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高金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22年生,2011年去世,陕西安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安塞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她的剪纸作品最大的特征是造型随意多变,质朴素雅,外形和内部装饰简单明了。剪法以暗剪为主,装饰多用打牙、螺旋纹等。整体作品浑厚有力、雄猛威风,呈现阳刚之美,现有徒弟三人。代表作品有:《艾虎》等。
查看更多
戴明教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22年生,上海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顾绣代表性传承人。戴明教自幼酷爱刺绣,在松筠女子学校的顾绣班系统学习了包括刺绣、美术在内的基本功,全面掌握了顾绣基本技能和美术技法。顾绣善于把形象的物理结构用各种针法表现出来,耗时较长,小幅作品也要半年才能完成。戴明教绣出四十多幅作品,还向苏绣学习双面绣,完成了顾绣史上第一幅双面绣作品《群鱼戏藻图》。戴明教在传承顾绣工艺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使濒于失传的顾绣得以在松江延续、传承,并且培养出...
查看更多
李娥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26年生,江苏苏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娥瑛7岁随母学艺,技艺全面、熟练,掌握各种传统针法,后受教于苏州刺绣研究所金静芬老艺人。李娥瑛富于开拓创新精神,首创用透明尼龙绡作底料绣制双面绣,这种技艺尤其善于表现金鱼;她还利用泥金底绣制《梅花幽禽》。她曾在苏州刺绣所开办的多届培训班上教授学员,孜孜不倦,培养传人。代表作品多为双面绣,如《和平鸽》《翠鸟》《松龄鹤寿》等,其中《和平鸽》图案最早被绣为双面...
查看更多
顾文霞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1年生,江苏苏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世纪50年代在苏州刺绣研究所金静芬老艺人的指导下,技艺突进。1955年写成《苏绣针法种类和绣制方法》,由国家译成俄文,转给前苏联作为文化交流资料。1969年赴阿尔巴尼亚传艺一年。1986年创建中国苏绣艺术博物馆。她的绣品具有“古、精、新”的艺术特色,对继承苏绣传统工艺和开发新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绣品内容多为猫、鱼、花等。
查看更多
刘爱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8年生,湖南长沙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湘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爱云从事湘绣创作已有五十多年,她擅长刺绣花鸟、动物、人物,尤擅湘绣狮虎刺绣。师从著名湘绣老艺人余振辉,熟练掌握了湘绣法(湘绣专门绣制动物走兽的针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创新,绣制了《饮水虎》《雄狮》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作品。她还将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形成通俗易懂的技法理论,培养了多名专攻“鬅毛针”法的年轻绣工。代表作品有:《百鸟朝凤》《群仙祝寿图》《白...
查看更多
陈少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7年生,广东番禺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绣(广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少芳196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曾编写《广绣》一书作为培养年轻学员的教科书,从而打破了完全需要师徒手口相传的传统模式。为了留住手艺,她费时十年,巧妙构思,用传统的百鸟百花题材作长卷构图,将广绣大部分的针法和技巧保存其中,成为具有总结性和示范性的技法实物。她还结合中西绘画的色彩构成原理创出了独特的“刺绣丝线色彩构成法”,并研究出“现代艺术肖像绣...
查看更多
林智成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2年生,广东潮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绣(潮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2岁起林智成在潮州市泰生绣庄当学徒,之后转入许炳丰绣庄任潮绣设计师,公私合营后进入潮州潮绣厂,任设计室主任、技术厂长。他运用垫、拼、贴、折等技艺,配合对比强烈的色彩,亦将金绒绣融入其中,呈现出金碧辉煌又极具立体感的绣品。他还吸取苏绣艺术技法,结合潮绣自身的特点,独创了潮绣双面立体艺术品,如《玉堂富贵》等。他还根据自己几十年的潮绣实践,总结出250...
查看更多
郝淑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5年生,四川成都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59年,郝淑萍进入成都工艺美术技校蜀绣班,在老师彭永兴的耐心指点下,逐步掌握了人物刺绣针法、花鸟走兽针法、山水绵纹针法,尤其擅长刺绣人物。为了提高技艺,她还虚心求教于当地的著名书画家,学习他们善于观察、注重写生的创作理念。她精通蜀绣的一百多种针法,并将蜀绣的技艺特点如线片平顺光亮、针脚整齐、施针严谨、掺色柔和、车拧自如、劲气生动...
查看更多
李发秀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土族,1959年生,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族盘绣代表性传承人。13岁起随母亲学绣。盘绣是具有土族特色的刺绣针法,同时运用两根针线,做工精致、复杂、匀称。李发秀利用农闲季节组织当地刺绣爱好者传授盘绣技艺,并且从1996年开始多次在县里少数民族乡镇土族刺绣培训班授课,受训人员多达百人次。
查看更多
石九梅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1年生,湖北黄梅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挑花(黄梅挑花)代表性传承人。石九梅出生在黄梅挑花之乡新开镇邹桥村一个挑花世家,7岁开始跟随母亲、姐姐学习挑花,后又不断拜师访友,技艺日臻成熟,逐渐形成了针脚平正工整、构图精巧完美、色调明快鲜艳的艺术特色。挑花产品涉及各种生活用品,如被面、台布、窗帘等;图案花纹有44种之多,包括动植物和戏曲人物。如今,她仍在不断搜集各种传统挑花图案,追求创新。代表作品有:《凤追凤》《福如东海》《被面·莲花心...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