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6   星期三   农历闰六月十三   
搜索
论坛
 在保护中传承民族民间舞蹈,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刘  丽  近年来,云南省借助民族地区旅游业的优势,大力发展舞蹈文化产业。通过商业化运作,舞蹈文化产业以越来越成熟的市场定位在推介云南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民族民间舞蹈资源与旅游文化之间的双向效应  民族民间舞蹈作为地方旅游文化中的重要项目,既有利于传统舞蹈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同时又适应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宏观而言,民族民间舞蹈资源与旅游文化的关系呈现出双向效应――地方民间舞这一文化特...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布依族文化“八宝”初识 布依戏《降三星》敲击铜鼓――木盆合音布依傩仪面具――东山圣公(左)、南山圣母(右)     布依族文化“八宝”为:布依八音、布依族谷艺(布依戏)、布依“削肖贯”、布依小打音乐、布依铜鼓、布依《摩经》文化、布依戈榜(布依傩仪)、布依族仪式性“前傩戏”――“哑面”。  一、布依八音  布依八音亦称布依八音坐唱、八音坐弹,系流传黔西南布依族聚居地区的民族曲艺。  据史料记载,早在北宋时期,八音就流入南盘江一带布依族聚居地区,元代,八音加入...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聆听赫哲族古老的声音 姜洪波   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学生与伊玛堪传承人吴明新交流伊玛堪说唱艺术  当赫哲族男子外出捕鱼狩猎回到宿营地之后,人们会燃起篝火,围在一旁听老艺人说唱一段古老的传说;留在家里的赫哲族妇女、儿童以及老人,在茶余饭后也愿意听唱一则有趣的故事来消磨时间;当家中有贵客光临、红白喜事以及逢年过节时,一首风俗礼仪歌曲既可追思也可抒情;传授技能、分辨善恶、倾诉爱情、透射生活……一曲曲古老的传唱回荡在三江平原上。  由于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赫哲族人民...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循序渐进 合理利用  ――山东省“非遗”保护工作综述   山东省现有17市、140个县(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国家级名录27项,第二批国家级名录93项,第一批省级名录157项。   近年来,山东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强化组织领导。近年来,山东省和各市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大市、文化强市的规划当中,并将“非遗”保护工作的成效纳入文化建设考核奖惩内容。    山东省文化厅和各级文化行政部门把非...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以点带面 全面推动  ――辽宁省“非遗”保护工作近况 大连金州龙舞不久前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扩展项目名录。图为龙舞老艺人在学校传授技艺。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我省于2005年7月1日由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进一步确立了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总体目标、指导方针和工作原则。2005年7月4日,召开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遗”保护与乐亭大鼓艺术发展    乐亭大鼓是我国北方主要曲种之一,广泛流传于冀东、京、津及东北地区。演出时一人自击鼓板站立说唱,一人持三弦等乐器伴奏。乐亭大鼓与评剧、唐山皮影并称“冀东文艺三枝花”。自形成以来,名人辈出,影响广泛,在冀东及东北地区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乐亭大鼓发源于河北省乐亭县,是在继承古代多种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演唱实践逐步发展和成熟起来的。它的形成与明清历史、地方方言和风俗有关。冀东乐亭、滦南一带的人们有歌舞习俗,逢年过节...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群星”迎奥运 “非遗”放光彩  ――群星奖综合类优秀节目在京展演   随着8月的临近,北京的奥运气氛日渐浓厚。从街头巷尾的宣传栏,到大人儿童的衣饰玩具等,随处可见奥运元素;从国家大剧院到其他大小剧院,各种迎奥运的演出可谓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7月9日,由文化部主办、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北京群众艺术馆)承办的“迎奥运――群星奖优秀节目展演”活动综合类节目演出,在北京海淀剧院拉开帷幕。此次演出,节目全部从第14届群星奖决赛的优秀节目中选出,可以说是我...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中国戏曲园地一朵奇葩――评剧  戏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它包括300多个声腔剧种,评剧是其中影响最大剧种之一。评剧亦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名“平腔梆子戏”,它流行于中国华北、东北以及其他地区。    中国的冀东唐山,北靠长城,南临渤海,水陆交通发达,为近代工业之都。评剧就诞生在这块物华天宝的大地。自诞生百年来,评剧以其雅俗共赏的艺术品格,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在姹紫嫣红的戏曲百花园,评剧堪称一朵绚丽的奇葩。    滦河两岸的冀东大地上,勤劳...
查看更多
苏州评弹
2008.07.14
专题报道
苏州评弹朱雪琴(左)    评弹是评话和弹词的合称,俗称说书,是用苏州方言进行说唱、表现的地方曲种。在江浙两省及上海等地都颇受欢迎。评弹大约形成于明末清初。到了明代,开始强调说书人要进入角色,说书时要"我即成古,笑啼皆一"。入清以后评弹进一步吴语化,在说表上有官白、私白(苏州话)之分。到了清乾隆以后,苏州评弹出现了兴盛的局面,据说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经征召过一位叫王周士的艺人御前弹唱。王周士后来在苏州成立光裕公所,调整了评弹界。自此以后苏州评弹事业欣欣...
查看更多
南音
2008.07.14
专题报道
南音    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是保存我国古代音乐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它荟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后来又吸引了元曲、戈阳腔的特长,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汇一体而逐渐成为词曲清丽柔曼、旋律缠绵深沉的美妙乐种,尤其长于抒发乡人思亲、游子怀乡的真挚情怀,那如怨如慕如丝如缕的声音,犹如南国夏夜的玉兰花香,一阵阵沁入人们如疾如醉的心田。由于南音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具有曲调优美、易学易唱的...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