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684)
机构
(0)
政策
(5)
资讯
(404)
清单
(21)
资源
(135)
学术
(115)
百科
(0)
其他
(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
二十四节气
”摄影作品展将亮相农博
2018.05.10
要闻
原标题:镜头中的“
二十四节气
”——5.18“
二十四节气
”摄影作品展亮相农博 “
二十四节气
”---中国人特有的时间制度和知识体系。千百年来,不仅一直被用来指导安排农业生产实践,也衍生出很多节令习俗仪式和活动,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体现着中国人特有的哲学精神、思维理念和人文关怀,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 5月18日至27日,由中国农业博物馆主办的“
二十四节气
摄影作品展”,将在全国农业展览馆5号馆展出...
查看更多
我们细说过的
二十四节气
2018.05.04
专题报道
“
二十四节气
”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我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
二十四节气
”。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
”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联合国教科文...
查看更多
立夏日的吃食,原来如此讲究
2018.05.04
专题报道
图1
二十四节气
字体设计之立夏(作者:石昌鸿团队) 2018年5月5日(农历三月二十)是立夏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立夏,意味着季节转换。从立夏起,天气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会感觉乏力,食欲减退,吃不好也睡不好,一到暑天人就消瘦,所谓“疰夏”,有些地方...
查看更多
专访上海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萧烨璎
2018.04.19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萧烨璎,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国家非遗中心”):非常感谢...
查看更多
专访上海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萧烨璎
2018.04.19
访谈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萧烨璎,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中国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首届非遗创新设计大赛”在京启动
2018.04.18
要闻
4月12日,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之际,“天时物道,与时间对话”央美专场暨 “首届非遗创新设计大赛”赛事评选启动仪式在该校举行。 “首届非遗创新设计大赛”由高校、企业合作开展,以文化传播为目的,围绕“天时物道”的主题,征集关于“
二十四节气
”的多元创新设计。比赛分为作品征集、线上初审和复赛3个阶段。经过为期3周、行程万余公里的入校宣讲,大赛团队向全国各地学子分享了非遗创新设计理念与大赛目标。目前,已有包含来自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30余...
查看更多
“我们的节日”的观赏性和文化性
2018.04.11
论坛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又是
二十四节气
之一,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其被赋予了丰富内涵,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和生命观,不仅与现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记忆与初心。 今年清明节当天,专题纪录片《我们的节日——春风春雨话清明》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该片对清明节俗进行细致解读,选取不同地区、不同家族、不同人物的亲身经历,以小见大,生动形象地讲述了“我们的节日”,唤起广大观众深藏在心中的清明记忆,引起共鸣。 非遗来源于生活,人是...
查看更多
非遗旅游:趣相投 景无限
2018.04.09
专题报道
贵州省榕江县三江乡冷衣村二组苗族妇女在制作蜡染(摄影:李长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这草长莺飞、姹紫嫣红的季节里,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祭祖、踏青、旅游,处处洋溢着春天的喜悦和生机——作为中国一个兼有农时节气与传统节俗双重身份的日子,清明节在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又作为“
二十四节气
”的组成部分于2016年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
查看更多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中盛情绽放
2018.04.02
论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按照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以文化兴推动乡村兴的理念,总结经验,科学规划,探索实践,守正出新,共同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
查看更多
中国气象频道“
二十四节气
”设计标识启用仪式在京举行
2018.03.22
要闻
3月21日晚,中国气象频道“
二十四节气
”设计标识启用仪式在京举行。该套标识为2017北京国际设计周“
二十四节气
”标识系统设计征集活动专业组一等奖作品,北京国际设计周现将这套作品无偿赠送给中国气象频道用于公益领域使用。正值“321设·国际设计师节”启动仪式及春分节气之际,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王昱东、中国气象频道总监赵帆、中国气象频道运营中心主任徐虹出席了活动,众多设计师及媒体也来到了现场。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王昱东(左)、中国...
查看更多
1
49
50
51
52
53
6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