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684)
机构
(0)
政策
(5)
资讯
(404)
清单
(21)
资源
(135)
学术
(115)
百科
(0)
其他
(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春到人间草木知——
二十四节气
之立春
2018.02.05
专题报道
图1
二十四节气
字体设计之立春(作者:石昌鸿团队) 节气概说立春是
二十四节气
的第一个节气。每年2月3日至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2018年的立春时间是2月4日(农历丁酉年腊月十九)。“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是天文意义上春天的开始。立春之后,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四季交替周而复始。立春期间,气温上升,日照、降雨趋于增多,对全国大多数地区来说,立春即是春天的前奏。图2 春上枝头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查看更多
浙江衢州:“立春祭”让更多年轻人见证文化传承
2018.02.05
地方新闻
2月4日是农历立春,我国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春神殿——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妙源村“梧桐祖殿”里,一年一度的立春祭祀大典如期举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这一古老的典礼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更是让村民对一边传承一边开发民俗文化充满了信心。 九华乡位于衢州市柯城区的北部山区,至今保存着一整套完整的祭祀仪式。2016年11月30日,以九华“立春祭”等为代表的中国“
二十四节气
”,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查看更多
岁有大寒知——
二十四节气
之大寒
2018.01.19
专题报道
图1
二十四节气
字体设计之大寒(作者:石昌鸿团队) 节气概说大寒是
二十四节气
中的最后一个,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今年的大寒时间是1月20日(农历丁酉年腊月初四)。至此,节气轮回,下一个节气就是立春,新一轮的循环往复即将到来。“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大寒和小寒是表示寒冷程度的节气,古人认为:“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大部分地...
查看更多
马盛德:理想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18.01.18
论坛
唐卡 非遗大都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在当今工业文明为主导的社会,很多优秀的非遗濒临消亡和失传。日前,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部非遗司原巡视员马盛德应邀做客人民网,就非遗保护的效果与意义回答了网友们的问题。 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解决农耕文明中的文化与当今以工业文明为主导的快速发展社会之间的矛盾?马盛德指出,只有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马盛德谈到他的家乡,青海热贡艺术时表示,青海的热贡艺术是31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
查看更多
专访湖南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叶伟平
2018.01.11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叶伟平,研究生学历,高级政工师。历任湖南大剧院纪委书记、湖南省湘剧院党委书记,其间挂职湖南省武冈市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现...
查看更多
节点性与生活化:作为民俗系统的
二十四节气
2018.01.10
论坛
内容提要:作为农耕时代的特有产物,
二十四节气
在我国传统时代的民众生产、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具有实用性、节点性与生活化等几个方面的特点。其基本性质,不单单只是一种历法体系或者说时间制度,而更是一个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今天,要想更好地保护与传承
二十四节气
,就要充分发挥其作为民俗系统的特性,并使其“无孔不入”地介入现代民众的社会生活。 作者简介:王加华(1978-),历史学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2016年11月30日...
查看更多
央视《乡土》栏目:
二十四节气
——中华文明的骄傲
2018.01.08
专题报道
2016年11月30日,我国申报的“
二十四节气
——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7年12月22日,CCTV-7军事农业频道《乡土》栏目播出了《
二十四节气
——中华文明的骄傲》节目。该期节目为我们呈现了“
二十四节气
”的深厚内涵、“
二十四节气
”与民俗活动的关系,以及申遗成功背后的故事,以下为节目视频。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
与民俗
2018.01.05
论坛
摘要:
二十四节气
起源于黄河流域,指导着农人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围绕着
二十四节气
中的主要节点形成了众多与信仰、禁忌、仪式、养生、礼仪等相关的民俗活动。本文就节气中所包蕴的传统民俗文化择要分类叙述,并指出我们应自觉地传承这一文明财富,尊重自然时间,尊重生命节律。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民俗文化;节气时令 时间如风,星移斗转,天道无穷。节气是自然时令,它依据的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因所处位置的关系,接受阳光照射角度、时间的不同,而带来的一系列天文物候变...
查看更多
雪里已知春信至——
二十四节气
之小寒
2018.01.05
专题报道
图1
二十四节气
字体设计之小寒(作者:石昌鸿团队) 节气概说 小寒是
二十四节气
中的第23个节气,与大寒、小暑、大暑一样,是表示冷暖变化的节气,也是跨年的节气。每年1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285°时为小寒,2018年的小寒时间是1月5日(农历丁酉年十一月十九日)。小寒的到来,标志着天气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 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记:“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三候为:“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大雁顺...
查看更多
马盛德:非遗保护如何更好地“走进现代生活”
2018.01.03
论坛
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部非遗司原巡视员马盛德接受人民网“人民艺术沙龙”栏目采访视频截图非遗大都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在当今工业文明为主导的社会,很多优秀的非遗濒临消亡和失传。日前,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部非遗司原巡视员马盛德应邀做客人民网“人民艺术沙龙”栏目,就非遗保护的效果与意义回答了网友们的问题。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部非遗司原巡视员马盛德接受人民网“人民艺术沙龙”栏目采访视频截图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解决农耕文...
查看更多
1
51
52
53
54
55
6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