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9 星期五 农历四月十二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150)
机构
(1)
政策
(216)
资讯
(6253)
清单
(3477)
资源
(740)
学术
(1076)
百科
(4)
其他
(38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彭金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2年3月生,江西省高安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采茶戏(高安采茶戏)代表性
传承人
。国家二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出生于高安丝弦戏班顽幼堂所在地上湖乡。1954年进入高安县地方剧团(后改称高安市采茶戏剧团)工作,拜名旦黎花英为师。1955年被派送江西省文艺学校深造,1957年毕业后回到高安县地方剧团任演员。1989年获江西省第二届“玉茗花”戏剧节配角一等奖。1993年为戏曲短篇电视剧《孙成打酒》主角桂英娘配音、配唱,获第...
查看更多
吕凤琴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4年11月生,山东省淄博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音戏代表性
传承人
。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自幼酷爱戏曲艺术,1979年考入淄博市五音剧团,攻青衣、花旦。从艺之初,师从刘艳梅练习基本功。1985年拜五音戏泰斗邓洪山为师,后又得到邓洪山之子邓吉利亲传。学演了《王小赶脚》《王二姐思夫》《拐磨子》等十几个传统剧目。扮相俊美,音色圆润,表演细腻,刻画人物个性鲜明真切。先后主演了《姊妹易嫁》《换魂记》《墙头记》《回龙传...
查看更多
夏美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7年9月生,山东省高密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茂腔代表性
传承人
。1971年考入高密县茂腔剧团,主攻旦角。悉心向茂腔老艺人学习,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和独具风格的老旦唱腔功力。嗓音宽广洪亮,咬字清晰,表演细腻大气,把茂腔艺术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深得观众喜爱。从艺以来主演了《寻儿记》《杨八姐游春》《盼儿记》《南京殿》等几十出大戏。2007年退休后,仍积极参加茂腔剧团演出,倾力培养青年演员,为茂腔的传承贡献力量。
查看更多
张秋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5年7月生,河南省洛阳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剧代表性
传承人
。先后拜刘卫生、冯兆禄、李金波为师,是河南曲剧最早的女演员之一,曾见证了曲剧由小曲走上舞台的转型期。数十年来艺术积淀厚重,传统功底扎实。以青衣立身,兼演别样,对曲剧的表演和舞台艺术了然于心。在曲剧界和观众中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代表作有《花庭会》《秦香莲》《寇准背靴》等几十部传统剧目。自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举办过近十期曲剧培训班,培养学员一百五十余名,学生遍布河...
查看更多
张志学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7年8月生,甘肃省华亭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子戏(华亭曲子戏)代表性
传承人
。1978年师从著名民间艺人马兆堂学习曲子戏。掌握三十多种唱腔及曲调,在《龙凤配》《双官诰》中的旦角表演诙谐幽默。1980年春节将田间院落的曲子戏搬上了舞台。抢救整理的濒危传统剧目有《秋莲捡柴》《陈姑赶船》《双官诰》等二十多本。首先打破过去女性不能上台表演曲子戏的传统,组建的戏班成员从五六个人发展到现在的三十多人,参与编排、导演的曲子戏有三十多本。代表...
查看更多
王芝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5年9月生,河北省蔚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秧歌戏(蔚县秧歌)代表性
传承人
。师承著名秧歌艺人徐才,后来又拜老艺人张仲为师,学演优秀传统剧目《杀狗》等。继承和发展了蔚县秧歌的艺术特点,是蔚县秧歌剧团中技艺较为全面的演员,擅长小旦、刀马、小生等行当的表演,以表演细腻、做功扎实、唱腔优美著称,扮演的《武大郎卖饼》中的潘金莲集唱腔、表演、舞蹈于一身,《雏凤凌空》中的杨排风以身段、把子见长,深受专家学者及广大观众好评。1990年获张家口地...
查看更多
孙贵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2年8月生,山西省太谷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秧歌戏(祁太秧歌)代表性
传承人
。自幼喜爱秧歌,25岁考入太谷县秧歌剧团,跟随王效端(艺名香蛮旦)学唱腔,跟随王振基(艺名小蛤蟆丑)学表演,主攻丑角。从艺数十年来,在数百个经典的太谷秧歌剧目中塑造了惟妙惟肖的小丑形象。以自己对艺术和人生的领悟,将各种小丑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代表剧目有《大挑菜》《偷南瓜》《接亲家》等。多年来致力于培养人才,积极开展地方剧种进校园活动,向师生讲授祁太秧歌的...
查看更多
李英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1年12月生,山西省壶关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秧歌戏(壶关秧歌)代表性
传承人
。16岁考入壶关艺术学校,师从名艺人王招娣,主攻老旦,学艺期间多次参加市、县优秀剧目表演,先后在《红灯记》《杜鹃山》《太阳花》《逼婚记》《酸枣泪》《雇驴》等剧目中担任主角,深受观众欢迎。表演风格朴实无华,唱腔艺术清丽流畅,手眼身法紧扣剧中人物性格,《二渡情》《桃李梅》中的表演尤其出色。热衷于壶关秧歌的研究和传承,曾多次深入职业中学戏剧班和壶关县文化馆对...
查看更多
吴翠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6年3月生,山西省神池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道情戏(神池道情戏)代表性
传承人
。13岁入神池县文宣队学唱道情,16岁调入神池县道情剧团,先后师从石锁仁、段兴旺、李艾疙瘩等,主攻青衣、小旦,后来得到北路梆子贾桂林、李月梅等名家指点,艺名“小山鹰”。唱腔纯正、喷口有力,表演风格朴实大方,针线牌子功、甩袖功、扇子功、镰刀功、围巾功等样样精通,深受观众喜爱。代表剧目有《四劝》《开箱记》《杀楼》《坐楼》《花厅》《牧羊圈》《玉堂春》等。调入...
查看更多
雷通霞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6年12月生,甘肃省靖远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道情戏(陇剧)代表性
传承人
。国家一级演员。毕业于甘肃省定西地区戏校,分配至定西地区秦剧团工作。1996年初调入甘肃省陇剧团(现甘肃省陇剧院)工作至今。系统研修了陇东道情老腔的各类唱法,掌握了单双指弹泪、侧身摇摆、睡态摇摆、秧歌步、地游子圆场等表演程式。谙熟传统道情常识和演出技巧,同时也吸收借鉴秦腔表演艺术,在长期演出实践中重视立异和完善。表演朴实大方,善于吸收兄弟剧种的艺术元素,丰...
查看更多
1
524
525
526
527
528
12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