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88)
机构
(0)
政策
(1)
资讯
(79)
清单
(28)
资源
(6)
学术
(62)
百科
(0)
其他
(12)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嘉禾伴嫁歌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伴嫁歌是集诗、歌、舞于一体的婚嫁风俗音乐,是汉民族最具代表性的风俗音乐之一,在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广为流传并辐射到周边的桂阳、临武、新田、蓝山、道县和宁远等地。 伴嫁歌是湖南省嘉禾县的传统民歌,发源于劳动号子和生活吟唱。嘉禾县境及周边地域凡有婚嫁,亲朋好友、街坊邻居会自发来到新娘子家伴嫁。无论“伴小嫁”或“伴大嫁”,参加活动的均为女性,分称“歌头”“伴头”“歌舞手”等。伴嫁歌舞结构完整,表演程序整饬,分“安席歌”“耍歌”“长歌”“舞歌”等。民歌界有“北有兰花...
查看更多
关注人民的非遗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021.06.28
非遗讲座月
6月26日下午,国家图书馆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化保护与传播”的精彩讲座。音乐制作人叶云川先生担任主讲人,他以亲身参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中国音乐
地图》的制作经历为例,结合大量的图片、音视频赏析,向150余位到场读者展示了他走访全国近40个民族地区所采集到的民间音乐及其蕴含的深厚情感,讲述他如何利用现代化音乐制作技术对中国传统音乐作系统性的整理和表达,使之焕发别样生机,以及如何利用国际化的推...
查看更多
关注人民的非遗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021.06.28
专题报道
6月26日下午,国家图书馆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化保护与传播”的精彩讲座。音乐制作人叶云川先生担任主讲人,他以亲身参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中国音乐
地图》的制作经历为例,结合大量的图片、音视频赏析,向150余位到场读者展示了他走访全国近40个民族地区所采集到的民间音乐及其蕴含的深厚情感,讲述他如何利用现代化音乐制作技术对中国传统音乐作系统性的整理和表达,使之焕发别样生机,以及如何利用国际化的推...
查看更多
李松:文化保护一脉相承 —— 文艺集成志书工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21.06.02
论坛
一、历史悠久的文化传承方式 (一)由来已久的非遗保护 “中国民族民间文艺十大集成志书”(以下简称“集成”)是指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工程,是由《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中国戏曲志》《中国曲艺志》十部集成和志书构成的大型系列丛书,各部集成志书以行政区划立卷,共计298...
查看更多
高舒:超越“物”“象”:中国民族乐器生态发展观
2021.04.29
论坛
【摘要】乐器附身于物,寄托于声,承载着国人的材料意识、修造智慧和美学认知,至今鲜活地扎根于中国土壤。伴随着现代社会对形制与声音、制造与应用的显隐性需求,取自天然材料的传统乐器在文化生态演进中,确立典型,发展为今人心中“中国民族乐器”的标准印象,向海内外传播着传统与现代中国的声音志趣。跳出“物”“象”关系,基于本土知识去拓宽文化事项的维度,认识时代与人所不断赋予文化遗产的规则和意义,方能拥有发展并修复自有生态的能力。 【关键词】民族乐器;乐...
查看更多
古树新枝:赣南采茶戏艺术传承与研究的新发展
2021.04.09
专题报道
赣南素有“客家摇篮”之称,在这片历代客家人耕耘的土地上,孕育与传承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品类,如高亢质朴的兴国山歌、庄重深沉的唢呐公婆吹、如戏似曲的赣州南北词等。而以活泼俏皮、灵动诙谐著称的赣南采茶戏是明末清初以来一直深得广大普通民众喜爱的一种戏曲类型。早在清乾隆年间陈文瑞《南安竹枝词》中,就有“长日演来三角戏,采茶歌到试茶天”的记录,从中可以看到当时民间的表演盛况。由于当时的表演内容与封建礼教相悖,官府曾一度禁演采茶戏,但它以草根性的特点依旧活跃在...
查看更多
【非遗进校园】
中国音乐
学院举办西北“花儿”民歌专场
2021.04.08
专题报道
一级演员、誉称“花儿皇后”的歌唱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代表性传承人苏平3月24日和31日走进
中国音乐
学院“新山歌社”,向同学们展示了古老而又独具特色的西北“花儿”。 苏平于1942年出生在青海省化隆县。她自幼起便开始演唱“花儿”,17岁进入甘肃省歌舞团从艺至今。1980年参加原文化部举办的全国部分省、市民族民间唱法调演,演唱的“花儿”被选为优秀节目进行全国巡演;1984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以一曲高亢...
查看更多
书讯 | 姚慧:《史诗音乐范式研究:以格萨尔史诗族际传播为中心》
2021.04.07
论坛
书名:史诗音乐范式研究:以格萨尔史诗族际传播为中心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6749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21年1月 字数:390000 内容简介: 多民族跨境共享的格萨(斯)尔史诗传统是中外史诗学界的研究焦点,但史诗演述与其音乐表达...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下)
2021.03.22
专题报道
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的建设 1954年,音乐研究所第一任所领导李元庆(左)与杨荫浏(右)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第一任所领导杨荫浏、李元庆在建所之初,将资料的搜集与普查作为首要学术任务,在音乐资料建设方面,勾画了建立一座集图书乐谱、乐器藏品、音响资料于一体的音乐专业图书馆的至美蓝图。这两位音乐理论界的学术泰斗,早在60多年前就已清楚地认识到传统艺术形式正伴随着社会生活的...
查看更多
琴学:一个国学的触点
2021.02.25
论坛
【摘要】琴学复兴的聚集性行为,特别是裹挟于国学复兴背景下的聚集性行为,一定包含了人们对意义世界的追求,任何持续性的社会行动背后一定有一种强大且意义完备的话语系统作支撑。如果说古代琴学传承是因为具有一个支撑其传播的社会阶层“文人”群体的话,那么,当代也出现了一个足以支撑其传播的社会阶层“中产阶层”,他们需要一种与阶序的品行和趣味相匹配的表达载体。琴徽构成一组抗拒喧嚣的触点,一种对“现代”同质化的否定性力量。琴乐因处边缘而未受污染,是器乐中唯一未经西方与...
查看更多
1
2
3
4
5
6
1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