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廿四   
搜索
论坛
     我在主编《艺术评论》时,曾在创刊词上写过这样的一句话:“刃利而欠厚,锥锐而无容。”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刀子的锋利在于刃薄,因此不可能要求它同时还有厚度,厚了就是钝刀了,无法割肉。同样的,锥子尖锐了才能扎得进去,你也就不能要求它尖的同时有很大的体量包容。相比而言,锅盖比较全面,但是拿锅盖拍不到苍蝇更打不了狼。我认为理论有两种,一是如刀如锥,另一种是如锅盖。我宁可要一针见血,虽然可能有些偏颇但能够说明问题的文章,而不想要面面俱到,看起来无懈可击,但实...
查看更多
论坛
   近日,由文化部、天津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圆满闭幕。本届京剧艺术节共25台剧目参演,包括整理改编传统戏2台、新编历史剧18台、现代戏5台,另有1台京剧折子戏组台演出、5台祝贺演出剧目,体现了“三并举”的创作原则。     这是一次检阅京剧创作队伍的盛会,反映出近年来全国京剧传承、创作、演出的整体水平。演出不仅展现了京剧艺术工作者继承传统的努力,同时也体现出他们勇于创新的不懈追求;既生动地呈现了近年来京剧创作的新成果,也再一次提醒我们,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当马骨胡的弦子奏响,开场的锣鼓锵锵地敲起来,正在吃饭的会马上丢下饭碗,正在睡觉也会一骨碌爬起来……这被壮家人称为“土戏”且分外喜爱的民间戏剧,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田林)北路壮剧。在他们看来,北路壮剧唱的不止是生旦丑武,演的不止是悲欢离合,她身上流动的是壮族的血脉,每一句唱词都拨动着古往今来每一个壮家乡亲的心弦。   北路壮剧俗称“土戏”,清乾隆年间始现于田林旧州,是一种有着独特唱腔和表演程式的戏剧形式,以北路壮话咏唱,发展至今已有近...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将于11月24日至28日在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本次会议将对包括中国彝族火把节在内的46个申请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进行审议。本期环球广角为读者介绍几项具有代表性的候选项目。    彝族火把节:东方狂欢节    火把节历史久远,自汉唐起,已沿袭了1000多年。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新网北京11月3日电(记者 曾鼐)非遗保护难题何在?民族艺术如何走出去?……近300名中外学者近日齐聚北京,呼吁要保护民族节日,重视非遗教育,创新文化产业发展。   11月1日至2日,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舞蹈学院举行,近300名中外专家探讨非遗保护、民俗艺术等。本届研讨会以“文化自觉与艺术人类学研究”为主题,由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艺术人类学会、《民族艺术》杂志社主办。   艺术人类学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中国,在30余年的发展中...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若非现场亲历,恐怕一般很难想象,来自民间的“吹歌”,也能让观众按捺不住激动,掌声雷动,齐声叫好。又岂止是观众,现场坐着的还有国内顶级的音乐家以及文化专家,他们不禁纷纷惊叹于吹歌的魅力。10月27日,永年县大剧院,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的30支吹歌艺术团齐聚“吹歌之乡”,230多名参赛选手同台竞技,奉献了一场文化盛宴。   永年吹歌600年   永年吹歌又名“响器班”、“游乐会”,是永年传统民间文艺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采用唢呐、大管、咔碗...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老河口丝弦表演 老河口锣鼓架子资料      提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人们肃然起敬,而她,竟是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从9岁开始接触民间音乐,今年70岁的她,用了大半辈子学习、保护、传承和创新这种文化。   7旬老人传承两项“非遗”      2006年,已经62岁的余家冰,为凝聚了半生心血的“老河口丝弦”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两年后,经过层层评审,这个项目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她被认定为项目传承人。   5年后的2...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越来越多的老手艺随着老艺人的离去而消失 传统面花的制作手艺让现代年轻人惊诧     水会音乐在普化的最后生机     位于蓝田县普化镇东塬上的全家岭村是一个普通的关中村落,去年以来,不时有文化专家专程来到这里,但很少有村民知道,他们这里已经成为流传2000多年的民间音乐———水会音乐最后的生存地;也很少有人了解,这种古老的乐种刚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     虽然从来没有观赏过水会音乐,但水会音乐的各种传说在村民中却流传甚广...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乌力格尔,蒙古语意为“说书”,是蒙古族的一种曲艺形式,主要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及我国东北各省蒙古族聚居区。与草原上的蒙古族群众生活习性一致,这种艺术具有浪漫开阔的气息。它最初的形式与西方中世纪的吟游诗人相似,艺人们身背四弦琴或者潮尔(马头琴),在大草原上随风漂泊,四处流浪,追逐蒙古包和王爷贵族们的府邸,一人一琴,自拉自唱,精彩的说唱、长篇的传奇成为草原上最受人们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   在内蒙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乌力格尔是流传...
查看更多
人物
高培芬,诸城派古琴第五代传承人,40年漫漫“琴路”传承千年遗产。 高培芬和张富森琴箫和鸣演奏了经典曲目《捣衣》。      法国巴黎艺术中心《高培芬古琴音乐会》,安静的气氛稍显压抑。此时高培芬正在演绎中国传统乐器:古琴,一个她练了40年的乐器。两国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让她心存忧虑。一曲《长门怨》过后,她开始沉浸在抑扬顿挫的古乐旋律中,彷佛忘记了自我,古朴渊远的古琴精神内核被她演绎得淋漓尽致。演奏结束后,面对久久不能停歇的掌声,高培芬只能一再翻台,又加...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