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5-19   星期日   农历四月十二   
“非遗+”:传统之手 时尚之心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苏锐 创建时间:2017-08-02 09:58:00

山东省济南市每年定期举办青少年非遗技能大赛,吸引孩子们走近传统工艺。

无论是出于保护传统民俗的考虑,还是着眼于发展经济,各地对非遗保护的积极性正逐渐提高。从“非遗+旅游”“非遗+科技”到“非遗+创意”等,“融合”无疑是关键词。而做好“非遗+”文章,传承观念的更新极为重要。

年轻人的“小想法”

因为情怀,于寿涛在大学时喜欢上了面塑。但在深入了解学习过程中他发现,尽管人们赞叹这项技艺的精湛,其仍摆脱不了濒临失传的窘境。“保护”一词,就此在于寿涛心里扎下根来。

10多年时间过去,步入中年的于寿涛已是海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他的初衷没有丝毫改变,但观念很新。这位面塑行的“年轻人”有自己的“小想法”:唯有给这门技艺找到出路,才是真正的保护。“很多面塑艺人在网络、产权保护、非遗保护等知识层面存在不足,只有适应现在的大数据时代,才能打开面塑营销的新思路。”于寿涛认为,应该用市场信息指导面塑创作,生产出更加贴合现代生活需要的产品。让这项传统工艺更加广泛地走进现代大众生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名“80后”,李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济南皮影戏的传承人,她的爷爷李兴时曾于2009年成为皮影戏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春节,李兴时因身体原因无法登台,以往打下手的李娟首次作为主角登台,并顺利完成。

挑了五年大梁的李娟,并没有一味循规蹈矩。她巧妙地将动画片的角色、剧情移植到皮影中,编排了“动画皮影”;她还创造性地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粉代替传统的颜料涂在皮影上,做出了不用灯光也能表演的皮影。李娟说:“在当下飞速变化的社会中,紧跟时代、融入时尚元素是皮影戏必须要走的一条道路。”

如今在山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非遗传承队伍中来。对于传统艺术,他们没有固步自封,而是采取了敢于创新的态度,很多探索让人眼前一亮,获得好评。

群体扶持的大目标

7月,山东艺术学院回访组对之前参加传承人群培训班的学员进行了回访。培训班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一部分,旨在提升传统手工艺者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学习能力。

2016年底,泰安市民间艺人石洪令在山东艺术学院参加了泥面塑培训班。他告诉回访组,通过培训班的学习,自己不仅在技艺、理念方面受益良多,也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传统技艺从事者。目前,他已与10余名当时一起培训的同学组成团队,在泰安市各地设立了50余个教学点,培训学员涵盖老、中、青、幼各个年龄段的爱好者。

曾在山东艺术学院参加琉璃技艺培训班的学员王红菊说,培训学习不仅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自身的文化意识、综合能力、营销意识等方面皆有启发与提升。尤其是文化传承与传播方面,自己的认识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变。

“我们经常讲非遗生态,即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需要整体适宜的外部环境,培训便是让学员认清环境的一个途径。”山东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姜慧说,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非遗项目传承人、从业人员要做的不单是传承技艺,还得更好地发展、创新,用新观念来拓展非遗项目的新内涵。

顶层设计在山东已经铺开。2016年,山东正式启动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推动传统工艺与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等融合发展,促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根据相关方案,山东提出鼓励和支持文化创意企业、设计企业和高校到传统工艺项目所在地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工作站,将科研理论成果与现有资源有机结合;同时加强协同创新,支持利用非遗元素开发衍生产品,助力传承群体就业。

“固本”是创新的前提

山东省文化馆馆长、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王衍良认为,“非遗+”如今已成为趋势,也是非遗项目持续生存的必然。但他同时强调,融入现代生活也好,与其他领域相结合也罢,“非遗+”的前提是“固本”,即保持它最本真、最独特的基因。

胶东花饽饽是山东半岛地区广受民众欢迎的一种食品,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从事胶东花饽饽制作的民间艺人林荣涛介绍,伴随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上订购花饽饽,互联网也让花饽饽的名气越来越大。“可无论多少人喜欢,花饽饽的制作流程不能改变,其必须是手工产品,而且样式独一无二,这是它的特点。如果使用机器流水线生产,它最核心的市场竞争优势就没了。”

在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赵迎芳看来,现在有一些因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对项目传承“釜底抽薪”的现象。她表示,传承人需要做好“非遗+”理念的转变,努力提高技艺的关联度与附加值。同时也要注意,“非遗+”不是“一切都能加”,其前提是对项目核心内涵的传承。

7月21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方网站——“聚匠网”正式上线运行。“聚匠网”致力于深度挖掘非遗项目内涵,截至上线当日已有数百位非遗传承人入驻,近千件(套)非遗商品在线销售。

“我们希望通过一个平台,给非遗项目树立一个品牌、增强传承人的版权意识。”王衍良说,非遗传承需要好的创意,也需要对核心技艺的保存。但最关键的,是传承人能时刻了解行业的业态。“固步自封只会落于人后,传承人要有一双传统的手和一颗时尚的心。”

编辑:王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