪纸俗称“花纸”“剪花”,也称“绣花纸”。不同于汉民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的窗花剪纸,其主要用途是作为苗族服饰刺绣纹样稿,一般是先把图案在表层纸上画好。

一般剪纸师会多层纸叠合,一次剪多张,用白皮纸捻成长约2厘米的纸钉,将纸张固定,一幅图案视大小固定数个点,保证剪刻中不移位,完成后撕揭时要几张揭几张。

传承过程中,剪纸几乎没有样品,苗族剪纸师从长辈所讲的故事中获得灵感,根据故事创作。于是,苗族同胞对于剪纸档次的高低评价,不仅仅在于技巧和美感,还在于里面的故事布局和文化含量。

旧时,苗族剪纸只用当地生产的白皮纸和黄草纸,有些地区使用苗族家庭自制的丝绵纸。20世纪60年代后,机制纸输入苗区,因为价格优势被普遍采用。由于苗族服饰用色大胆,特别是红色系大量用于主题花纹,所以用玫红色的机制纸,最不容易“穿帮”。

剪纸不但要好看,还得考虑绣娘能不能根据剪纸底样绣出来、绣出来的成品效果如何。

剪好的纸被固定在布面上,然后再进行刺绣,一件衣服通常需要上百张大大小小的剪纸。

古老苗族纹样中的“人” 一般四肢五官比例结构不尽合常理 ,只是个人形符号 ,是精神意识的表达 ,在其“态”不在于“形”。甚至有半人半兽、半人半神、人与植物合体等奇妙的超现实主义纹样。

组合好的苗族剪纸构图饱满,画面内容丰富,纹样多为动物、花卉和人物,其中不乏苗族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苗族剪纸师,就像是苗衣上故事的编剧和导演。

过去,苗族剪纸是为苗绣打底,被艳丽的苗衣藏在夹层里,现在,苗族剪纸走向了文创之路,以各种形式走到了更多人的眼前。

从神话传说,到历史人物,还有对大自然的认知,苗族通过图案记录她们民族的记忆,剪纸和刺绣等纹样也因此有了语言的力量。

编辑: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