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11 星期一 农历闰六月十八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921)
机构
(0)
政策
(9)
资讯
(640)
清单
(911)
资源
(80)
学术
(230)
百科
(0)
其他
(51)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乌力格尔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 乌力格尔是一种蒙古族的曲艺说书形式,约形成于明末清初,广泛流传在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及相邻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省蒙古族聚居地区。 乌力格尔的汉语意思是“说书”,因采用蒙古族语表演,故又被称作“蒙语说书”。在蒙古族民间,将徒口讲说表演而无
乐器
伴奏的乌力格尔称为“雅巴干乌力格尔”,又称“胡瑞乌力格尔”;将使用潮尔伴奏说唱表演的乌力格尔称为“潮仁乌力格尔”;将使用四胡伴奏说唱表演的乌力格尔称为“胡仁乌...
查看更多
小热昏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常州市 常州小热昏是在广泛流行于江浙一带的同名曲艺形式的基础上,依托常州地方语音和民间曲调进行说唱表演的独特曲艺形式。迄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因传统节目大多讽喻当时社会的黑暗现象,为免遭麻烦和迫害,艺人们取名为“小热昏”。 常州小热昏的表演形式以唱为主,兼有说白。节目内容讲求生动风趣,说白滑稽幽默,唱词通俗易懂。唱腔多化用当地百姓熟悉的民歌小调,如梨膏糖调、青年曲、柳青娘调、宣卷调、小放牛、花鼓调等,也有...
查看更多
二人转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二人转是一种源自中国东北,集说唱、戏曲、歌舞、杂技等多元艺术形式于一体的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是东北地区受欢迎的曲艺表演形式。辽宁省辽阳市是其重要的流布地区之一。 辽阳二人转伴奏
乐器
有板胡、二胡、唢呐、梆子、嗡子、大板、扬琴、中胡等。板胡、二胡、唢呐为二人转
乐器
“三大件”,主要道具有扇子、手绢等。经常演出的作品有《十八里相送》《大观灯》《小天台》《小住家》《小拜年》《马前泼水》《马寡妇开店》等。二人转的表演讲求唱、念、做、舞、绝“五功”,在各地的风格迥异。辽阳...
查看更多
东北二人转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黑龙江省绥棱县 二人转是一种用东北方言说唱表演的民间曲艺形式,由东北大秧歌与莲花落融合而成。它形成于清代中期,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广泛流传。 二人转表演以两人及多人唱叙演出的“双玩意”和“群唱”为主,也有由演员扮演角色的“单出头”和“拉场戏”形式。“双玩意”表演时,两位演员分任旦、丑行当,载歌载舞,说唱表演。“群唱”则由多位演员分持不同的伴奏
乐器
,分行当轮递坐唱。二人转以板胡、唢呐、竹板等为伴...
查看更多
东北二人转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二人转是一种用东北方言说唱表演的民间曲艺形式,由东北大秧歌与莲花落融合而成。它形成于清代中期,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广泛流传。 二人转表演以两人及多人唱叙演出的“双玩意”和“群唱”为主,也有由演员扮演角色的“单出头”和“拉场戏”形式。“双玩意”表演时,两位演员分任旦、丑行当,载歌载舞,说唱表演。“群唱”则由多位演员分持不同的伴奏
乐器
,分行当轮递坐唱。二人转以板胡、唢呐、竹板等...
查看更多
东北二人转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黑龙江省海伦市 二人转是一种广有影响的曲艺唱曲形式,因表演时载歌载舞、曲舞相衬,故旧名“蹦蹦”,主要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用东北方音说唱表演,一般认为约在清代中期由东北大秧歌与关内传来的莲花落融合而成。它在发展中广泛吸收东北民歌、太平鼓、东北大鼓等姊妹艺术的音乐唱腔和表演技巧,唱腔曲调异常丰富。 二人转不仅有作为主体的“双玩艺”及多人唱叙演出的“群唱”形式,还有属于小戏体裁,由演员扮演角色...
查看更多
东北二人转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吉林省 二人转是一种广有影响的曲艺唱曲形式,因表演时载歌载舞、曲舞相衬,故旧名“蹦蹦”,主要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用东北方音说唱表演,一般认为约在清代中期由东北大秧歌与关内传来的莲花落融合而成。它在发展中广泛吸收东北民歌、太平鼓、东北大鼓等姊妹艺术的音乐唱腔和表演技巧,唱腔曲调异常丰富。 二人转不仅有作为主体的“双玩艺”及多人唱叙演出的“群唱”形式,还有属于小戏体裁,由演员扮演角色的“单出...
查看更多
东北二人转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铁岭市 二人转是一种广有影响的曲艺唱曲形式,因表演时载歌载舞、曲舞相衬,故旧名“蹦蹦”,主要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用东北方音说唱表演,一般认为约在清代中期由东北大秧歌与关内传来的莲花落融合而成。它在发展中广泛吸收东北民歌、太平鼓、东北大鼓等姊妹艺术的音乐唱腔和表演技巧,唱腔曲调异常丰富。 二人转不仅有作为主体的“双玩艺”及多人唱叙演出的“群唱”形式,还有属于小戏体裁,由演员扮演角色的...
查看更多
东北二人转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黑山县 二人转是一种广有影响的曲艺唱曲形式,因表演时载歌载舞、曲舞相衬,故旧名“蹦蹦”,主要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用东北方音说唱表演,一般认为约在清代中期由东北大秧歌与关内传来的莲花落融合而成。它在发展中广泛吸收东北民歌、太平鼓、东北大鼓等姊妹艺术的音乐唱腔和表演技巧,唱腔曲调异常丰富。 二人转不仅有作为主体的“双玩艺”及多人唱叙演出的“群唱”形式,还有属于小戏体裁,由演员扮演角色的...
查看更多
歌册(潮州歌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潮州市 歌册俗称“笑歌册”,因发源于广东潮州,又称“潮州歌册”。它系从弹词演变而来,流传于潮州周边及福建的诏安、东山、云霄等地。唐代潮州民间艺人根据佛教经义故事编写成新的“变文”,以一件弹拨
乐器
伴奏,自唱自弹,称为“弹词”。由于弹词抄本多有错漏,明清时的民间艺人将之重新加以整理,而后刻印出来,装订成册,在民间广泛流传,由此人们又称弹词刻本为“歌册”。 经过长期发展,歌册逐渐形成为一种用潮州方言说唱的民间曲艺形...
查看更多
1
61
62
63
64
65
193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