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6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廿三   
搜索
论坛
  “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这是鲁迅小说《社戏》对传统戏曲惟妙惟肖的描述。看社戏是传统上老少咸宜的文化活动,它不光为观众提供了一场戏曲演出,也起到了居民社会交往、商业贸易、文化传播、宗教仪式等多方面的作用。但是,如今在隐藏于市井陋巷的戏台子前,那些听得起劲的观众多半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  春节过后,有记者在昆明和柳州实地探访了两个民间剧团,发现剧团难以靠门票收入维持,常常需要演员们贴上自...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在中国有一种美妙的乐器,带着3000年的尘埃走来,可飘逸可雄浑,可高远可厚重。走近古琴艺术,奏一曲悠远的上通下达。  最早记述古琴的文献见于《尚书·益稷》:“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可见,被书写下来时,琴声不是徜徉在高山之巅,流水之畔,而是在庄严肃穆的祭祀仪式中。其时古琴与其他乐器配合,以神圣稳重的乐章,表达对祖先的敬意与赞颂。  只是,古琴渐渐用于更广泛的表达。生长于妫水边的舜,早年经历重重磨难,常抚琴而歌排解苦闷。尧把两个女儿...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瑶族鼓手表演口咬铜鼓绝技(摄影:刘廷智)  还有几天,广西壮族同胞将迎来最隆重的盛会“三月三歌圩节”。各地的工艺师们正紧锣密鼓地铸造、维护歌圩节的必备乐器——铜鼓。铜鼓敲起来就有了灵魂  铜鼓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及东南亚地区的一种打击乐器。在古老的传说中,铜鼓敲起来就有了灵魂,可以与天地、神灵沟通,保佑乡寨平安。作为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活化石”,铜鼓记录着古骆越民族生命、生产、生活的过程,更是骆越民族的精、气、神所在。  “世界铜鼓在中国,中国铜鼓在广...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瓯塑艺术古筝瓯塑工艺品    瓯塑又称“彩色浮雕”,它源于汉代,是浙江温州独有的民间艺术。瓯塑由漆器艺术中的堆漆工艺发展演化而来,与“黄杨木雕”“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并称“浙江三雕一塑”。2006年,瓯塑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瓯塑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与宜兴紫砂、杨柳青木版年画等大众耳熟能详的国家级非遗相比,瓯塑这项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对大多数人来说却十分陌生。如何让古老的瓯塑走出温州,让更多人了解...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如何保障非遗传承?国产动漫如何发展?基层群众能享受到哪些文化公共服务?文化部日前发布的《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做出了解答。  如何传承非遗?  ——扶持非遗传人,培育知名品牌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之相对应的,非遗传人的手艺和非遗的传承境况也屡见报端。对此,《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以人的培养为核心,以融入现代生活为导向,提高保护传承水平。  《规划》明确,要加大...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傩戏《打狮子》   在湖南临武县油湾村,“神”仿佛就存在于村民的生活之中,在不大的村庄中,有两座祠堂、一间神庙和一座古戏台,而当傩戏上演时,村民们将各方神灵“请”到一起,汇聚一堂。当平日里普普通通的乡亲们穿上戏服、戴上面具,舞于高台之上时,神圣的氛围在不知不觉中已然降临,仿佛神灵真的已经到来,人与神之间正在进行一场面对面的交流。    初见傩戏    身为一个北方人,此前,我对傩戏只有耳闻,未亲见。同行的湖南省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梁向东告诉我,作为上古时代...
查看更多
人物
彝族烟盒舞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施万恒中国的少数民族向来以能歌善舞著称,彝族人更是将歌舞文化与自己的生活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在中国的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流传着一种独具特色的歌舞表现形式:彝族烟盒舞和海菜腔,这里的彝族人用这种歌舞形式传递情感,赞美生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施万恒今年69岁,来自红河州石屏县龙朋镇,因为从小就酷爱烟盒舞,12岁便开始拜师学艺,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烟盒舞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施老总是面带笑容,是一个非常和蔼可亲的人...
查看更多
论坛
  在讨论传统文化时,变迁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传统是一条河流”,抽象的说,在“变”与“不变”的关系中,“变”是绝对的,可面对具体的案例,“为谁而变”“变成什么”则是我们需要充分关注的。     春节前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概括了该工程实施的意义与目标、主要内容、重点任务以及组织与保障措施四大方面共18条。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并自诩以传统音乐之传承为...
查看更多
论坛
田青 不同朝代的古琴 古代古琴演奏 演讲人简介: 田青,著名音乐学者。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佛教协会顾问、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的研究,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著有《中国宗教音乐》、《净土天音》、《佛教音乐的华化》、《禅与乐》等多部著作。曾任中...
查看更多
论坛
苏州弹词是主要流行在苏浙沪吴语地区的曲艺说书形式,经常与苏州评话一道被合称为“苏州评弹”。但较之徒口讲说而类似北京评书的苏州评话,苏州弹词则是说唱相间表演而具有音乐性的本体构成,且有三弦、琵琶等乐器伴奏。与苏州评话在新时期以来发展的相对沉寂不同,苏州弹词具有从业人员较多、创演态势活跃、艺术影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特点。其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近40年间的发展,较之同样采用方言表演的其他曲种,要风光许多。这不仅由于其自身的艺术积累较为丰厚,艺术发育较为良好,艺术个...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