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20   星期三   农历闰六月廿七   
搜索
专题报道
哈密市维吾尔族刺绣“绣郎”在专心创作(拍摄:王思超) 走进新疆新和县天籁加依景区,远远就听见优美的维吾尔族音乐。这里的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推动了当地旅游发展,带动了一方百姓增收。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传承保护和利用,从过去的抢救性保护、展览式传播,逐步发展为让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入日常生活、文化活动、旅游市场,活态传承越来越潮,旅游发展越来...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母广元领舞锅庄 石椅羌寨文化广场 石椅羌寨寨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传承的文化瑰宝,目前中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本报今起开设“非遗焕彩新时代”栏目,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传承发展,为美好生活增色添彩,助推地方经济和乡村振兴的故事。 ——编 者   高耸的寨门,秀美的...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中国古琴文化源远流长,在有关古琴与制琴的历史文献中,宋代以前的典籍强调参悟天道,尤其重视法度和实践意义;明代典籍更加注重方法论;清代典籍则基于可参考的前代资料,既有系统化的理论架构,又有更完善的技术规范。制作一张好琴,要满足好看、好弹、好听三个标准,既要道法自然,传承古制法度和技艺要领,又需要结合时代的审美和技术。同时,不能忽视古琴制作前、中、后各期控制时间的艺术,以及情感因素的重要性。 【关键词】自然;古琴;斫制技艺;法度...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摘要:2019年,福贡群发民族服饰加工专业合作社依托傈僳族服饰等多个非遗项目,设立福贡县群发民族服饰加工专业合作社非遗工坊,联合了3个以传统织布、传统手工缝制为主的家庭式民族服饰加工点。工坊带头人为福贡县鹿马登乡赤恒底村村民此路恒,现有固定员工43人,其中州级、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8名,占比41%,人均收入达到2万余元以上。如今,工坊年均生产销售民族服饰4万套(件)以上,年销售额300万元以上,带动就业农户95户190人,其中包括建档立卡21户42...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天津市非遗保护中心“大运河天津段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活动日前告一段落。此次调研着重考察大运河天津段非遗项目与运河文化的关联及自身传承发展状况,建立大运河沿线非遗资源数据库,增强沿线非遗传承活力,融入天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大运河贯穿古今、连通南北,地域面积广、文化价值高,是活化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蕴含着深厚的精神内涵,承载着丰富的时代价值。天津大运河南起静海九宣闸,北至武清木厂闸,由南运河段和北运河段组成,在三...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玛纳斯》是我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之一,堪称“柯尔克孜族的百科全书”。2006年,8部23万余行《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史诗《玛纳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2年4月6日,历时10余年,8部18卷23万余行、2000余万字的《玛纳斯》汉文全译本首次发行。 随着时代发展,为了让各族观众接受、喜爱《玛纳斯》,表演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丰富。1984年,《玛纳斯》第一次从草...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确定并集中支持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和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等纲领性文件中,“乡村振兴”都是高频、高亮词汇。 作为体现文化力量的重要抓手,非遗工坊在保护好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富有乡村特质的文化产业、培育建设和美乡村的人才队伍、突出生态价值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形成团结...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刘兰芳香包作品(图片:由作者提供) 许明堂表演道情皮影(图片:由作者提供) 徐宁表演偶戏(图片:由作者提供) 董永虎表演贤孝(图片:由作者提供)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藏着古老的中华大地与山川的气息,它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系统性保护、传承和发展。一代代传承人的坚守和奉献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他们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着天...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3月19日,“雪后阳春 惠游吉林”吉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节启动仪式在吉林市万瑞城举行。作为全省旅游消费季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活动将成为吉林省文旅消费的新场景、新热点,为吉林市文旅商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吉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节由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吉林市政府主办,吉林市联动四平市、通化市、白山市、辽源市,携手推动非遗保护与传承,助力全省文旅经济实现“开门红”。 仪式上,吉林市副市长王石红代表市政府致辞,盛情邀请广大市民、游客惠...
查看更多
要闻
3月18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与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联合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承办的“身体在场——传统舞蹈类非遗学术讲座与展示”系列活动第三场《跨境民族传统舞蹈文化交流与建设和谐边疆》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多功能厅举行,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原一级巡视员马盛德,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的名誉所长欧建平、原副所长江东、副所长卿青、一级演员张宜秋、资深研究员王宁宁、研究员金浩,以及来自北京舞蹈学院的李北达教授,中央民族大...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