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684)
机构
(0)
政策
(5)
资讯
(404)
清单
(21)
资源
(135)
学术
(115)
百科
(0)
其他
(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2019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在广州召开
2019.06.10
要闻
图1 会议现场 2019年6月7日,在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及传统节日端午节到来之际,“2019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此次会议是在政府机构改革已基本完成、文化和旅游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下召开的,旨在交流各地区、各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实践经验,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把非遗保护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会议首先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推进文化和自然...
查看更多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3 “天”,你我同行一程非遗奇幻之旅
2019.06.05
要闻
非遗保护 中国实践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追求、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约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
查看更多
豫见河南 出彩中原——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开展
2019.06.01
地方新闻
盼望着、盼望着,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又要到来了!6月8日是今年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火热的初夏,一大波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已陆续与大家见面。 此次遗产日活动主场设在省会郑州,其中的“重头戏”就是6月1日至9日在河南博物院举办的“豫见河南 出彩中原——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成果展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南博物院、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承办。今年恰逢祖国70周年...
查看更多
传承民族文化根脉 喜迎祖国70华诞 ——河南省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
2019.05.28
专题报道
2019年6月8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工作部署,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及全省各地市文旅部门将在遗产日前后集中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此次遗产日活动是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活动主题为“非遗保护 中国实践”,重点关注非遗相关法律法规和保护知识的普及,近年来非遗保护的重要成果,非遗领域在...
查看更多
浙江拱墅区“半山立夏节暨传统工艺工作站揭牌仪式”等系列活动举行
2019.05.10
专题报道
5月6日,一年一度的半山立夏节。拱墅区第八届半山立夏节如约而至。满城飘来乌米饭的香味,半山脚下还有跑山、非遗庙会、民俗展示等一系列好玩的活动。不过,今年的立夏节,有点不一样。拱墅又有新动作。 半山立夏习俗世代相传 送春迎夏 半山立夏 在杭州城北的半山,有一座“娘娘庙”,每年的立夏节气,很多当地人会汇聚在这里,按照世代相传的习俗,一起祈福巡行,保佑夏季平安。 上午9点,挖掘恢复3年的古礼“送春迎夏”仪式...
查看更多
2019年“班春劝农”典礼在遂昌县拉开帷幕
2019.04.23
地方新闻
4月21日上午,随着活动司仪一声“吉时到”的高呼,浑厚的鼓声伴着一响土铳响震云霄,2019年“班春劝农”典礼又一次在遂昌县石练镇淤溪村拉开帷幕。 “班春劝农”是遂昌县的传统迎春文化形式。汤显祖任遂昌知县期间,勤政惠民,春耕时节都要率衙役带着花酒和春鞭,举行“班春劝农”仪式,奖励农桑,劝农人勤作农事。从那时起,“班春劝农”成为每年春天县衙鼓励农人春耕生产的一项重要活动。“班春劝农”仪式较好地保...
查看更多
清明节:传承千年的朴实与高贵
2019.04.10
论坛
在我国流传至今的八大传统节日中,只有清明节兼具节日与节气的双重身份。从节气到节日,作为中华文化中历史渊源最为悠久的一个传统节日之一,“清明文化”的形成与历史流变有力地显示了东方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兼容并包、复杂多元的文化特色;而其能在中国流传千年,并在不断演进中葆有勃勃生机,跨越不同历史时期与不同民族的文化子系统,最终形成一个多元丰富的有机文化体系,也与其节日、节气文化中所内含的东方文化信仰、中华文化特色的高度融合性、凝聚力是分不开的,对生死的态度也深刻...
查看更多
刘魁立:中国人的时间制度 ——漫说廿四节气、传统节日和新年
2019.04.01
节气资讯
2019年3月21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专业迎来了“京师社会学讲坛·民俗学系列”第二十六讲,题目为“中国人的时间制度——漫说廿四节气、传统节日和新年”。主讲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亚洲民间叙事文学学会(中日韩)荣誉会长,原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俄罗斯科学院《传统文化》杂志编委刘魁立先生。 刘魁立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民间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工作,
二十四节气
作为中...
查看更多
刘魁立:中国人的时间制度 ——漫说廿四节气、传统节日和新年
2019.04.01
论坛
2019年3月21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专业迎来了“京师社会学讲坛·民俗学系列”第二十六讲,题目为“中国人的时间制度——漫说廿四节气、传统节日和新年”。主讲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亚洲民间叙事文学学会(中日韩)荣誉会长,原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俄罗斯科学院《传统文化》杂志编委刘魁立先生。 刘魁立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民间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工作,
二十四节气
作为中...
查看更多
京城
二十四节气
习俗,你了解多少?
2019.04.01
节气资讯
“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流传广泛的这首《
二十四节气
歌》,用简约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对24 个节气名称一一进行了列举。 顺天应时:
二十四节气
的文化精神 我们知道,地球围着太阳公转,转一圈,就是一年,这个圈就叫黄道。古人把这一圈分成了24份,每转动15°就是一个节气,以立春为起点,大寒为终点,这就是
二十四节气
。
二十四节气
是中国古代民众在劳作生产中,结合了太阳历和物侯历...
查看更多
1
42
43
44
45
46
6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