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6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廿三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921)
机构
(0)
政策
(9)
资讯
(640)
清单
(911)
资源
(80)
学术
(230)
百科
(0)
其他
(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王振湖与晋南威风锣鼓
2010.01.29
人物
王振湖与晋南威风锣鼓 传承数千年的晋南威风锣鼓,曾参加过国家级大型演出和国际性展演。其代表性传承人王振湖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为这项事业忙碌着。这不,在喜迎新春的日子里,他又忙得不可开交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南威风锣鼓代表性传承人王振湖的著作《威风锣鼓的发展》出版了。打开这本厚重的书,威风锣鼓表演现场那宏大的场景、威武的阵容、火热的激情、壮美的弦律,仿佛真实地呈现在眼前,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荡气回肠般的情感震撼。在一年一度辞旧迎新的...
查看更多
为君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2010.01.29
论坛
为君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入选理由】 古琴艺术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艺术水准最高、最具民族精神、审美情趣和传统艺术特征的器乐演奏形式。古琴音乐演奏中的人与物一体、乐与思相融的洒脱、达观境界,是中国传统精神的集中体现。古琴艺术虽然不属于某一个特定的地理地域或特定时代,但它是以中国社会、尤其是中国古代最为特殊的文人群体为表现形式的,总括了中国文化历史创造中最为精华的艺术遗产。 ――中国艺术研究院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查看更多
不闻此调,怎知昆曲如许
2010.01.29
论坛
不闻此调,怎知昆曲如许 昆剧《长生殿》 【入选理由】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而且影响最为深远的剧场传统,在许多地方都演出。昆曲的剧本常在二十四出以上,带有美妙的咏叹调,一个主情节,及很多支线。由人类的角色和超自然的角色来演出。通常有十二个主要演员,充满了动作、默剧和虚拟的武打、身段特技,还有风格化的舞蹈和唱歌,有一个由弦乐、笛管、简单的敲击
乐器
组合的小型乐团,从头到尾的伴唱,并点染舞台上的动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昆曲】 昆曲,又称...
查看更多
“铜梁龙”悉尼贺新春 百万华人华侨赏重庆民间艺术
2010.01.28
其他新闻
“铜梁龙”悉尼贺新春百万华人华侨赏重庆民间艺术 铜梁龙表演(资料图) 今年春节期间,重庆文化艺术团受文化部指派,将分赴澳大利亚、法国和埃及开展“欢乐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届时,将有近百万的华人华侨在国外可欣赏到具有浓厚巴渝文化色彩的重庆民歌、民乐以及铜梁龙、梁平版画等民间艺术。 据了解,“欢乐春节”文化活动自2002年启动以来,已先后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方佳军表示,在此次“欢乐春节”活动中,重庆文化艺术团将造访澳大利亚、法国...
查看更多
《玛纳斯》:柯尔克孜族的百科全书
2010.01.27
10周年媒体报道
《玛纳斯》:柯尔克孜族的百科全书 演唱《玛纳斯》的小“玛纳斯奇” 由国内30多位《玛纳斯》研究学者参加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玛纳斯》保护和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日前在新疆师范大学举行。 2009年11月,新疆柯尔克孜族千百年来形成的英雄史诗《玛纳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世界各国研究《玛纳斯》的学者为之振奋。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拓展,越来越丰富的研究成果表明...
查看更多
《玛纳斯》:柯尔克孜族的百科全书
2010.01.27
专题报道
《玛纳斯》:柯尔克孜族的百科全书 演唱《玛纳斯》的小“玛纳斯奇” 由国内30多位《玛纳斯》研究学者参加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玛纳斯》保护和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日前在新疆师范大学举行。 2009年11月,新疆柯尔克孜族千百年来形成的英雄史诗《玛纳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世界各国研究《玛纳斯》的学者为之振奋。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拓展,越来越丰富的研究成果表明,《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人民的综合性知识宝库,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
查看更多
年轻人无兴趣老艺人纷离世 冀南皮影难觅传人
2010.01.27
其他新闻
年轻人无兴趣老艺人纷离世冀南皮影难觅传人 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冀南皮影”,近年来,表演越发稀少,皮影制作更是不为人所知,现如今,能动手制作皮影的人少之又少。在肥乡县天台山镇韩堡村,就有这么一位从事皮影制作的老艺人,他叫王瑞,今年81岁了。虽身怀绝技,但老艺人心里却装着担忧和无奈,“传人难觅”。 12岁开始学习皮影手艺 肥乡县是冀南皮影的发祥地,肥乡当地将皮影称为“牛皮影”、“皮子戏”、“戳皮戏”、“一只眼戏”。肥乡皮影造型以中国...
查看更多
河南部分“非遗”门类濒临灭绝
2010.01.25
其他新闻
河南部分“非遗”门类濒临灭绝 1月22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报告》“出炉”。该报告显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河南省分布较为均衡,尤其是在豫东、豫南、豫西、豫北的一些农业区域,资源分布较为集中,但由于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舞蹈等各个门类都呈现出濒临灭绝或变迁演化的趋势。 民间文学方面,由于人们观念的转变以及电视、电脑等现代媒体的普及等多种因素的冲击,河南大部分依靠口头...
查看更多
华阴老腔:传递农民内心苍凉世界
2010.01.13
专题报道
华阴老腔:传递农民内心苍凉世界 更多的时候,他们是一个沉默的群体,沉默地活着,又沉默地衰老。当然,他们也有开口吼唱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他们会随心所欲地释放沉寂已久的内心世界。声音沙哑,荡气回肠,充满了力量。那力量不是喊叫,也不是抗争,而是忍受。执著而又倔强地忍受。忍受现实世界给他们带来的悲辛和幸福、无聊和乐趣。 他们是中国传统农民的典型代表。与其他农民不同的是,他们是陕西华阴老腔的传承人。他们的名字曾随着文化遗产申报材料进入专家官员的视野。通过老腔,他...
查看更多
藏传佛教觉囊派“梵音古乐”流传千年不绝
2010.01.05
专题报道
藏传佛教觉囊派“梵音古乐”流传千年不绝 独特的“央移”记谱法 2009年12月27日晚,流传千年不绝的藏传佛教觉囊派“梵音古乐”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展示――来自四川阿坝州壤塘县藏哇寺的32位高僧,以吹奏、敲打、唱念、舞蹈、赞偈、手印、供养等多种形式,完成了由恭迎、沐浴、皈依、礼赞、和乐构成的完整的梵乐套曲。整个展示古朴庄严,乐声清澈流畅,堪称“千年不断的活态传承,佛法智慧与慈悲的绽放,雪域高原的原生态艺术”。此前,这个古乐展示团应中华文化促...
查看更多
1
164
165
166
167
168
19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