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三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249)
机构
(1)
政策
(215)
资讯
(6342)
清单
(3477)
资源
(744)
学术
(1082)
百科
(4)
其他
(38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将保护非遗文化提升到文化自信来认识
2017.03.09
论坛
2017年的“两会时间”开启,文化艺术界的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们的提案与观点陆续呈现,如何通过艺术的力量迎接文化大发展时代的来临,代表们如何以独特的艺术实践的视角为国建言献策?以下是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艺委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教学委员会导师、中国美协理事李延声的提案:“将保护非遗文化提升到文化自信来认识”。提案内容: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非遗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保护非遗文化,是我们提高文化自信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这些年...
查看更多
传承人
收徒仪式可以有
2017.02.20
论坛
拜师古已有之,只是时至今日,这种仪式也逐渐行将就木。对于跪拜之礼,鲁迅先生还曾挖苦、嘲笑过,所谓有形的辫子剪掉了,脑后仍挂着无形的辫子。但是,撇开其封建糟粕部分,就非遗领域而言,拜师仪式,似乎于今有必要提倡。 一位非遗专家曾说过,在
传承人
概念出现之前,传统手工技艺的佼佼者就是十里八乡的能工巧匠,他们只是大家口耳相传的泥人张、葡萄常、面人郎等,只不过现在将之放在传承传统文化技艺的非遗保护体系中,他们才被冠以
传承人
的名号。那么,如果我们将每一项传...
查看更多
非遗研培的清华实践 激发传统自身的生命力
2017.02.16
论坛
2015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成为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首批试点院校之一。文化部一再提醒参与“研培计划”的院校,要尊重传统、尊重
传承人
,要与他们平等交流,不要搞灌输式的、居高临下的教育。为响应这一号召,我们组织了一系列以交流研讨为主的“非遗进清华”活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非遗展演现场,摩肩接踵的不仅有清华师生,还有专程赶来的社会各界人士。我们不仅请
传承人
参加展演,还请他们走进专业课堂,为学生授课。同学们以往...
查看更多
在国际话语规则中实现本土口头传统元数据标准建设
2017.02.10
论坛
口头传统是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史诗、歌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口头文类及其相关的文化表现形式。就我国而言,由各民族所创造的口头文化遗产的丰富性罕有其匹。许多文类样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都以鲜活的艺术生命力、丰厚的文化内涵、多样的传承方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整体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档案的建设情况看,全国范围内对口头传统的重要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重视不够,对口头传统的属性认识不清,因此出现了“以文本为导向”的种种弊端。在中国文化档案...
查看更多
非遗传承要接足地气
2017.02.07
论坛
非遗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它在薪火相传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力量。推进非遗永续传承,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在坚守情怀中回归现实,广接地气,让更多的非遗重新以自信的姿态活起来。坚守情怀接基因之气,涵养文化复兴的民族根须。非遗是文化的DNA,更具文化命脉的意味。我们只有明白“从哪儿来”,才能更好地懂得“到哪儿去”。故此,非遗的保护传承,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更为面向未来的文化建构提供了深厚的底蕴和滋养。在思想文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代,推进非遗永续传承,首...
查看更多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全国第三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2017.02.06
论坛
2017年1月7-10日,由中国民俗学会、山东省沂源县人民政府主办,沂源县文化出版局、中国牛郎织女传说研究中心承办的全国第三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沂源县召开。本次会议有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河北、山东、云南、山西、台湾等地的近30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会议包括学术研讨和实地调研两部分,8日与会学者实地参观考察了中国牛郎织女传说研究中心、沂源县博物馆、牛郎织女民俗展览馆、世界爱情邮票陈列馆和沂源县燕崖乡大贤山牛郎织女景区。 9日学术研讨会...
查看更多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守护多彩文化基因——访贵州省政协委员龙佑铭
2017.02.04
论坛
村落积淀了民族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习空间和文化遗产富集传承空间。围绕我省非遗保护利用有关问题,记者采访了省政协委员、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龙佑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余未人。 记者:贵州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 龙佑铭:贵州非遗名录体系健全,十大非遗门类齐备。在我省的“四级”非遗名录体系中,国家级非遗名录85项(140处),省级名录561项(653处),市、州级名录1134项,县...
查看更多
与时间赛跑 莫让“人去艺绝”——常州市国家级
传承人
抢救性记录工作初探
2017.02.04
论坛
2016年4月秦德祥先生在常州吟诵传习所(常州市文化馆)授课 2015年,文化部启动300名年满70周岁以上及不满70周岁但体弱多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传承人
抢救性记录工作(以下简称“
传承人
抢救性记录工作”),希望通过数字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系统地记录他们所掌握的非遗知识和精湛技艺,为后人留下珍贵资料。其中,江苏省共有10人入选,包括常州吟诵项目的秦德祥和锡剧项目的吴雅童。项目经费下达时,秦德祥先生76...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保护的经验——以融水苗族坡会群为例
2017.02.04
论坛
【摘要】目前关于“非遗”的研究大多关注单项知识或技艺等的保护,不重视文化遗产生存的空间,以及文化对社区民众的意义。论文拟从具体案例说明社区保护的意义,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保护更有效,更实用,更可行。【关键词】“非遗”;社区保护;融水苗族;坡会【作者简介】徐赣丽(1967-),女,江西宜丰人,民俗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民俗旅游等。当前我国对于“非遗”的研究,大多关注单项知识或技艺层面的生存状态、社会意义、传承价值和保护方...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香港:非遗清单是香港重要的文化资源
2017.02.04
论坛
提起香港,旅游者们的印象通常是节奏快、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靠着香港地铁荃湾站,在高楼大厦的掩映下,却有一片保存完整的古建筑,向人们诉说着她与众不同的过往。2016年6月,这里成为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所在地。 这座被称为“三栋屋”的古建筑,迄今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围村之一。1981年被列为法定古迹;重修成博物馆后,1987年正式开放让市民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中心落户三栋屋古宅,博物馆馆长邹兴华称,因为香港很多非遗项...
查看更多
1
68
69
70
71
72
10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