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廿四   
搜索
专题报道
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的统一部署,文化和旅游部在2020年元旦、春节、元宵节期间,以国家级贫困县为重点,组织非遗小分队奔赴县级及县以下村镇社区、学校等,广泛开展“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系列文化活动。 “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系列文化活动涉及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民俗等多个非遗门类,共覆盖全国142个贫困县,26个省(区、市)共组织140支非遗小分队,举办约30...
查看更多
论坛
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竹林七贤精神领袖嵇康在《琴赋》开篇中写道:“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作为《北大古琴传承计划——古琴进高校》的重要内容,中国艺术研究院馆藏古琴音乐会“枯木龙吟·让古琴醒来”继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恭王府大戏楼等小型剧场举办了数次演出后,日前又走进了北京大学,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让更多的师生体会到了古琴的琴韵之美。 作为古琴艺术的申报和保护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古琴研究和保护方面有着丰富经验,近年来,通过常态性举办《枯木龙吟...
查看更多
长三角中小学校江南丝竹联盟成立
专题报道
浙江省嵊州市城北小学演出的乐曲《我家有个小九妹》 “我一定要参加表演!”这是上海市青浦区崧文小学“崧雅”江南丝竹乐团一位小团员的迫切心声。眼看就要登台表演了,可这名孩子这些天一直发烧不退。家长和老师都劝她别登台了,她却执意要上。 孩子如此看重的演出,是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徐汇区教育局委托徐汇中学牵头组建的长三角中小学校江南丝竹联盟成立仪式暨展演。两年来的学习和排练,已经让孩子深深爱...
查看更多
人物
杨家庄永音法鼓传承人杨奎举(摄影:赵梵汐) 各有绝活的文武场 法鼓外出表演称为“出会”。出会的时候,按既定路线沿途行进表演叫做“行会”,在固定地点的表演称为“设摆”。表演过程又分为两个部分:“文场”和“武场”。 文场指的是法鼓会的仪仗执事,杨家庄永音法鼓会出会表现的是太子出巡的场面,因此配有各种模仿皇家仪仗的华美器物。如:大纛、软硬对、灯牌、高照、串灯、九图灯、茶炊子、龙筲、衣帽箱等。各种执事雕...
查看更多
10周年媒体报道
最近,一个24岁的内蒙小伙在抖音上火了。视频上,小伙子靠在门边,张口就来了一段呼麦,声音悠扬,令人听来感觉自己仿佛置身广袤无垠的大草原。 视频一发出,便收获了无数的赞,抖音网友们赞扬:“每次听到这个声音,就有种悠远、广阔、古老的感觉,真的是民族文化。” “呼麦”,又名“浩林·潮尔”,是蒙古族复音唱法潮尔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种“喉音”艺术。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一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演唱者运用...
查看更多
保护实践总结
2009年,花儿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甘肃省的花儿由临夏州和政县为主的“松鸣岩花儿会”(河州花儿)、临夏州康乐县“莲花山花儿会”和定西市岷县“二郎山花儿会”为主的(洮岷花儿)两个支系组成。花儿是西北三省区多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用的民歌,是一种表演艺术,深入挖掘、科学研究、严格保护、积极培养、广泛传播、大力弘扬是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弘扬的关键。经过10年的努力,甘肃省在花儿的传承保护弘扬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花儿(松鸣岩花儿...
查看更多
10周年媒体报道
田中禾指导鼓乐社成员 古城西安曾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中心,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起点,几千年的历史沉淀给西安及周边地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而西安鼓乐凭借其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佼佼者。 历史上,西安鼓乐乐社众多。解放初,西安地区有乐社四五十家,每到演出季节,大街小巷,彩旗...
查看更多
10周年媒体报道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公布了50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实践案例陕西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安鼓乐入选。 西安鼓乐,又称长安古乐,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传统民间大型鼓吹乐,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被称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和“中国古代的交响乐”。 其乐曲结构庞大、风格典雅,至今仍使用着唐、宋时期俗字谱的记谱方式,又被称为是破解中国古代音乐史众多谜团的一把钥匙,对于研究、继承...
查看更多
10周年媒体报道
和政县松鸣岩花儿会于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举行,是甘肃省一年中最先举行的传统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是甘肃省著名的三大花儿会场之一,松鸣岩花儿会俗称“四月八”,花儿会期间,临夏地区和甘南州卓尼县、夏河县以及兰州、定西等地区歌手如约而至,在松鸣岩美景的浸染下,会唱“花儿”的,放声歌唱,不会唱“花儿”的,跟着哼唱,整个松鸣岩人如潮、歌如海。各民族花儿歌手在这个大舞台上互相学习、相互交流。 “言之不足,故咏歌...
查看更多
保护实践总结
一、10周年来传承保护概况 2009年,南音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厦门南音无论是专业乐团还是民间乐社都非常活跃,老社团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新社团不断涌现。近10年来,思明、湖里、同安、翔安、集美、海沧六个区均有南音活动,厦门市积极确认各级南音保护单位和传承人,发掘和培养南音传承队伍,开展各类传承保护活动。 代表性传承人情况:当前,厦门共有国家级传承人2名,省级2名,市级4名,区级18名。国家级传承人有...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