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684)
机构
(0)
政策
(5)
资讯
(404)
清单
(21)
资源
(135)
学术
(115)
百科
(0)
其他
(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二十四节气
专题展之“壮族霜降节”
2017.10.23
专题报道
二十四节气
专题展之“壮族霜降节”展板“壮族霜降节”是指每年农历九月,即壮语里称的“旦那”。晚稻收割结束之后的霜降期间,劳作了一年的壮族乡民们,用新糯米做成“糍那”、“迎霜粽”,招待亲朋好友。人们也趁农闲的机会交朋结友、走亲串戚、对歌看戏,同时在节庆期间卖农产品、购买生产生活用具,为第二年的春耕做准备。该节庆主要流行于广西大新、天等、德保、靖西、那坡等县,其节日影响范围包括越南、云南、广西南宁、崇左等地区。壮族霜降节现已发展成为祭祀民族英雄、进行商贸活动、民...
查看更多
气收天地广——
二十四节气
之寒露
2017.10.09
专题报道
图1 雁南飞(来源:网络) 节气概说寒露是
二十四节气
的第17个节气,时间在公历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今年的寒露时间是2017年10月8日(农历丁酉年八月十九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时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快要凝结成霜了。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意思是说:鸿雁排列成队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而贝壳的...
查看更多
让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华彩
2017.09.28
论坛
五年,如同一个历史取景框,留下了诸多文化景致—— 回顾文化热词,“飞花令”一夜成为话题,“舌尖体”几度刷屏网络。 盘点文化现象,昆曲热、京剧热、诗词热相继来袭,《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火爆荧屏。 观察教育动向,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成为了全民共识,对中华智慧的学、思、行、悟逐渐走进课堂。 文化潮涌,必有深层的动因;理论建构,才有实践的回响。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与时代相结合的高度,带领全国人民从延...
查看更多
“走进非遗展示馆”系列之三:南京博物院非遗馆
2017.09.26
专题报道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六条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和传承场所,展示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 各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建设的热情日益高涨,各类型展馆孕育而生。如何区别于一般性的博物馆展陈,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进行展示,如何开展展馆建设、管理及运营等等,逐渐成为人们关切和探讨的新议题。 非物...
查看更多
桂子飘香远——
二十四节气
之秋分
2017.09.22
专题报道
图1 水彩画《秋分节气》(作者:施颖) 节气概说 秋分,农历
二十四节气
中的第16个节气,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照《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所记:“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八月中……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查看更多
第九届浙江·中国非遗博览会开幕
2017.09.22
要闻
图1 第九届浙江·中国非遗博览会2017年9月21日,由浙江省文化厅、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承办的第九届浙江·中国非遗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在杭州市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来自我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近400位非遗传承人、相关从业人员携作品参加展览。图2 博览会开幕式现场本届博览会以“非遗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围绕“非遗三生”即非遗生活化、生产性保护与生态区整体保...
查看更多
让民间文艺回归生活
2017.09.21
论坛
近日,我与国际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进行了一场座谈。在交流中,国际专家感慨,自己先后在中国进行了十余年关于传统工艺的田野调研,这五年,尤其能深刻感受到中国民间文化生态的变化,他们认为,中国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的自觉度在提升,从政府的公共政策到社会公众的普遍认识,文化的自信力和影响力无处不在。民间文艺不像精英文艺那样有相对完备的发展机制和空间,它来自生活,来自民众,是劳动者自己的歌唱,是一个民族对美的集体记忆和创造,所以当社会文化转型,生产和生活方式改变,工业...
查看更多
73岁非遗传承人:文化自信让民族自豪感“满格”
2017.09.19
专题报道
“非遗”,近些年不知不觉间成为了人们提及的高频词。不管是线下日常生活中,还是互联网上,关注非遗、保护非遗、传承非遗就像是一股清风,沐浴着整个社会,吹进人们的心田。“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记者团一行近日在贵州省采访,所到之处,记者都深刻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贵州繁荣发展的蓬勃力量。从传统音乐侗族大歌到民俗
二十四节气
(石阡说春),从马尾绣到蜡染技艺,长期以来,当地人在一代代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被完整地传承...
查看更多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二十四节气
之白露
2017.09.07
专题报道
图1 水彩画《蒹葭苍苍》(作者:施颖) 节气概说 太阳到达黄经165°时,是
二十四节气
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白露,今年的白露时间是2017年9月7日(农历丁酉年七月十七日)。 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记:“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此时天气逐渐转凉,夜间水汽凝结在叶子上面,清晨时分结成露珠。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天的露水。白露三候是:“一候鸿雁来;二候...
查看更多
“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
2017.09.05
论坛
开栏语:这一组文章围绕“一带一路”,主要从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文化遗产等不同角度展开讨论,有鸟瞰纵论、有个案剖析,却无不指向丝路经验的总结,丝路精神的阐扬,当是对当前各界热议的“一带一路”话题的一个积极回应。 朝戈金文章从“遗产”或“文化遗产”概念的演变入手,辨析了这些概念变迁与国际社会从尊重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角度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联,揭示了非遗保护所具有的超乎文化领域的深远意义。阿地里文章以《玛纳斯》为对象,从其口...
查看更多
1
54
55
56
57
58
6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