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9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廿六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922)
机构
(0)
政策
(9)
资讯
(641)
清单
(911)
资源
(80)
学术
(230)
百科
(0)
其他
(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巴赫希艺术
2022.10.21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巴赫希(Bakhshi) 是在传统
乐器
的伴奏下演绎史诗故事。讲故事的人被称作巴赫希,他们讲述基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传奇圣歌的英雄、历史、浪漫史诗。成功的巴赫希需要用旋律吸引听众,并以有趣和独特的方式讲述故事。巴赫希是乌兹别克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族大事、仪式、公共假期和当地庆祝活动中,讲故事的人总是大受欢迎。这一文化遗产在家庭内部和正式的巴赫希学校传承。
查看更多
越南泰族摆手舞
2022.10.21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泰族摆手舞(Xòe)是一种在仪式、婚庆、乡村节日和社区活动中表演的越南舞蹈形式。该舞蹈有多种类型,最受欢迎的是圆圈摆手舞——众多舞者围成圆环重复象征着祈愿健康与和谐的基础舞蹈动作。常见伴奏
乐器
包括琵琶、鼓、钹和笛。摆手舞是生活在越南西北部的泰族人的重要身份标志,在家庭、舞蹈团体和学校内传承。
查看更多
阿尔库杜-哈拉比亚
2022.10.21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阿尔库杜-哈拉比亚(Al-Qudoud al-Halabiya)是阿勒颇的一种具有固定旋律的传统音乐形式。表演或为宗教目的,或仅为娱乐,演唱一般有
乐器
伴奏,歌词会根据活动的类型而变化。尽管它受到社会变革的影响,但这种音乐仍保留了其传统元素,并在整个城市持续演出。它是阿勒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视为复原力的源泉,在战争时期尤为突出。这种技法在师徒间非正式地传授,也通过学校课程、媒体广播和节目正式传承。
查看更多
“我想通过民族音乐让全世界看到,现在的中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中国”——齐·宝力高...
2022.10.20
专题报道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知名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一辈子只干了一件事情——拉马头琴,并创下多个“第一”:编写第一部马头琴演奏法书籍,创立第一支马头琴乐团,创作第一首马头琴齐奏曲目,组建第一所马头琴艺术院校,第一个把马头琴演奏带进联合国、维也纳金色大厅和奥运会开幕式现场。对于78岁的齐·宝力高来说,马头琴是一件能代表中华民族的
乐器
,其所蕴含的音乐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写照。 把民族自尊和国家自尊印在心田 1944年,齐...
查看更多
成都漆艺国家级传承人尹利萍:将传统漆艺融入当代中国生活美学
2022.10.18
专题报道
朱红色的底饰以金色的花朵和枝叶,两头略小,中间凸起,一个形似腰鼓的花瓶摆放在展柜中,引得参观的人们频频驻足观赏。9月27日,“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这一只牡丹宝相瑞叶花瓶作为四川非遗的代表作品之一被选送展出。10月5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这件漆器的制作者,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都漆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尹利萍。尹利萍告诉记者,这件漆器制作于2012年。那一年,她想制作一件“炫目”的作品,便有了这只牡丹宝相瑞叶花瓶...
查看更多
8月非遗传播活力数据解读——中国非遗博览会、对口援疆展拉高效应明显
2022.09.19
专题报道
“文旅中国·百城百艺”非遗传播活力展示平台,依托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自主知识产权系统“中传云”,实现对155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3610个国家级非遗子项、3603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876家非遗老字号非遗传播大数据信息的实时监测,按照政策保障、队伍情况、非遗活力、媒体关注、舆情反馈5个指标维度,综合计算出2022年8月非遗传播活力值共计17270,其中省级非遗活力值为5457,地级市非遗活力值为6279,县级市(区)非遗活力值为5534。 总...
查看更多
格桑曲杰:寻觅图像中的藏戏历史真实——再论桑耶寺康松桑康林殿藏戏壁画绘制年代、内容及...
2022.09.16
论坛
【摘要】图像学意义上的壁画相对于史书文献中带有作者视角与认知的文字记述,更显示出其自然、写实、描述的特点,某种意义上更具客观、真实的性质,凸显出其历史的真实性价值。笔者实地考察桑耶寺康松桑康林殿绘有藏戏的壁画,结合藏文文献《桑耶寺目录》中的记述,认定桑耶寺康松桑康林殿藏戏壁画并非1200年前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修建桑耶寺时期的作品,而是绘制于1937年下半年,距今仅有85年的历史。壁画内容也为当年桑耶寺及附属建筑康松桑康林殿维修、重建后举行的开光庆典活动...
查看更多
陕西擦亮秦腔文化名片——为传统文化创新赋能
2022.09.15
专题报道
核心阅读 在陕西,秦腔不只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的文化元素。近年来,陕西通过“秦腔+”跨界尝试、创排新剧目、丰富表达方式、推动文旅融合等,让秦腔唱得更响亮,让这张文化名片更闪亮。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一句民谣道出秦腔在陕西人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2006年,秦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如今的秦腔不只有“吼”出来的高亢激越,更以愈发新鲜多样的形式...
查看更多
“民俗中的非遗”系列活动在福州启动
2022.09.15
地方新闻
为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省文旅厅指导福建民俗博物馆策划开展“民俗中的非遗”系列活动,积极构建福建地区民俗文化的区域交流平台,促进文旅融合发展。9月9日晚,“民俗中的非遗”系列活动正式启动,举办“花好月圆夜 福厝探非遗”为主题的中秋佳节非遗沉浸式演出活动。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苏忠明等嘉宾参加了活动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安排了宋代点茶、非遗游园、中秋沉浸式剧场等项目,并在福建民俗博物...
查看更多
专访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2022.09.05
访谈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着持续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获得感,是各族人民群众的宝贵文化财富。 自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开始,短短20多年间,中国不仅以42项非遗问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开创了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模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道路,为地区和国际层面开展非遗保护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这些...
查看更多
1
22
23
24
25
26
19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