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廿四   
搜索
专题报道
  在临汾,一批手工艺人怀揣一颗安静、朴素的心,坚守着他们巧夺天工的技艺,使其作品带着灵魂、充满磁力,包浆着日晕月华……   这群非遗传承人,他们以自己的信念与执著,挽救、保护、传承着濒临消失的活态文化,每个人不平凡的经历,演绎着让人感动的故事。   曹运建:挖掘“晋作家具”技艺绝活   襄汾县东牛村山西唐人居古典家居文化有限公司大门口,挂着“晋派明式家居制作工艺研究所”“山西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楚剧是湖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孝感作为楚剧的发源地,目前有7家专业楚剧团仍在排戏演出,同时在街头广场、社区村镇还活跃着大量民间楚剧戏班。这些剧团和戏班为群众奉上的精彩大戏,不但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成为各家楚剧院团的练兵大舞台,更是孝感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     为群众解决看戏难的问题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当下责任...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国办发〔2015〕5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15年7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     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部署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振兴我国戏曲艺术。     《政策》指出,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要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保护、传承与发展并重,更好地发挥戏曲艺术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独特作用。     《政策》提出,力争在“十...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五台山佛教音乐是五台山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五台山佛教同产生、共兴衰,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音乐的特征,并形成了独特的形式,被誉为“中国传统音乐的活化石”,2006年5月,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五台山保留佛教音乐品种较全、使用广泛的寺庙之一“南山寺”。   始于五台山佛教开山分汉传和藏传两大类   刚刚踏进南山寺庙门,就听到吹奏乐器的声音,循声而去,一处僧房旁,一名年青僧人正手捧乐器面对着墙壁练习吹奏,他就是南山寺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西藏歌舞”这个品牌,现在已不仅仅属于一曲原生态的“嗓音”、一支气势恢宏的舞蹈,它已经变身为一个让人为之骄傲的文化符号,一个让民族音乐、民族文化得以传扬的文化现象。   而在这个品牌、现象的背后,久经岁月沉淀的传统乐器就好比是一根金线,将一个个符号串联,让人在其中体味着传统文化的追想,陶冶着业余生活情操,感受古老传统艺术的味道。   有人说,制作乐器是赋予器物以血肉,演奏音乐是赋予乐器以魂灵。只有知音识器者,才懂得挖掘乐器潜在品牌价值,他们是民族优秀...
查看更多
论坛
  钟鼓之声的学术研究,上可聚焦于中华乐史之种种律、调、谱、器,下可瞩目于民间音乐传统之种种表现方式。西安鼓乐研究学者,或取人之长,以补己之不足;或取域外(如日本)材料为参照,以见本土文化之价值;或请民间乐师进课堂传经,或下田间村舍学习鼓乐之真谛。这些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中既要有比较音乐学的意识,也要有民族音乐学的方法,还要有文化人类学的视野,更要有历史文化学的眼光。   挖掘整理民间古乐资料   20世纪50年代初,音乐史学家杨荫浏曾先后两次到西安考察...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鼓乐,千百年来一直活跃于西安等地。西安鼓乐作为唐宋遗音,是鲜活的文物资料,为当今国内外学者所关注。20世纪50年代初,音乐史学家杨荫浏曾先后两次到西安考察,并依据西安鼓乐和五台《八大套》,对宋代姜夔的词曲作了译解。此后就只有李石根、何钧等少数几位学者继续这一研究,60年代西安音乐学院也曾开始整理和研究,但都因种种原因时断时续。   “祖规”不利于乐谱及演奏技艺传承保护   2009年,“西安鼓乐”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傣寨白塔   泼水狂欢     喝下少数民族祝福的美酒,在“花海赛装狂欢节”的舞台上穿戴、搭配民族服饰,在河谷进行徒手摸鱼……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3天,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内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云南民族村,接待游客3.13万人次,同比增加21%。   云南民族村地处昆明市区的南部,距市区10公里,占地1270亩,现已建成包括傣族、白族、彝族、纳西族、佤族、布朗族、基诺族、拉祜族等25个少数民族村寨,将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风情...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越来越多的老手艺随着老艺人的离去而消失 传统面花的制作手艺让现代年轻人惊诧  水会音乐在普化的最后生机     位于蓝田县普化镇东塬上的全家岭村是一个普通的关中村落,去年以来,不时有文化专家专程来到这里,但很少有村民知道,他们这里已经成为流传2000多年的民间音乐———水会音乐最后的生存地;也很少有人了解,这种古老的乐种刚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     虽然从来没有观赏过水会音乐,但水会音乐的各种传说在村民中却流传甚广:水会音乐产...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