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廿四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921)
机构
(0)
政策
(9)
资讯
(640)
清单
(911)
资源
(80)
学术
(230)
百科
(0)
其他
(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抢救性记录工程就是和时间赛跑
2016.09.26
论坛
抢救性记录拍摄现场(摄影:左宏) 1950年的夏天,中央音乐学院研究员杨荫浏和曹安和带了一台当时可谓最先进的钢丝录音机,到江苏无锡找到民间艺人华彦钧(阿炳)要给他录音。那时的阿炳因诸多不幸的遭遇已有3年不演奏了,
乐器
没有了,技术也已经生疏了。为了录音他坚持要先练习几天,3天后他演奏了《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三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三首琵琶曲。阿炳听了录音,对自己的演奏并不满意,说需要再练习一段时间。于是便约定半年后再...
查看更多
南非中国遗产月正式启动 推动中非思想对话
2016.09.20
其他新闻
人文交流在中非关系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中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中非人文交流必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在刚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和祖马总统一致赞赏中南之间同志加兄弟的特殊关系并指出两国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面临历史性发展机遇,人文交流将在加强双边友好关系方面发挥非常重要作用。中非在文化和传统方面有很多共通之处,本次活动将把中非文化和遗产的对话导向更加广泛的领域。 9月8日,由中国文化部、中国驻南非使馆支持,中国文化部中外...
查看更多
“非遗”行走起来 就是一道风景
2016.09.05
专题报道
仁庆苏布德(中)三姐妹均为鄂尔多斯蒙古族服饰传承人。 鄂尔多斯民间艺人表演的蒙古族古老的宫廷歌曲《古如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任青道尔吉是鄂尔多斯市四胡制作技艺传承人。四胡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古老传统
乐器
之一。 鄂尔多斯刺绣传承人姚凤琴一针一线妙手生花。 民间艺人表演的蒙古族古老的宗教舞蹈《查玛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文化资源独特。这片古老的土地北有黄河、阴山之天险,西有贺兰山之屏障,自...
查看更多
“人间国宝”(Living Human Treasure)与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16.06.27
论坛
【摘要】 本文记述了韩国在过去五十年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为了保护和延续这类文化遗产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连同那些最好地持有该项目的知识渊博和技艺高超的人一起被认定。后者被认定为“人间国宝”,并在政府相关支持的鼓励下,将他们的技艺传授给他人。有关这个支持体系的基本结构连同近期所面对的挑战,也在文中得到详细的记述。 【关键词】 “人间国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挑战 [作者简介] 任敦姬(Dawnhee Yim),韩国科学院...
查看更多
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现状及其对策
2016.06.14
论坛
一、前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如无特殊情况,均简称“非遗”)保护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文化战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保护工作中,已探索出了一些符合非遗特点和规律的保护方式和手段。如:针对处于濒危状态和传承困难的非遗项目,提出了抢救性保护方式;针对部分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项目,提出了以生产性方式保护,鼓励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使这些非遗项目得到活态的传承和保护;针对一些传统...
查看更多
追寻失落已久的乡音雅曲——宁波国家级“非遗”四明南词的传承之路
2016.06.07
专题报道
2016年5月14日上午,三位年轻人走进宁波市海曙区文化馆一间音乐教室,来参加四明南词培训班学员招考面试。面试的老师是四明南词的省级非遗传承人陈祥源和陈雪芸。虽然报名人数太少有点遗憾,不过他们为现在社会上开始有年轻人喜欢四明南词感到欣慰。 目前,陈祥源与妻子陈雪芸,精心培育着一批以学生为主的年轻传承人,期望四明南词这朵曲艺奇葩重新绽放,散发清幽之香…… 四明南词 几度兴衰 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四明南词,又称“宁波文书”,是一种集说、噱、弹...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除了临终关怀,还能做什么?
2016.05.26
论坛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在概念上仍然存在着无数混乱和争议,但是随着国家文化遗产日的设立和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作的逐步实施,发掘、登录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却似乎一点也没耽搁,已经进行得差不多可以说是“蓬蓬勃勃”、“热火朝天”了。雷厉风行的大跃进作风再一次显示出了它的威力。 当然与每一次大跃进一样,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随之而来的又是盲目性和破坏性的问题:地方政府为了争业绩、创品牌,商人为了有利可图的投资,纷纷争抢上“名录”、搞开发...
查看更多
从《百鸟朝凤》看唢呐等传统艺术传承与保护
2016.05.26
专题报道
数百年来,唢呐曾是婚丧嫁娶场上风风光光的主角,而今却在时代车轮碾压之下,落得消弭凋零、难以为继。在电影《百鸟朝凤》中,新老两代“唢呐匠”在现实冲突中挣扎、无奈、坚守的匠人精神,令人动容;而屏幕外,如何传承民族文化根脉、不让百鸟朝凤这样的艺术成为绝响,更发人深思。 作为音乐指导,陕西省级唢呐非遗传承人郭玉生在电影《百鸟朝凤》里,就是那支幕后的“唢呐”。 郭玉生:这是吴导的心愿,就是利用陕西的地方音乐写一部电影。 “礼乐文化”自古是中华文明的...
查看更多
“老腔”们需要的不仅是“一声喊”
2016.03.16
论坛
“华阴老腔要一声喊,喊得那巨灵劈华山,喊得那老龙出秦川,喊得那黄河拐了弯……”央视猴年春晚,华阴老腔艺人与歌手谭维维组合演唱的《华阴老腔一声喊》,让人印象深刻。那近乎原始、苍凉悲壮、粗犷豪放的“远古之音”震撼了观众。华阴老腔与现代摇滚的完美融合,让观众感受到了“黄土与摇滚、电声与弦乐的碰撞”。由此,华阴老腔也被誉为中国黄土地最古老的“摇滚”。据某大型网站展开“猴年春晚节目你最爱哪个”调查结果显示:23个歌舞类节目中,《华阴老腔一声喊》以21.71%的...
查看更多
山西民间皮影戏没落 难觅传承人
2016.03.09
专题报道
正月初十,中国北方冬寒未尽。山西省吕梁汾阳市申家堡村东的一家平房里,小音箱传出的广场舞正浓,67岁的张春娥随节奏伸着胳膊踢着腿;老伴儿王廷芳因感冒久未愈,窝在里屋炕上眯着眼。这样悠闲慵懒的正月,两位老人已许久未有过。 “二三十年前,正月里最忙,一天要赶好几场,一直忙到过了元宵节。”上世纪80年代,张春娥、王廷芳、王廷芳的弟弟王廷贵以及同村几个喜欢皮影的人自发组成了申家堡皮影剧团,种地之余,每到过年,便被附近村里请去演出。 在山西民间...
查看更多
1
146
147
148
149
150
19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