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0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十七   
搜索
李茂荣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彝族,1944年5月生,2013年1月去世,云南省大姚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剧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喜爱民族音乐、舞蹈、乐器,10岁左右跟随当地老艺人学艺,能唱《梅葛》《玛嫫诺》等各种小调,会吹唢呐、笛子和演奏二胡,能作曲、表演。先后担任业余彝剧团伴奏、音乐创作和演员,集吹、拉、弹、唱、演于一身。能熟练运用彝语演唱《梅葛调》《过山调》《迎客调》等数十首彝族民歌和器乐曲,参演过《半夜羊叫》《曼嫫与玛若》等彝剧剧目。演唱声音优美,婉转动听;演奏...
查看更多
李家显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佤族,1934年11月生,2013年10月去世,云南省腾冲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佤族清戏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清戏世家,从其曾祖父到儿媳,已历五代。从小就随父亲演戏,年轻时就全面掌握了清戏唱法“九腔十三板”,能熟练演唱《姜姑刁嫂》《逐赶庞氏》《芦林会》等数十出传统剧目。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大胆地对清戏进行改进和完善,将坐着清唱的方式改为站着唱,并加上表演动作,在原来清戏演出只用一把京胡伴奏的基础上,增加了二胡、锣、鼓、钹等伴奏乐器,丰富了演出...
查看更多
李兴时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9年8月生,2007年11月去世,山东省邹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济南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济南皮影创始人李克敖的嫡孙,6岁跟随其父学习皮影,两三年后便基本掌握了皮影操纵、演唱、锣鼓伴奏等技艺,10岁正式挂牌表演。1955年入济南木偶皮影剧团担任主演。传统技艺功底深厚,而且勇于创新,不故步自封,对皮影进行改革。邀请美术家设计皮影人物,请剧作家写剧本,并且创新伴奏形式,一人手弹三弦,双脚击打梆子、锣、木鱼等八种乐器,同时为...
查看更多
范正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5年12月生,山东省泰安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泰山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喜爱皮影艺术,13岁被泰安曲艺队选中,师从老艺人刘文峰,两年后便能独立演出。熟练掌握从制作到演出的各种皮影技艺,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技艺,还在皮影雕刻、布影绘制、乐器伴奏等方面有很多重要创造,使泰山皮影焕发新的生机。表演时五官和四肢并用,把鼓、梆、镲等伴奏乐器放到脚上,通过巧妙设计来伴奏,增强了皮影的表演活力。代表作有《泰山石敢当》《西游记...
查看更多
淡文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1年6月生,陕西省府谷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人台代表性传承人。1966年起师从民间艺人丁喜才学习二人台表演艺术,掌握了府谷二人台笛子、四胡、扬琴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技巧,成为二人台演唱的佼佼者。演唱采用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抑扬顿挫,高亢明亮,韵味独特。2008年培训出两支府谷二人台社区乐队,并协助成立了府谷县黄河民间文化艺术宣传队。同年任新成立的府谷县二人台艺术团乐队队长。应邀参加内蒙古自治区举办的全国二人台民歌大赛,由其伴奏的歌...
查看更多
张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1年2月生,山西省朔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秧歌戏(朔州秧歌)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秧歌世家,自幼习艺,基本功扎实,受其祖父张汉、父亲张元业精心传授,对秧歌艺术有较全面的掌握。扮相优美,戏路较宽,表演细腻,做功扎实,且擅长反串表演,在甩发、水袖、髯口、翎翅、手帕功夫的应用上更有独到之处。代表作品有《泥窑》《血手印》《看庄园》等。在长期实践中继承了前辈艺术的精华,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吸收一些小调、山歌来丰富唱腔、塑造人物,还在乐器运用上...
查看更多
王冠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19年9月生,2018年2月去世,河南省伊川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豫剧代表性传承人。9岁入登封大金店、偃师曲家寨的科班习艺,初随父亲王中堂(著名琴师,师从豫西梆子戏琴师乔老八)习京胡及豫西梆子戏中的各类乐器,后专攻板胡。1951年起与常香玉长期合作,参与常派代表作的创演活动。演奏声音圆润、浑厚中含刚劲,弓法平稳中见俏头,指法谙熟灵活,包得严、跟得紧,快而不乱,随腔应变不乏委婉、细腻之趣,既热情奔放又挥洒自如。代表作有《花木兰...
查看更多
赵建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北京市人。1962年7月生,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子务武吵子代表性传承人。16岁开始学习武吵子,动作娴熟,熟练掌握“武翻”“海底捞月”“龙腾虎跃”等经典套路,擅长乐器镲的演奏,并通晓入会、请会、接会等各种传统会规流程。2001年担任当地武吵子会首一职以来,积极谋划项目传承发展思路,编排曲目、教程,保护、保存实物资料。2009年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群众表演活动。
查看更多
亚森·艾萨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维吾尔族,1954年6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赛乃姆(且末赛乃姆)代表性传承人。15岁开始学习且末赛乃姆等民间歌舞,具备弹、唱、跳、记谱等各项综合能力。在担任且末县文化馆副馆长期间,长期负责且末赛乃姆传承活动的培训指导,并参加和指导且末赛乃姆挖掘、整理工作。熟练掌握且末赛乃姆的全部歌曲,能使用都塔尔、弹布尔、萨塔尔、热瓦甫、达甫(手鼓)、艾捷克、萨巴依等多种维吾尔族民间乐器进行演奏。表演技艺精湛,深受当地农牧民喜爱...
查看更多
欧珠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81年7月生,西藏自治区定结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定日洛谐代表性传承人。12岁开始跟随家中长辈学习洛谐歌舞。熟练掌握洛谐的舞艺、唱腔,“六弦琴”弹法、“三弦胡”拉法和传统击鼓等乐器。2001年加入协格尔洛谐表演队,屡次参加表演并获奖。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间歌舞,收集了大量与洛谐有关的历史资料。闲暇之余到学校和县民间艺术团教授洛谐歌舞,培养了大批热爱洛谐的青少年。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