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03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十    大暑 大暑
搜索
专题报道
京西幡影古乐辽远 日渐沉寂亟待抢救 幡影古乐展示出一幅独特的民俗画卷(摄影:范继辉)幡影古乐展示出一幅独特的民俗画卷(摄影:范继辉)  2月21日是农历正月十五,一项古老的传统习俗――古幡会在京西百花山脚下的庄户村和千军台村举行。京西古幡会远近闻名,在北京甚至全国也属于罕见的花会形式。   每年正月十五早晨,庄户村和千军台村在各自村子里挂幡,下午3点,庄户村的幡会在“起会”后来到几里外的千军台村东口,千军台村的幡会在此等待,即“接会”。两村会头互致问候后...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浪唢呐,闹东村 ――庆阳唢呐在北京市朝阳区东村农民剧场演出     本网讯 2008年1月25日晚,北京市朝阳区三间房乡的农民朋友们在自家门口的一个具有先锋特色的现代化小剧场内,欣赏到了一场由千里之外来京的农民兄弟的精彩演出。这就是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区委区政府在北京首个农民剧场“东村剧场”联合举办的“浪唢呐”演奏会。演奏会上,三十多名来自甘肃庆阳的农民乐手激...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新疆启动对木卡姆新一轮录音整理  日前,新疆哈密歌舞团和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开始了对维吾尔木卡姆重要组成部分――哈密木卡姆的录音整理工作。    据哈密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亚合甫江?排都拉说,这次整理的前期准备工作始于2003年。与1963年、1982年两次对哈密木卡姆的录音整理相比,本次整理不仅邀请民间木卡姆老艺人参加,还吸收了10余名专业演员参与。演奏所采用的乐器更加多样,整理收录的内容也较前两次更为丰富完整。    亚合甫江?排都拉说,哈...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木卡姆艺术走进高校课堂  10月29日下午,遒劲、婉转的新疆木卡姆音乐在中国音乐学院响起,来自新疆艺术学院的维吾尔族音乐家与中国音乐学院的学生联袂,为“维吾尔族民间音乐教学周”做了一场精彩的汇报演出。  为弘扬、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中国音乐学院与新疆艺术学院协商,从10月11日起共同举办“维吾尔族民间音乐传习班”,新疆艺术学院派出了6位专家前来执教。经过两周的学习,中国音乐学院的学生已能熟练地用弹拨尔、艾捷克等维吾尔族乐器演...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河北高校  近日,河北科技大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积极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将河北民间特有的常山战鼓、井陉拉花、河北梆子、晋州官伞、沧州落子等艺术形式搬上大学的舞台,成为校园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燕赵大地是一片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沃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第一批被列入全国重点保护的项目就达39项,居全国第四位。近些年,河北省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思路。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北科技大学党委提出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查看更多
论坛
“我遇盲艺人或盲艺人遇我 都是缘”――田青专访   田青,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  冯骥才说:“把民族音乐的抢救与弘扬紧紧连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大张旗鼓地把原生态的音乐歌舞搬到舞台上和荧屏中的人是田青。”  余秋雨说:“如果说,置身于佛教音乐中的田青是一位安静的居士,那么,站在原生态文化这一边的田青则是一位激昂的斗士。”  田青说:“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土壤和母亲,古往今来的大艺术家没有不对草根艺术保持一...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第七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圆满落幕  由中国文联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10月6日晚落下帷幕,中外艺术家们历时12天的激情演出也宣告圆满结束。  本届艺术节闭幕式演出在中国剧院举行。演出前,文化部部长、中国文联主席、本届艺术节主席孙家正致闭幕词。  闭幕式演出在国立模范新西伯利亚俄罗斯民间合唱团的歌舞中开场,一曲《卡林卡》使人们跟随着姑娘们飞旋的裙摆和小伙们欢快的舞步,来到了美丽的俄罗斯。接着,日本琉球民族鼓舞团的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服装,手持四竹,头顶花...
查看更多
论坛
 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在传统音乐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  董 灵    在形态纷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音乐文化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比重。且不说按照传统的门类划分或学科建置,诸如乐器里奏出的“器乐”和人声演唱的“声乐”,属于比较“正宗”的“音乐”遗产的范畴,就是那些离不开音乐因素的表演艺术如戏曲、曲艺、舞蹈等等的艺术构成,音乐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于是,像“戏曲音乐”、“曲艺音乐”(有人称之为“曲唱音乐”)、“舞蹈音乐”等等的音乐形态或曰“学科形态”的存在...
查看更多
论坛
 做艺术遗产的知音――边地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说要                                   杨德鋆                                         (云南民族大学)    少数民族艺术遗产的保护,像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水分、肥力、阳光一样,需要创造适合于它的生存、延伸、续传、扩展、增新、溢彩和跟上时光步履前趋的条件,诸如清晰、恰宜、实在的法律政策措施,宽阔、浓郁、优好的环境氛围,及时、积极、得当的...
查看更多
论坛
 关于建立培养保护和管理人才机制的建议                                      蔡良玉    什么工作都要靠人来做。我们这次会议讨论的议题也离不开人才的问题。    我想就建立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人才机制的问题提出一点建议。提出建议的原因有两个:其一,虽然我们对无形文化的保护工作并非现在才开始,而是建立在悠久的历史基础之上,并在解放后做了大量工作(如浩大的“十大集成志书工程”),取得了很多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