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三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249)
机构
(1)
政策
(215)
资讯
(6342)
清单
(3477)
资源
(744)
学术
(1082)
百科
(4)
其他
(38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探索——浅析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非遗进校园”
2017.01.23
论坛
摘要:舞蹈教学是舞蹈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的趋势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的相互抨击,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日益流失和消亡。在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探索历程中,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非遗进校园”活动,充分发挥着教学的传承功能,保护与传承着优秀的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推动着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 “跨越了千年历史的波涛,作为“人类活态文化财产”的中华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一直在传承、创新、发展着。它以一种可视的、活态...
查看更多
非遗如何融入现代生活
2017.01.19
论坛
受经济社会急剧转型的影响,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新文化的同时,也在消解旧的文化传统。在此背景下,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能不失其本,又能紧随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融入现代生活? 就必然性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是落实大政方针的现实需求,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需求,是保持文化多样的本质需求,是群众精神生活的迫切需求,也是非遗保护传承的内在需求。与现代生活紧密融合,才有利于非遗传承和发扬光大,如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长沙铜官窑陶瓷烧制技艺等,至今依然生...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
2017.01.17
论坛
学者正在对上海青浦田山歌进行田野调查 施博文摄/光明图片 柬埔寨小观众们对泉州提线木偶充满好奇 范晋阳摄/光明图片 随着我国“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顺利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已有39个项目成为世界级非遗,占世界非遗名录的1/10。自2004年我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以来,短短十几年间,我国的非遗保护...
查看更多
创新满族说部传承和保护
2017.01.16
论坛
【核心提示】对于满族说部的传承与保护,活态传讲十分重要,只有活态地讲起来,才能最大限度激发记忆的潜能。正如有的学者所言:要高度重视记忆文化的发挥,不可蔑视或忽略民间珍贵的记忆文化遗存。 记忆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母源与生存载体,不可轻视。2006年以来,满族说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系列整理和研究工作得以展开,成为在记忆文化挖掘与抢救工作中受到各界充分肯定的典型范例之一。满族说部最初叫作“乌勒本”,其雏形和发端源于对其祖先业绩的追溯,这...
查看更多
古琴艺术与非遗保护
2017.01.13
论坛
田青 不同朝代的古琴 古代古琴演奏 演讲人简介: 田青,著名音乐学者。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佛教协会顾问、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的研究,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著有《中国宗教音乐》、《净土天音》、《佛教音乐的华化》、《禅与乐》等多部著作。曾任中...
查看更多
戏曲传承的交流盛会 艺术发展的精彩篇章——访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
2017.01.12
论坛
广东汉剧《宇宙锋》 “2017粤戏越精彩——全省优秀地方戏曲剧种汇演暨学术研讨会”于1月7日至9日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举行。其间,《广东艺术》记者专门就广东地方戏曲事业发展采访了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 记者:广东是戏曲大省,在传承和发展地方戏曲方面,广东有什么新的举措和思路? 方健宏: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在政策、资金、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去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后...
查看更多
以社区为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保护政策中社区的地位及其界定
2017.01.03
论坛
摘要: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系统中的一个关键词,“社区”指的是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某一个或某一系列非遗项目的施行和传承,并认同该(系列)非遗项目是其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的人。社区的规模可大可小,具有非固定性和非均质性的特点,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被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来理解和界定。社区以及构成社区的群体和个人是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的主体,不仅应当最大限度地参与从非遗项目认定、清单编制、保护措施的规划和实施到非遗项目申请进入各类名录的整个过程,而...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社区:涵义、多样性及其与政府力量的关系
2016.12.29
论坛
摘要: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发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社区”是被理解为可以与“
传承人
”相互置换的一个概念来加以强调的,对社区在非遗保护中的参与、知情乃至引领权利的强调,体现了UNESCO力图通过文化的保护来保护普通人的权益的根本目标。每个社区都具有非均质的、多样性的特点,社区成员在传承和实践非遗项目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作为非遗知识保存者的实践者”同“单纯实践者”之间的不同和相互协作,他们通过不同的分工,共同促成了...
查看更多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城镇化进程中的非遗保护:机制梳理与政策思考
2016.12.19
论坛
摘要:我国当前的新型城镇化与非遗保护实践在目标和理念上具有一种内在的契合,由此反思以往城镇化中的文化否定以及非遗保护中的博物馆式保护的局限,能够提供新的思路导向、新的选择。在认识论层面,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留住文化”的理念能够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文化支撑,新型城镇化的理念则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提供与社会经济的历史趋势相结合的机会,从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注入活力。最后,文章从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新型城镇化的统筹和整合角度作了一些具有政策意涵的思考。 作...
查看更多
传统与现代应该“血肉相连”
2016.12.16
论坛
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现代化社会向我们迎面走来,我们的生活呈现了一个传统和现代融合在一起的状态。这里的“传统”不是从另外一个地方走进来,而是回到“传统”原来发展的一种状态中。传统不是“客人”,是“家里人”;现代也是“家里人”,它是“家里人”的一个转型变化的过程。 近10年来,我国的非遗保护事业确实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而且形成了一个保护的热潮。这种认同和认可对非遗的现代化发展非常有利。目前,各级政府已经开始自上而下地主导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制定,但我们还要...
查看更多
1
69
70
71
72
73
10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