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10-12   星期日   农历八月廿一   寒露 寒露
搜索
非遗服饰秀
开幕式讲述“非遗公开课” 6月4日晚,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在恭王府博物馆隆重开幕。 开幕式上,苏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姚惠芬、苗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桂英、黄梅挑花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石九梅、苗族蜡染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芳、荣昌夏布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俭康、湘西苗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梁德颂在开幕式现场与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李思思互动访谈,讲述如何保护和...
查看更多
非遗服饰秀
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将于6月4日至9日在恭王府举行,期间包括6晚11场专业服饰秀展演、2场群众体验的服饰秀以及3场论坛。 在21日的发布会上,恭王府博物馆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孙冬宁介绍了此次活动的整体安排。 6月4日至6月9日,6晚11场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服饰秀展演,选取非遗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实例,展现振兴中国传统工艺、非遗走进美好生活的盛况。分别为:“艺针忆绣——非遗服饰秀...
查看更多
要闻
6月4日晚,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在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启动。姚惠芬、张桂英、石九梅、杨芳、李俭康、梁德颂6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现场讲述了自己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故事。活动上半场,参加“艺针忆绣——非遗服饰秀”的模特们身着华服,款款而出;下半场,在古琴管派传人任景利精彩演绎的《良宵引》中,“白鹭为霜——非遗服饰秀”闪亮登场。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现场讲解了二十四节气,服饰秀的设计师赵卉洲...
查看更多
论坛
  中国民俗学会作为国家一级专业学会,在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一直肩负着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与此同时,中国民俗学会既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咨询机构,也是该委员会2015-2017年的审查机构成员。可以说,中国民俗学会深度参与了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的非遗保护和《公约》实施。尤其是近年来,学会在时间民俗、岁时节令、传统知识和实践,乃至非遗主要领域都形成了学术梯队,集聚了相应的智力资源。  中国民俗学会为二十四节气的申遗工作提供...
查看更多
非遗服饰秀
在我国即将迎来2018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前夕,为了更好地向公众展示我国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和应用,6月4日至9日,将在文化部恭王府推出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 当服装品牌、企业与设计师在探究属于当下的、中国的文化符号时,我国丰富多样、历史悠久的纺、染、织、绣、印等独特的技艺,为纺织服装品牌和设计师在汲取设计灵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去年6月,为期...
查看更多
要闻
在2018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精神,更好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现代生活,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的支持下,经过前期筹备,由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牵头,联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北京服装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服饰研究所等单位,于6月4日至6月9日,在恭王府推出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服饰秀非遗 别让手艺留在过去6月4日至6月9日,6晚11场以中国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9期:2018年5月7日—5月20日 本期信息一览: ▲ 文化和旅游部公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 ▲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
查看更多
要闻
为更好弘扬和传播“二十四节气”文化,在第四十二个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时,中国农业博物馆举办的“二十四节气”摄影作品展在全国农业展览馆5号馆开展。摄影展展出的300余幅优秀作品是从中国农业博物馆征集的2万多件摄影作品中精选出的,主要分节气与物候、节气农事活动、节气与习俗文化、节气养生四个部分。通过二十四节气各个节点草木荣枯、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展示节气规律性变化的物候现象和自然美;通过各地在各个农事节气里的劳作场景,展示节气与农事的紧密联系和传统内...
查看更多
小满农俗
2018.05.21
专题报道
    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智慧,春发夏长、秋收冬藏,万物生长皆有定时,农事习俗更是和节气息息相关,其中小满节气尤其如此,今年的小满时间是2018年5月21日(农历戊戌年四月初七)。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小满的含义包括:北方的夏熟作物还未成熟,但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也指南方的雨水丰盈。小满三候是:“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此时苦菜繁茂,那些枝条细软的喜阴植物在强烈日照下枯萎,百谷进入成熟期...
查看更多
要闻
原标题:镜头中的“二十四节气”——5.18“二十四节气”摄影作品展亮相农博  “二十四节气”---中国人特有的时间制度和知识体系。千百年来,不仅一直被用来指导安排农业生产实践,也衍生出很多节令习俗仪式和活动,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体现着中国人特有的哲学精神、思维理念和人文关怀,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   5月18日至27日,由中国农业博物馆主办的“二十四节气摄影作品展”,将在全国农业展览馆5号馆展出...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