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1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廿四   
搜索
保护实践总结
南音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自列入名录以来,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和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的重视和支持下,泉州市政府和社会各界认真履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贯彻国务院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对南音的保护与传承,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营造良好的南音保护社会环境 2004年福建省颁布了《福建省...
查看更多
保护实践总结
羌年也叫“羌历新年”“过小年”“丰收节”等,一般以农历十月初一为节日,为期3到5天,是羌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2008年,羌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羌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年来,四川省相关保护机构积极推进“羌年”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截止目前,全州已有羌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传承人10人,州级传承人17人。 一...
查看更多
人物
杨家庄永音法鼓传承人杨奎举 摄影  赵梵汐 天津市河西区文化馆前的群艺广场上,每到星期三的傍晚时分,杨家庄永音法鼓老会的会员们都会约在一起,在这里进行鼓乐传习排练。会员们少长咸集,各执铙钹等打击乐器,呈八字形整齐地排列在中间摆放大鼓的鼓箱两侧,在一位清健的白发老者指挥下认真演练,铿锵高亢的鼓乐声引得不少过往行人驻足观看。 带领乐队的老者名叫杨奎举,是杨家庄永音法鼓会的第七代传承人,在会内被称为“会头...
查看更多
要闻
波哥大,12月12日——周四上午,正在哥伦比亚首都召开会议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再添15项遗产。申报审议工作将在下午继续。 马来武术传统(印度尼西亚) 印尼的马来武术(Pencak Silat)虽以防身术为人所知,却是一项拥有多个层面的悠久传统,包括心智、精神、自卫和审美,其动作和风格体现出强烈的艺术特征,并要求肢体动作与配乐保持协调。马来武术的印尼名称指代一组具有...
查看更多
要闻
在周三上午的会议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同意1项遗产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项遗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相关审议工作拟在当天下午和次日继续进行。 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遗产: 尤拉斯基卡拉霍德春祭(白俄罗斯) 帕霍斯特(Pahost)村民的每年的圣乔治节举行尤拉斯基卡拉霍德春祭,并举行各种仪式活动。根据传统,这一系列的仪式分为2个部分:第...
查看更多
要闻
古琴作为一件与中国文化息息相通的乐器,在千年的历史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完善的琴乐体系。从二十世纪50年代古琴进入专业音乐院校以来,几十年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现实的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高校古琴音乐教育,传承中国优良文化血脉,由我校主办,学校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承办,民乐系协办的“全国古琴专业教学研讨会”于2019年12月7日至12月8日在中央音乐学院成功举办。此次会议共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大专业音乐院校、音乐科研机构和...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从2017年起,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支持下,山东针对省内传统戏曲类非遗项目传承人群开展集中培训,帮助80余名传承人提升技艺,为非遗小剧种的传承发展注入后续动力。 因人因事施教 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 12月4日,2019年山东省地方戏曲小剧种传承人表演培训班结业仪式暨汇报演出在山东艺术学院举办。在汇报演出中,参加培训的学员们不仅表演了吕剧《姊妹易嫁》、茂腔《寻儿记》等各自剧种的剧目...
查看更多
论坛
11月30日上午,齐鲁大讲坛第187期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叶涛做了《何谓“非遗”——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的专题讲座。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兴起背景,到非遗概念的演变,再到非遗保护的基本原则,叶涛研究员为“非遗热”带来了一场正本清源的“冷思考”。 理解非遗离不开全球化背景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在非遗助力精准扶贫方面,贵州雷山是近些年交出满意成绩单的地方之一。雷山县隶属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被称为苗族文化中心,拥有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时代变迁,苗族村寨逐渐失去往日的光彩,归于沉寂。近年来,随着非遗逐渐受到重视,当地人逐渐认识到非遗技艺的价值,进而拾起祖传手艺,走出了一条值得借鉴及推广的扶贫路,麻料村就是其中之一。 银匠外流 空心化严重 为了早点亲睹麻料村的“芳容”,记者抵达贵州雷山县的当天就急不可待地坐车赶...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第十三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20日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城市福建泉州拉开序幕,来自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33个海内外南音社团相聚一堂,共庆南音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十周年。 20日开幕的南音保护传承成果展分为“华夏正音在泉州”“千家罗绮管弦鸣”“古乐薪传正春风”等部分,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泉州南音的“前世今生”,尤其是“申遗”成功以来的保护传承结果。该展览将持续展出至11月30日...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