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150)
机构
(1)
政策
(216)
资讯
(6253)
清单
(3477)
资源
(740)
学术
(1076)
百科
(4)
其他
(38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酿醋技艺(赤水晒醋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赤水晒醋制作技艺是经过固体发酵和3年以上暴晒等工序制作食用醋的传统手工技艺,主要流布于贵州省赤水市的赤水河中下游100平方公里的两岸河谷地带。当地属中亚热带气候区,紫色土壤肥沃,稻谷、小麦等农作物质量较高。赤水河流域中下游水质较好,低海拔河畔高热多湿的气候条件形成了独特的微生物环境,适宜生产晒醋。 赤水晒醋采用固体发酵繁殖产生天然醋酸菌,醋坯和半成品醋均在高温高湿的自然环境中历经3年以上暴晒而成,故称“晒醋”。赤水晒醋制作工序如下:首先制曲,撑缸师在端午前...
查看更多
制扇技艺(王氏制扇)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王氏制扇技艺是我国传统制扇技艺的代表之一,主要流布于有“中国竹子之乡”美誉的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市境内及周边地区。广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土壤多为松软泥砂土质,四季分明,且降水丰沛,十分适合毛竹等经济竹木的生长,为当地折扇制作行业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原材料。 自古以来,当地的折扇业就十分兴旺。清代同治年间,浙江黄岩从事制扇业的部分王氏家族成员在王树罗的带领下迁徙至广德东亭乡定居,继续以制扇业谋生,王氏制扇技艺也因此在广德传承。王氏制扇技艺主要工序有30余道,其...
查看更多
制扇技艺(岳州扇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岳州扇制作技艺是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及其周边地区世代传承的传统手工技艺,因岳阳旧属“岳州府”而得名。其主要分布地区为岳阳县月田镇、毛田镇、公田镇、张谷英镇。岳阳县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洞庭湖东岸,地处长江中游中低纬度区,四季分明,热量适度,雨量充沛,为楠竹、凤凰竹等十余种竹材的生长提供了优渥的自然条件。岳阳所产楠竹竹节修长,是制作扇骨的绝佳材料。 岳州扇制作技艺以楠竹为骨、牛角为钉、宣纸为面,用料考究,工艺严谨。制作技艺分扇骨和扇面制作两大程序,包括锯筒、劈片...
查看更多
剧装戏具制作技艺(戏剧靴子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戏剧靴子制作技艺是剧装戏具制作技艺的组成部分,天津戏剧靴子制作技艺源于天津戏剧的发展。自公元1404年设卫建城以来,天津迅速崛起为商业重镇,在经济逐步发展的同时,戏曲、曲艺日益繁荣,戏衣、盔头、戏鞋等戏剧“行头”随之发展。 天津戏剧靴子特点表现在使用原料、制作工序及质量标准三个方面。首先,天津戏剧靴子采用纯天然原料。鞋帮面料选用杭州生产的纯丝大缎,里料为纯棉布,鞋底使用专用纸,底皮选用高级牛皮,美观、结实、耐用。制作鞋帮时先画料、裁剪、粘里料、粘面料,再依...
查看更多
陶器烧制技艺(痘姆陶器烧制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痘姆陶器烧制技艺是流布于安徽省潜山市的传统制陶技艺,现主要分布于该市痘姆乡,同时辐射至周边区域。潜山市位于大别山东南麓,光照充足,无霜期长,蕴含大量富硒富锌天然陶土和丰富的松柴资源,为制陶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痘姆陶器烧制技艺主要包括制泥、慢轮制坯、泥条盘筑、自然晾干、刻字雕花、素烧上釉、龙窑烧制等步骤,其中制泥、装窑和烧制工序最为讲究。痘姆陶泥取自地下5米深土层,使用前经过6个月以上的自然风化,以及碾压、陈腐、摊晒、去杂、粉碎、练泥(排除空气...
查看更多
传统棉纺织技艺(枣阳粗布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枣阳粗布制作技艺是流传在湖北省枣阳市及其周边地区的传统棉纺织技艺。枣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南临江汉平原,属丘陵岗地,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湿冬干,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无论是地理环境、土壤特点还是气候条件都适宜种植棉花,所产棉花纤维长、韧性强,为枣阳手工粗布提供了优质而充足的原材料。 用枣阳粗布制作技艺制作的手工粗布又称“老棉布”“老土布”“手织布”“家机布”等,以当地优质棉花为原材料,采用木质脚踏织布机纺织而成。生产流程主要有轧花、弹花、搓棉条...
查看更多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泽帖尔编制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泽帖尔编制技艺是毛纺织及擀制技艺的一种,流布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泽当镇。泽当镇地处西藏中南部,冈底斯山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千百年来,雪域高原一直有用羊毛编织氆氇、围裙、藏被等毛纺织品的习俗,泽贴尔为泽当本地的精品羊毛手工艺品,堪称西藏氆氇中的佳品。 泽贴尔从选料到编织工序都较为考究。编织泽贴尔必须用绵羊脖子下以及背上的上等细软毛,先用清澈的温水清洗,清洗时羊毛的根部在下、头部在上。清洗后进行晾晒,再分成若干份刷毛,使羊毛呈三角形。接下来进行捻线,粗捻...
查看更多
地毯织造技艺(如皋丝毯织造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如皋丝毯织造技艺以优质野生榨绢丝为原料,以独特的手工打结方法织作,在行业内被称为“手工打结丝毯工艺”。其技艺流布地区为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该市处于长江下游入海口,南依长江、东濒黄海,与张家港隔江相望,交通便利。如皋人文荟萃,巧匠辈出,传统工艺品类繁多,延绵不断,为如皋丝毯织造技艺的传承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如皋丝毯织造技艺有画稿设计、绘制工艺图、丝毯打样配色、染色、拼丝、织毯、平毯、整理等11道工序,其中织毯工序最为复杂,包括上经、制绞、打底、画样、打结...
查看更多
手工制鞋技艺(唐昌布鞋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唐昌布鞋制作技艺是我国传统手工制鞋技艺之一,历史上主要分布在川西平原地区,目前以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为流布中心,并辐射至周边村社。唐昌始建于唐朝,曾是成都地区最富庶的区域之一。繁荣的经贸往来、便利的水陆交通、蓬勃的市场需求,造就了唐昌历史上“榆阳相接,桑麻渐繁”的景象,也孕育出“崇宁刀剪”“崇宁线”等知名产品,为手工布鞋行业的普及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唐昌布鞋传统制作技艺经过百余年发展,坚守川西磨毛边布鞋的基本要求,其最主要的技艺体现在32道工序中...
查看更多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坛下乡铜锣传统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坛下乡铜锣传统制作技艺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之一,在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坛下乡世代传承。耒阳位于衡阳东南部,流经坛下乡的舂陵江畔盛产铜、锡等矿产,为当地炼铜和铜器加工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铜锣是一种以紫铜为主材,按一定比例配入锡、银等金属制作而成的乐器,广泛应用于戏曲舞蹈和民俗活动。坛下乡铜锣为传统手工制作,依循选料、配料、熔水、制坯、锻打、剪边、成型、淬火、冷作、抛光、一锤定音等十多道工序,操作流程较为严谨,对火候和手法要求较高,环环相扣,一气...
查看更多
1
899
900
901
902
903
12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