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9 星期五 农历四月十二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150)
机构
(1)
政策
(216)
资讯
(6253)
清单
(3477)
资源
(740)
学术
(1076)
百科
(4)
其他
(38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边肖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71年1月生,甘肃省庆阳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道情戏(陇剧)代表性
传承人
。国家一级演员。先后在庆阳县文工团、武威地区秦剧团工作,2001年调入甘肃省陇剧院。师从皮影艺术家敬登岐学习陇东道情艺术。继承陇东道情生角唱腔艺术,结合自身嗓音,借鉴秦腔、京剧艺术表演方法,形成“留韵不限声,声扬味绵长”的演唱方法,继承并丰富了陇剧剪影身段和侧身摇晃等典型动作。演唱的《九华山》《周仁献嫂》《辕门斩子》《官鹅情歌》《西狭长歌》深受观众喜爱。20...
查看更多
高乐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蒙古族,1935年11月生,内蒙古自治区商都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人台(东路二人台)代表性
传承人
。1940年师从秦福喜学唱东路二人台。1958年进入商都县东路二人台剧团任导演,后在艺校担任教师。1992年退休后开始整理传统剧目及曲调,创作或改编剧本五十多部。演唱的11首东路二人台唱腔入编国家七大艺术集成志书,曾为《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内蒙古卷》《中国戏曲志·内蒙古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内蒙古卷》提供资料。1995年获得中国戏剧家协会内蒙...
查看更多
周瑾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7年2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彩调代表性
传承人
。国家一级演员。14岁起师从傅锦华学习优秀传统剧目《王三打鸟》《跑菜园》《红色娘子军》《爱情的审判》《蜂花恋》等。戏路宽广全面,表演情感丰富,嗓音甜美悦耳,行腔明快流畅,唱做念舞俱佳,彩调“三件宝”(彩扇、彩帕、彩带)运用娴熟。先后出演传统剧目《王三打鸟》《隔河看亲》《刘三姐》,现代戏《红色娘子军》《爱情的审判》《苗山妹子》《哪嗬咿嗬嗨》《村长醉酒》《还珠洞...
查看更多
邵志庆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2年9月生,贵州省贵阳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灯戏代表性
传承人
。国家一级演员。十余岁开始学习贵州花灯艺术表演,青年时期就掌握了花灯表演技巧,艺术功底扎实,艺术表现力强,声腔、身段和人物塑造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肯定。参与创作多部艺术作品,主要作品有《七妹与蛇郎》《月照枫林渡》《乌江云·巴山雨》《灯班传奇》《征人行》《苏二姐挑郎》《富裕之后》《月儿弯弯》《盐道》等。发表学术论文《浅谈贵州花灯剧的现实农村题材作品建设》,并入选《200...
查看更多
陈申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4年10月生,云南省元谋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灯戏代表性
传承人
。从七八岁开始跟随当地灯社四处演出,12岁拜元谋著名传统花灯艺人普继兰为师。15岁就能表演很多传统花灯剧目,如《张官大拜寿》《探干妹》等。1984年后主攻旦角,形成自己的表演特色,自成一格。全面掌握元谋花灯的剧目、曲调、曲牌,能熟练演唱、演奏元谋花灯,并能主持灯社内的一切仪式。唱腔字正腔圆,韵味淳厚,在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人物思想情感上细致入微,被当地广大花灯爱好者...
查看更多
塔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36年4月生,四川省色达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戏(色达藏戏)代表性
传承人
。 从事格萨尔藏戏的修习、演出与传承数十年。多年来,集编、导、演于一身,对格萨尔藏戏的传承有序而清晰。带领首个由其创办的格萨尔藏戏团在国内外演出,获得好评。帮助创建的藏戏艺术团有十八个,直接或间接帮助的各地藏戏艺术团体不计其数。目前仍在坚持指导藏戏创作和演出活动。
查看更多
才让华旦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藏族,1972年10月生,青海省久治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戏(青海马背藏戏)代表性
传承人
。1990年进入位于玛域阿绕寺的喇荣五明佛学院分院并跟随秋尼活佛学艺,开始学习格萨尔马背藏戏。2003年任阿绕寺藏戏团团长。指导广大藏戏爱好者学习藏戏,筹措资金购买了藏戏团的各种服装、道具,抢救了很多文献资料。2009年被聘为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格萨尔》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2010年被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月生,月生,传...
查看更多
农学良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壮族,1949年10月生,云南省富宁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壮剧代表性
传承人
。自幼跟随老艺人龚天福、黄善章学习壮剧唱腔和动作表演,14岁登台演出,24岁全面掌握了壮戏“哎的呶”“依嗬嗨”多种唱腔,成为能演、能编、能导、能演奏的壮剧通才。1994年起担任富宁县归朝镇后州村壮戏班第六代班主。注重
传承人
培养,先后培养出两批壮剧
传承人
。
查看更多
杨开远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侗族,1965年6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戏代表性
传承人
。出身于侗戏世家,是侗族地区名望高、影响力大的民间戏师。自幼受父亲言传身教,从乐手和龙套开始学习侗戏,18岁首次登台主演。基本功扎实,善于钻研,熟悉导演、编剧、化装、舞台布景等。创作了《三媳争家婆》《团圆之夜》等三十二台现代新编剧目。长期致力于侗戏的展演、资料收集和后继人才的培养。多次组织戏班前往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演出,参加各类展演。致力于侗戏的传承...
查看更多
黄成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布依族,1966年12月生,贵州省册亨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布依戏代表性
传承人
。自幼爱好文艺,师承册亨县崩杠戏队第六代戏师陆元生。14岁参加布依戏演员招考被录用,并参加《罗细杏》剧组排练,担任女主角,先后参与省、州民族戏曲汇报演出。1984年参加在昆明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戏曲观摩录像演出,获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颁发的“孔雀杯奖”。20世纪80年代末回到农村,由于天性酷爱文艺,利用农闲时教授本村布依戏爱好者。目前主要有高燕、韦姗姗等十余...
查看更多
1
525
526
527
528
529
12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