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684)
机构
(0)
政策
(5)
资讯
(404)
清单
(21)
资源
(135)
学术
(115)
百科
(0)
其他
(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九华立春祭
2017.02.03
专题报道
“九华立春祭”,是衢州立春祭祀的的传统民俗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每年的立春日,当地人都会举行仪式祭祀春神句芒,青年男女头戴鲜花,进行包括贴春牛图、扮芒神、迎春、鞭春、踏春、探春、采春、尝青、戴春等在内的仪式,并有演戏和各种娱乐活动。这一节日民俗积淀深厚,历史悠久,体现了农耕文明的文化特点。 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外陈村的梧桐祖殿是“九华立春祭”举办地点,该殿为浙江省乃至国内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供奉有木神(春神)句芒的祖殿,神像用一根巨大梧桐树根雕成佛像供...
查看更多
立春祭,
二十四节气
入世遗后衢州首个祭奠上演
2017.02.03
节气资讯
柯城九华乡的春糕由手工完成,口感软糯与光泽柔亮,是可以供于神前的供品。九华立春祭时,村民们家家都要吃春糕,除了“尝春”之意,还有与春神共享季节馈赠。 2017年2月3日是丁酉年立春,衢州柯城九华乡的的梧桐祖殿香火旺盛,四处赶来的村民虔诚地在春神句芒前祭祀上一炷香迎春,以祈求新年平安福瑞。这,是衢州柯城九华立春祭等为代表的中国“
二十四节气
”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第一个立春。国内唯一一座供奉...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
之立春
2017.02.03
专题报道
班春劝农-劝农活动立春从天文上划分,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是农历
二十四节气
中的第一个节气,一般从2月4日或5日开始,到2月19或20日结束。2017年的立春时间为2月3日23点34分。“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自古为农业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自秦代以来,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立春的由来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称“立春节”。《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
查看更多
文化内涵是春节走出去的基础
2017.01.26
论坛
【文化评析】 春节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应用价值是其走向世界的坚实基础。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是以强大的国力与文化影响力为基础的。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载体与重要内容。 依傍农事节气时序形成的中国传统节日体系,是世界节日文化的独特风景。它在文化内涵、社会价值与生活服务功能上,比刚刚入选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
二十四节气
毫不逊色,甚至有更广阔的意义。目前为止,传统节日中仅有端午节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传统节...
查看更多
细说春节传统习俗
2017.01.25
专题报道
蔚县剪纸 作品《鸡》一、春节概说春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古称“元旦”、“元日”、“岁首”、“新年”等,俗称年初一,指夏历(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汉、壮、布依、侗、朝鲜、仡佬、瑶、畲、京、达斡尔等民族都过这个节日。春节的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活动。有关传说很多,其中以“年”兽传说、熬年传说和万年创建历法说等最具代表性。自汉武帝改用农历以后,中国历代都以
二十四节气
中的立春日为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立春最早是祭天、祭农...
查看更多
2016年度非遗保护十大事件揭晓
2017.01.20
其他新闻
参加中央美院研修研习培训的学员在结业展上向观众讲述自己的剪纸作品 摄影 王学思(中国文化报记者) 近日,由中国文化报与中山大学中国非遗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的“2016年度非遗保护十大事件”评选活动,经过专家推荐候选名单、微信微博网友投票等环节,评选结果最终揭晓。 2016年是我国非遗保护事业蓬勃发展、成就斐然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许多非遗保护工作引起了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作为文化报道领域的专业媒体,中国文化报一如既往在2016年追...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
之大寒
2017.01.19
专题报道
大寒是
二十四节气
的最后一个,今年的大寒时间是2017年1月20日(农历丙申年,腊月廿三),星期五,5点23分。据文献记载,“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冷的时期,风大、低温,北方正值“四九”天气,黄河以北积雪不化,更是一片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大寒三候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花草树木、鸟兽飞禽按照季节活动,因此,它们规...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
2017.01.17
论坛
学者正在对上海青浦田山歌进行田野调查 施博文摄/光明图片 柬埔寨小观众们对泉州提线木偶充满好奇 范晋阳摄/光明图片 随着我国“
二十四节气
——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顺利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已有39个项目成为世界级非遗,占世界非遗名录的1/10。自2004年我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以来,短短十几年间,我国的非遗保护...
查看更多
古琴艺术与非遗保护
2017.01.13
论坛
田青 不同朝代的古琴 古代古琴演奏 演讲人简介: 田青,著名音乐学者。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佛教协会顾问、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的研究,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著有《中国宗教音乐》、《净土天音》、《佛教音乐的华化》、《禅与乐》等多部著作。曾任中...
查看更多
联合国非遗名录还添了哪些新丁
2017.01.12
其他新闻
多米尼加美瑞格音乐舞蹈 墨西哥传统骑术 2016年12月初,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闭幕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上,33个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共收录366个项目,包括遗产口述传统和表达、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日活动、与自然和宇宙相关的知识与实践以及生产传统工艺品的知识与技能等。本次入选该名录的除中国申报的“
二十四节气
——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
查看更多
1
60
61
62
63
64
6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