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2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十九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921)
机构
(0)
政策
(9)
资讯
(640)
清单
(911)
资源
(80)
学术
(230)
百科
(0)
其他
(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蔡保恒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6年1月生,河北省任丘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冀中笙管乐(辛安庄民间音乐会)代表性传承人。12岁起跟随祖父学习音乐曲牌,文乐武乐都能轻松驾驭,尤擅文场,精于管、笙、笛、锣演奏,全面掌握传统曲目。视音乐为生命,音乐会的乐谱和
乐器
一直由他保存,在传承中受尽磨难而初心不改。坚持民间曲谱的搜集、整理工作,并为普及音乐将工尺谱译为简谱,自己创作了《龙腾虎跃》《鸟语花香》《温酒斩华雄》等作品。不仅是辛安庄音乐会的演奏者,更是组织者。竭尽全力...
查看更多
杨文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土家族,1946年7月生,湖南省龙山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家族打溜子代表性传承人。1960年考入龙山县剧团,既当演员又参加乐队训练,主要学鼓、锣、钹等打击
乐器
。一直求艺于民间,几十年无间断。从1974年起,在田隆信老师的帮助下,打溜子演奏技艺更得到很大提高。2006年以来,与田隆信等人带着土家族打溜子先后参加中国民族歌舞盛典、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演出活动,并赴台湾、澳门地区演出。致力于土家族打溜子的传承,在龙山县毕兹卡演艺公司传...
查看更多
刘英翘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0年10月生,广东省台山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东音乐代表性传承人。上小学时便跟随民间艺人学习广东音乐的
乐器
演奏,中学期间任越华中学业余艺术团竹笛手,后来参加农村业余文艺宣传队任竹笛演奏和编曲。1970年至1981年,任台山粤剧团竹笛兼单簧管、二胡、三弦演奏。在为戏剧音乐伴奏的同时,为粤剧剧目配器,其间先后随演奏家陈添寿、陈哲深学习箫笛演奏。1974年在广东人民艺术学院跟随王进、黄金城等学习
乐器
演奏,并系统学习音乐理论,深刻理...
查看更多
何汉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11年生,广东省佛山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十番音乐(佛山十番)代表性传承人。祖父、父亲都是十番队中的组织者,自幼在长辈的指导下练习十番,通晓十番各种
乐器
的演奏技巧。1962年,加入何广义堂十番会,开始十番表演。多年来担任何广义堂的十番主教练,并于2002年开始组织搜集、整理有关技艺、曲牌、活动照片等资料。为了能让新队员对十番曲牌有直观了解,与专家学者一起研究出“状声学习法”,将以往只能口传心授的曲牌用文字发音来教学。为避免...
查看更多
刘道荣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0年8月生,重庆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唢呐艺术(永城吹打)代表性传承人。刘家班第十六代传人,1960年随父刘树华学艺。1984年任永城吹打刘家班班主,集演奏和制作
乐器
为一身,擅长唢呐。研制的大台、特台等低音唢呐,填补了民乐相关领域的空白,使唢呐吹打演奏形式更丰富,极大丰富了唢呐的表现力。三十多年来,培养了刘永波、杜朝铭、徐才林等一百多位弟子。在他的带领下,刘家班逐渐走向各级舞台,曾参加各类比赛、展演三百余场次,获奖励五十余次。
查看更多
唐海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80年8月生,辽宁省东港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丹东鼓乐代表性传承人。从小爱好鼓乐,8岁拜当地著名鼓乐艺人王吉林为师,学吹大小唢呐和笙管,兼习锣、鼓、镲等打击
乐器
。经过二十余年的勤学苦练,不仅熟练地掌握了借字、加花等唢呐变奏技巧,而且通晓咔戏技艺。以吹奏传统曲牌为主,掌握近三十首唢呐曲和两首笙管曲,代表性唢呐曲有《九条龙》《南池涝》《山清》《游山》《打枣》《浪淘沙》《八条龙》等,笙管曲有《小草原》《百花堂》。现有于邑等十一名弟子...
查看更多
王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6年5月生,辽宁省凤城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1987年考入沈阳音乐学院
乐器
工艺系,师从赵广运学习古琴制作,跟从川派琴家顾梅羹、广陵派琴家梅曰强学习古琴演奏。1990年进入北京民族
乐器
厂工作,2001年创建古琴工作室钧天坊。斫琴传承古法并融汇创新,修复历史名琴百余张,创作新琴式百余种。所制古琴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等场合及世界多地剧院演奏。演奏作品气息雄浑古朴、手法严谨细腻。创办琴学编辑室、钧天琴院...
查看更多
冷浩然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侗族,1944年10月生,湖北省宣恩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薅草锣鼓(宣恩薅草锣鼓)代表性传承人。1960年中学毕业参加生产队劳动,开始接触薅草锣鼓,随即跟随祖父冷应杰学习薅草锣鼓。善于即兴创作演唱,能见景生意,以通俗易懂、简洁明了、风趣生动的歌唱,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嗓音洪亮、圆润,能把握韵律节奏,演唱技巧运用自如。熟悉薅草锣鼓的各种演奏曲牌,掌握了锣、鼓、钹等相关打击
乐器
的演奏技巧。从2008年开始,利用自家场地建立起民俗文化传习所,通...
查看更多
阿称恒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傈僳族,1951年3月生,云南省福贡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傈僳族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年幼时随父亲恒付言学习傈僳族传统民歌及传统
乐器
演奏、制作技艺,18岁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艺人。如今能熟练弹吹傈僳族传统曲目百余首,对唱的傈僳族民歌“木刮”“优叶”受到本民族同胞的一致喜爱。能用“期奔”弹奏《迁俄一》《三四独刮来刮来》《迁俄二》《迁俄三》《念门尼俄》《刮克》等傈僳族民歌,并且每一种定弦法可以演奏十五首以上不同的曲目。笛哩图(四孔小短笛)、玛果(口弦...
查看更多
张明贵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道号希仙子,男,汉族,1931年3月生,陕西省佳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道教音乐(白云山道教音乐)代表性传承人。白云山第十五代道士。11岁拜该观第十四代传人张元桐为师修道,1980年主持白云山道教事务,是西北道教界的名道士。对演奏道教音乐的吹奏
乐器
和打击
乐器
样样精通。在继承传统道教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佛教音乐、晋剧、唢呐及陕北民歌中的精髓,丰富白云山道教音乐的艺术表现力。演奏的白云山道教音乐既古朴典雅,又庄重肃穆,同时又具有婉转优美、清新秀丽的江...
查看更多
1
124
125
126
127
128
19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