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钟海仙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8年生,2009年去世,湖南隆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滩头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1934年至1943年在滩头随父亲学徒;出师后与父亲共同经营“成人发”年画作坊;1954年与妻子高腊梅独立经营“高腊梅”年画作坊。1955年公私合营,钟海仙因有一技之长而进入滩头镇染纸社当工人;“文革”时期,钟海仙被迫停止了年画制作,他从“成人发”年画作坊继承的八十多块画版,也大都被付之一炬。1988年退休后,他又重拾老手艺。他精通木版年画制作技法...
查看更多
李咸陆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4年生,2010年去世,湖南隆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滩头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李咸陆是家传滩头木版年画制作的第三代传人,14岁起随父亲李楚北学艺,并在父亲经营的“金玉美”年画作坊做工。之后由于“文革”等历史原因,一度中断年画制作,1988年从工厂退休后恢复生产。他技艺纯熟,掌握滩头木版年画整套雕版、印刷、设色等工艺,是目前滩头地区为数不多的资历最老、技艺高超的年画艺人之一。
查看更多
冯炳棠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6年生,广东佛山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佛山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冯炳棠是家传佛山木版年画制作的第三代传人,1949年开始随父亲学艺,学习了木版年画的开纸、套印技艺。后来苦于没有同行的配合,他便开始自己摸索和钻研年画制作的其他工序,如今他已经能够独立将木版年画的整套制作工艺完成,是广东全面掌握传统佛山木版年画工艺的代表性传人。他制作的年画产品十分丰富,有简单的木版单色画、色彩鲜艳的木版套印画以及大型繁复的木版印线手绘神像画,富有岭...
查看更多
陈兴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0年生,四川绵竹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绵竹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1933年拜大伯陈世金为师,坚持制作年画至今。几十年来,他翻刻了许多传统样式的作品,与旧样几近相同,保持了绵竹年画的纯粹性。绵竹木版年画的特点是,以线版为轮廓而并非套版,彩绘是在轮廓内依个人风格进行描绘。陈兴才的雕刻技法熟练,谙熟传统造型的方法程式。陈兴才也能彩绘年画,但多为小幅作品。1994年,他被绵竹县人民政府授予“绵竹年画艺术大师”称号。近年,作品《双扬鞭》入...
查看更多
邰瑜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2年生,陕西凤翔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凤翔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陕西省民间工艺美术师。邰瑜出身于凤翔县南小里村邰氏木版年画世家,从小受祖父、父亲熏陶,5岁开始学习家传木版年画技艺,10岁时边读书边从事年画刻版、印制工作。经过多年刻苦钻研,他在继承家传的基础上又多有创新,能双手刻版,堪称木版年画界一绝。他的年画造型粗犷,构图饱满,色彩红绿对比强烈。他一生创作了《虎头》《狮子滚绣球》《二十四孝》《四时报喜》《寿星》等几十种年画。19...
查看更多
邰立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2年生,陕西宝鸡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凤翔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邰立平出身于凤翔县南小里村邰氏木版年画世家,从小受祖父、父亲熏陶、培养,承袭了家传五百多年的民间年画技艺。1968年开始专门从事民间年画设计、雕刻、绘画,1978年在父亲邰怡带领下,创建了凤翔南肖里工艺美术研究会,先后挖掘、整理复制木版年画古样三百余件(套),创作年画新样二十余种。1980年,随父创建凤翔凤怡年画社...
查看更多
和训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纳西族,1926年生,2009年去世,云南丽江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纳西族东巴画代表性传承人。和训出身于东巴世家,为家传第六代传人,他的东巴画承自其父亲大东巴和尔。在纳西,能被称为“东巴”的人物,必须全面掌握东巴文化,能够进行整体传承。绘画是作为东巴的必备条件,他主持过成百上千次祭祀活动,每次祭祀活动都必须画一批东巴画,所以其绘画能力和表现技巧不断提高。他所表现的内容多为各种各样的神佛、动植物、妖魔鬼怪及各种法器,纳西族人民对这些形象进行膜...
查看更多
丹巴绕旦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41年生,西藏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唐卡(勉唐画派)代表性传承人,西藏大学艺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丹巴绕旦生于唐卡绘画世家,9岁起在私塾学习文化课的同时随父亲洛桑诺布学习藏族传统绘画,掌握了藏族传统绘画中的所有技法和配色技术。为了了解佛学知识,他15岁进入色拉大乘学院,系统地学习了因明学、佛学理论及绘画理论。20世纪80年代调入西藏师范学院格萨尔研究室工作,绘制了大量具有浓郁藏画特色的《格萨尔王传》彩色插图。他绘制的唐卡法...
查看更多
格桑次旦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58年生,西藏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唐卡(勉唐画派)代表性传承人,西藏大学艺术系讲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71年至1974年参加大昭寺壁画维修工程,同时在诸多藏族传统绘画专家门下学习西藏古壁画维修绘制技法与藏画颜料配制方法以及藏族传统工艺美术技法。1981年考入西藏师范学院文体系美术专业本科班,后因故被迫辍学。1983年开始得到丹巴绕旦教授的悉心指导,系统学习了藏族传统美术技法和史论。1989年被聘为西藏大学艺术系藏族美术专...
查看更多
王习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8年生,河北阜城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衡水内画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习三生于北京,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拜著名内画艺人叶晓峰为师,成为祖传五代的“叶派”内画的第一位外姓传人。“文革”时被遣返回原籍,1977年调回衡水,创建特种工艺厂。自1968年以来,他陆续培养出众多内画新秀,为“冀派”内画烟壶艺术的创始人。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形神兼备,书画并茂。他把国画的皴、擦、染、点、勾、丝等技法引入内画,运笔灵活。他...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