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2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十九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921)
机构
(0)
政策
(9)
资讯
(640)
清单
(911)
资源
(80)
学术
(230)
百科
(0)
其他
(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梅花大鼓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梅花大鼓是流布于天津市、北京市、河北省等地区的曲艺表演形式,发源于北京市,盛行于天津市,产生于清代中叶,时称“梅花调”,初为票友作“清客串”时演唱,故又称“清口大鼓”。20世纪初,“清客串”的演唱流入街市,成为卖艺的手段,并出现了金万昌、韩永忠、韩永禄、苏启元等知名艺人,经他们改革并用来卖艺的“梅花调”依流行地域被称之为“南板梅花调”或“梅花大鼓”;原先“清客串”演出的“梅花调”,则被称之为“北板大鼓”。 20世纪初,金万昌到天津市献艺,将梅花大鼓传入天津...
查看更多
数来宝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数来宝,或称“快板”,是一种采用北京方音韵诵叙述、并用竹板等击节
乐器
节拍伴奏的曲艺表演形式。其表演讲求话语流利、合辙押韵、即兴发挥和机趣幽默。相传在明朝即已形成,并在北京一带出现了索、李、朱等传承门派。 数来宝经历了穿街走巷、撂地卖艺和登台表演三个阶段。由于要挨门献艺,演出的对象主要是商家铺户和有钱人家。“把商店经营的货品夸赞得丰富精美,‘数’得仿佛‘来’(增添)了‘宝’”,因而得名。20世纪30至50年代,随着北京曲艺表演场所的多样化,穿街和撂地之外,书...
查看更多
木鱼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东莞市 木鱼歌又称“摸鱼歌”或“沐浴歌”。是流行于岭南广府语系地区特别是东莞非客家区域的曲艺说书形式。旧时多由盲人表演,故又俗称“盲佬歌”。 木鱼歌的具体形成年代不详。已知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在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三百五十年以上。 木鱼歌的表演采用广东白话,表演形式为说唱相间,以唱为主。通常由一人自弹三弦伴奏,坐着演出。演出依演唱方式分为“雅唱”和“俗唱”(也称“读歌”)。其中,“雅唱”曲调委婉悠长,“俗...
查看更多
粤曲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广州市 粤曲是流行于广东及广西的粤语方言区并流传到香港、澳门、东南亚和美洲的粤籍华侨聚居地,采用广州方言表演的曲艺品种。约形成于清代中叶。表演形式为一至二人站唱,另有多人分持高胡、扬琴、琵琶、横箫、长喉管、二弦、提琴(一种广东本地的民间
乐器
)、短喉管、月琴等专司伴奏。后来还出现过“说唱”、“弹唱”和“表演唱”等演出方式。唱腔音乐极为丰富,大致分为自成系统的7个类别:1.梆子;2.二簧;3.牌子曲;4.吸收龙舟、木鱼...
查看更多
祁阳小调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祁阳县 祁阳小调又称“调子”或“小曲子”,是流传于湖南祁阳及其周边地区的曲艺唱曲形式。传统的表演形式多为一女自击碟子站立演唱,另有一男坐着拉二胡伴奏;也有一男手拿花扇、一女手拿手绢,二人边唱边舞的对唱表演情形。后来出现了以小型丝弦乐队伴奏的坐唱表演方式和8至12人集唱、说、数于一体的群口表演方式。伴奏
乐器
增加了月琴、三弦和扬琴等,也有加入竹笛、小唢呐和打击
乐器
的情形。唱词多为七言四句体式,唱腔曲调为曲牌体,常用曲调有...
查看更多
泽州四弦书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泽州县 泽州四弦书是主要流行于山西省泽州县全境以及沁水县东南部、阳城县东部和陵川县西部一带的曲艺说书形式,因以四弦(四胡)为主要伴奏
乐器
而得名。 泽州四弦书至迟在清代光绪年间即已形成,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年以上的历史。表演形式为说唱相间,以唱为主,采用泽州方音。早期只有一人用四弦和腿板自行伴奏表演,后来出现了多人伴奏。唱腔曲调属板腔体,主要板式有平板、紧板、介板、三倒板、官韵等。伴奏
乐器
有主奏
乐器
四弦和三弦、胡胡...
查看更多
曲沃琴书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曲沃县 曲沃琴书是形成并主要流行于山西南部的曲沃县及其周边山、陕、豫三省交界地带的曲艺说书形式。因表演时手持八角鼓和单扇钹交替击节伴奏,故旧称“鼓儿书”或“铰子书”。一般认为是清代道光年间由河南南阳传入当地的“越调”(也作“月调”)与当地的方音和小调结合发展演变而成,至今约有一百三十年左右的历史。 曲沃琴书的表演形式为说唱相间,以唱为主,采用曲沃方音。早期多为一人手拿梆子自行伴奏,采用曲沃当地方音坐着说唱,也...
查看更多
翼城琴书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翼城县 翼城琴书又名“铰子书”,俗称“本地书”,是流行于山西南部翼城县及周边曲沃、襄汾、浮山、沁水、绛县一带的曲艺说书形式。 翼城琴书的形成时间无文献资料可考,由艺人师承推断,清末时期即很兴盛,形成历史至少在一百二十年以上。 翼城琴书的表演形式为说唱相间,以唱为主,采用翼城方音。早期只是一人敲击铰子自行伴奏表演,也曾有艺人自行击打扬琴或弹奏月琴伴奏说唱。后来出现了多人演出的方式,并加入小洋琴、三弦、四...
查看更多
长子鼓书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长子县 长子鼓书是形成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的一种曲艺说书形式。表演形式为说唱相间、以唱为主,且采用长子一带的方音表演。通常以单人敲击书鼓和简板并自拉二胡伴奏的演出居多,后来也出现有双人或多人分持不同伴奏
乐器
配合说唱的演出情形。20世纪中叶以来,除老艺人外,多用地方官话表演;唱腔为板腔体,主要板式有流水板、数板、垛板、悲板等;伴奏
乐器
除书鼓、简板和二胡外,还有采用竹板、板胡、低胡等的情形。伴奏方式为间奏式,即演唱时不伴...
查看更多
青海越弦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西宁市 青海越弦又名“越调”、“越背调”、“背调”,也记作“月调”、“曲子”或“座场眉户”,主要流传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而以河湟谷地的西宁及其所属的大通县、湟中县、湟源县等最为集中。青海越弦在清代中叶由陕西传入青海,在长期流传过程中,艺人们大量吸收青海民间小调和古代小曲,从语言、语调、唱腔、风格等方面对原有的越弦进行丰富和改造,终使之成为独具特色的青海地方曲种。 青海越弦主要以演唱叙述故事情节,曲词通俗上口...
查看更多
1
56
57
58
59
60
19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