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9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廿六   
搜索
专题报道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是一门以金银为原材料制作首饰的传统工艺,由原始的金属工艺(如商周青铜器制作工艺)发展而来。老潍县(潍坊市区解放之前的旧称)在清代中后期发展成为著名的手工业城市,民间流传有“九千绣花女,三千砸铜匠,十万织布机”之说,“砸铜匠”指的就是首饰制作艺人。20世纪中期,传统老潍县首饰作坊逐渐消失,万人以上从业者转作他业。进入21世纪,在昌乐蓝宝石矿发现后,宝石镶嵌加工的需求推动了大批手工艺人加入首饰制作行业,再次拉动了金银细工制作...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分类里,仪式名列其中。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之美誉,名符其实。“礼仪”于是成了一个中式文明传统和文化遗产的重要切入路径。人类学、民俗学对仪式的研究成就斐然。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守正创新”。笔者认为,中式仪礼之范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天尤其需要守正创新,这既可以教化于民,也可以传承于后。 【关键词】仪式谱系;人类学研究;礼仪之邦;非遗传承;固体活态 引  ...
查看更多
要闻
3月11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与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联合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承办的“身体在场——传统舞蹈类非遗学术讲座与展示”系列活动第二场《朝鲜族农乐舞的多样表述》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多功能厅成功举办。本场活动由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廖燕飞主持。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我国目前唯一以舞蹈之名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本次活动围绕中国朝鲜族农乐舞的多样表述展开...
查看更多
论坛
▲作者:马盛德 【摘要】非遗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非遗最珍贵的是文化创造力的体现。我们的先民从对遥远又美好的想象转化为思考与探索,最后形成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给我们中国文化的可知性,这对今天人们的创造,是一个极大的激励。非遗要走入现代生活,这既是非遗保护的重要理念,也符合非遗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非遗保护的核心是传承人;要重视和传播非遗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精神价值。在非遗的活态保护与传承...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这次参加全国两会,激动之余,我也倍感责任重大。”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京族生态博物馆馆长苏海珍长期致力于京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发展。今年全国两会上,她带来的提案主要是关注加强边疆文化建设、加大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力度、加速打造中越跨境旅游亮点项目等方面的内容。 东兴地处中越边境的北仑河入海口,是中国大陆海岸线零公里起点。聚居在东兴 尾、山心、巫头三个海岛上的京族,是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作为中国古老的民族乐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摘要:2022年,浙江阚螺文化有限公司依托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贝雕,设立温州市贝雕非遗工坊,通过与各大中高校合作办学,创办贝雕工艺工作室及实践基地,革新贝雕技艺,研发各类贝雕产品,开展特色工艺参观体验活动,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带动就业增收,推进海岛乡村共同富裕。工坊以“东海贝雕艺术博物馆”为平台,借助“郑大志”和“陈灿渊”两个市级大师工作室和工坊生产车间,传承普及贝雕技艺,扩大生产规模,开拓国内外贝雕市场,开展公益性技能培训30余期,培训10...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文物、古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新时代,文化遗产进一步“热起来...
查看更多
要闻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着各民族的发展历史、生活经验和审美趣味,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传承人们在不断坚守传统舞蹈技艺的同时,也用世代相传的身体语言贯穿起一条抵御时间销蚀力、保持民族文化连续性的精神血脉。 为积极推动落实国家非遗保护工作的指导方针,充分利用中国艺术研究院非遗保护研究领域的有力资源,促进相关学术成果的交流研讨,展现传统舞蹈类非遗的独特魅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与中国工...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传统固有观念将材料视为手工艺的第一性要素。置身于科技日新月异的世界,有些传统材料已经历技术改造,有些正在参与创新与转化。一些研究在真与不真、变与不变的问题上争执不休,却鲜见从整体关系与发展视角探讨材料的生长性。手工艺材料大致体现为自然环境生长、工艺制作生长、使用和消费等环境生长三个维度不同阶段的生长与成熟。此消彼长作为生长和转化的规律,可以用于解释手工艺活动中人与物的互动关系如何造成生长状态、形态和属性的变化。通过以植物、矿物、纺织材料为例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话题】 花灯和滇剧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云南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曲艺术。随着时代发展,它们也正在陷入逐渐边缘化的境地。为保障这些传统技艺得到传承,使其获得充分的发展空间,云南省积极探索花灯、滇剧发展新路径,但如果只有保护没有发展,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活态传承。要让地方戏曲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困局 就业与招生陷两难 花灯、滇剧在云南省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