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20   星期三   农历闰六月廿七   
搜索
地方新闻
伴随着八面声声敲响,4月27日上午,2023海南锦•绣世界文化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织绣印染技艺项目精品展在海南省图书馆隆重开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文化和旅游部原党组成员王晓峰,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刘魁立,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副厅长刘成,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原一级巡视员敖力勇,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澳门博物馆馆长卢可茵等领导出席了开幕仪...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4月24日,由青海省文化馆主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青海下弦”培训班在海东市乐都区正式开班。参加此次培训班的学员是来自西宁市(区)、海东市平安区的曲艺团队、曲艺爱好者,以及部分乐都区的曲艺团队负责人,共计50余人。 开班仪式上,青海省文化馆副馆长冶英生致辞,并对各位学员提出要求。一要严格遵守培训班纪律,注意保护自身安全;二要认真积极的学习,深入掌握授课内容,全面提升;三要学员间互学互鉴、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四要...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4月22日(周六)央视综合频道(CCTV-1)20:00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走进“山海画廊、人间福地”福建,为全国人民开启精彩的福建非遗之旅,节目播出期间收视率破“1”。 《非遗里的中国》第一季共11期,前往11个聚集本地特色非遗项目的街区沉浸式互动体验非遗的传承创新之美。福建省是非遗资源大省,有14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05个省级非物...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4月11日-13日,吉林省特色非遗展在厦门举行,省内各地特色非遗精品盛装亮相。现场,来自吉林省9个市(州)、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和梅河口市的29个非遗项目精彩亮相,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驻足围观,共赏多彩非遗和浓郁吉林风情。 在长春礼物展区,一款款精美的文创产品吸引了来往游客的目光。长春礼物是展现长春文化元素,促进城市文旅产业发展,融合长春老字号、非遗文化及体现长春特色元素的多元化产品。本次长春礼物参展产品主要以非遗+文创相结合产品为主,包括东...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戏曲音乐表演的“隐性”传统是指观众在演出中看不到或不易觉察的戏曲表演的“隐性”特点。在粤剧中,其隐性特点主要包括口头创腔、“活口”演唱以及演员在演出中以“手影”与伴奏乐师隐性交流等。“爆肚”“活口”演唱、“手影”和口头创腔存在于粤剧音乐表演隐性传统的不同层面。“活口”演唱与口头创腔传统作为保留在香港的粤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应该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隐性传统;粤剧音乐;口头创腔;“活口”演唱;手影 一、戏...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四月的武汉,日暖风轻,江水涌涨,潮平岸阔。平日游人如织的汉口江滩,今日更是热闹非凡,曲调悠扬的广西山歌、旋律独特的广西民族乐器、节奏欢快的广西民族舞蹈、别具一格的广西地方戏剧、种类繁多的特产文创等一大批广西非遗精品,以及古韵与“国潮”相融的湖北歌舞节目亮相长江江畔,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驻足围观,共赏多彩非遗和浓郁民族风情。 三江侗族芦笙踩堂舞——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为打响广西“壮族三月三”民族节庆品...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赤、黄、青、黑、白被称为“五正色”每一种色彩都是一份匠心、一段历史,在不同色度、不同冷暖的变化中,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色,连接着古今华人的血脉。非遗中的五色是融入日常生活的平凡点滴,更是生生不息的文明绵延,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寻非遗里的绝“色”山东。 红色是最浓烈、最具代表性的中国色,对于中国人而言,没有哪一种颜色会比红色更具共鸣。红是喜庆吉祥的一张剪纸,红是香甜味醇的一口红茶,红是甜蜜可口的一枚糖球……中国...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摘要:和田买合木提夏克民族乐器有限公司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民族乐器制作技艺,设立墨玉县喀尔赛镇巴格其村乐器制作非遗工坊。工坊以制作民族乐器和木雕手工艺产品为主,带头人为代表性传承人买合木提·夏克。工坊通过开展广泛的培训,培养了一批手工艺技师;通过充分利用本地果木原材料优势、将产品与旅游纪念商品有机结合,生产制作了市场需要的文化旅游纪念品、衍生品;通过参加和田地区“玉石·丝绸·文化”旅游节等展销活动,提升了产品知名度。工坊产品现已注册“乃格曼”商标...
查看更多
论坛
要将广西非遗音乐文化融入当代声乐教学中,必须尽快转变当下国内声乐教学思维理念,在此基础上重视运用好非遗音乐传承人等专业人士的力量,同时需要高校加强与相关机构和部门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好政府相关部门和民间非遗音乐文化保护传承机构的力量。 自古以来,广西由于地理位置和区域环境的特殊性、历史人文背景的复杂多样性,形成了丰富多彩、精妙绝伦的民族区域文化,留下了一大批珍贵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数广西本土民族音乐文化影响力最为深远,比如壮族嘹歌...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近年来,新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和利用,积极建设非遗工坊,在让非遗手艺人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的同时,也让到新疆旅游的游客有了更多可以带走的非遗旅游商品。 据统计,新疆各地实现年销售额超过3万元的各类非遗工坊共有74个,其中阿克陶县柯尔克孜族刺绣非遗工坊、库车大馕非遗工坊、墨玉县喀尔赛镇巴格其村乐器制作非遗工坊入选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阿克陶县柯尔克孜族刺绣非遗工坊:展示非遗之“美” 走进新...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