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150)
机构
(1)
政策
(216)
资讯
(6253)
清单
(3477)
资源
(740)
学术
(1076)
百科
(4)
其他
(38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太极拳(孙氏太极拳)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孙式太极拳是孙禄堂先生于20世纪初创立的著名太极拳流派。他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自身数十年研究与实践,将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三家之拳冶为一炉,融会贯通,革故鼎新,提出了拳与道合的武学思想,形成了以体用兼备为特征,以完备人的良知良能为目的的武学体系。孙式太极拳在全国各地较为普及,远播海外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习练者众多。 孙式太极拳有完备的武学思想及理论技术体系,卓尔不群,自成一家。它讲究三拳合一,认为形意、八卦、太极互补、互融,共同构成不可分割的武学整体...
查看更多
太极拳(孙氏太极拳)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孙氏太极拳,又称“开合活步太极拳”。它由河北省保定人孙禄堂先生融合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创立而成,是近现代影响广泛的太极拳流派之一,深受群众喜爱。河北省保定市为其核心流传区域,全境习练者达9万余人,其中以望都县普及率最高。此外,该拳广泛流传于全国各省市,并远播海外。 孙式太极拳有97式动作,习练要领为高架活步、柔缓圆活、步法进退相随,运转开合相接。它具有三大典型特征:其一,高架活步,这是其最本质特点。走架时重心无上下起伏、无左右晃动,通过活步使重心不断地在...
查看更多
满族珍珠球(伊通满族珍珠球)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满族珍珠球是一项满族民间体育游艺活动。它起源于17世纪早期满族古老的采珍珠生产活动,18至19世纪迅速普及。该项目现主要分布在吉林省东部和南部地区,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是其当代流布的核心区域之一。 伊通满族珍珠球,起初是满族打牲者在采珍珠之余进行的游戏。他们用绣球当珍珠,以蚌壳为球拍,相互击拍传递。后游戏规则变化,演变为一人背篓、另一人以绣球当珍珠向背篓中投掷、中间一人用蚌壳拦截绣球,逐渐形成为一种兼具攻防的民间体育竞技运动。每场比赛由两队参加,每队七人...
查看更多
撂石锁(海陵撂石锁)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海陵撂石锁,是主要流传于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的传统民间体育项目。该项目起源于军中,流行于民间,兴盛于清代道光年间。海陵区周边的姜堰区、高港区、兴化市、泰兴市、靖江市和扬州市江都区等地也有传承。泰州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是盐、稻、油的集散地,商贸繁荣,运输业发达。当地从事运输、码头装卸的工人众多,撂石锁成为他们增强体力的方法之一,因而传承颇盛。 海陵撂石锁分为力量石锁和花式石锁。力量石锁有挺举、摆举、悬停等动作。花式石锁练习样式繁多,有用正掷、反掷、跨掷...
查看更多
花毽(穆氏花毽)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穆氏花毽是产生并流行于天津北辰区天穆村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它由穆成亮创建于清代光绪年间,有140余年历史。穆氏花毽祖辈常以毽会友,切磋技艺。穆氏花毽传播至周边各省,在法国、西班牙、波兰、芬兰、捷克、澳大利亚、保加利亚等国家也有习练者。 天穆村坐落在京杭大运河的北运河左岸。受运河文化影响,该村历史上涌现出一批武术世家、游泳世家、柔道世家以及花毽世家,是著名的运动之乡。穆氏花毽的表演技巧和技术风格特色鲜明、独树一帜。它采用“隔网对抗”的方式计数,花样繁多...
查看更多
幻术(宝丰魔术)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宝丰魔术,指源于宝丰县赵庄镇、商酒务镇、肖旗乡三角接壤地带,并被宝丰县广大群众世代相传的一种传统游艺项目。它发展于明清,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宝丰魔术经长久发展,形成了一套娴熟的表演功夫和精巧的道具制作工艺。它用极敏捷使人不易觉察的手法和特殊的装置将变化的真相掩盖,造成离奇巧妙的表演效果。其道具种类繁多,均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绳、帕、碗、盘、杯、盏等。其种类以传统手彩魔术为主,保留至今的有10多个门类500多个节目。宝丰魔术创造了简练的行话暗语“春典...
查看更多
藏族唐卡(郎卡杰唐卡)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郎卡杰唐卡是藏族唐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17世纪著名唐卡绘画大师郎卡杰创立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现主要流布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部分地区。 作为西康地区独有的藏族传统绘画流派,郎卡杰唐卡画派地域特色鲜明,流派特征明晰,既吸取了勉唐画派风格,也受噶玛噶孜画派的影响,且是唯一一个兼具西方油画透视特点和东方工笔重彩特征的唐卡流派。其构图不拘于传统唐卡对称模式,追求丰富变化,主尊偏小,背景丰富,布局开阔,疏密有致。它的绘...
查看更多
藏族唐卡(齐吾岗派)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齐吾岗派唐卡,是西藏五大唐卡画派之一,诞生于公元13世纪,由雅堆·齐吾岗巴创制,现主要分布在西藏拉萨周边、昌都的类乌齐和日喀则的萨迦、江孜地区。 齐吾岗派唐卡是在吸收外来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绘画艺术风格以及波斯细密画风格的基础上,与西藏萨迦、江孜等地区本土民间传统绘画艺术和审美风尚交融而形成的藏地本土风格艺术画派,也是藏传佛教后弘期文艺发展变革的先锋画派。萨迦寺大殿经堂壁画、江孜白居寺万佛塔壁画、昌都类乌齐寺壁画均是其代表作品。 齐吾岗派唐卡构图严谨,以...
查看更多
藏族唐卡(拉萨堆绣唐卡)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拉萨堆绣唐卡,是一种采用堆绣工艺制作的唐卡种类,历史悠久,工艺独特,自成风格。据史料记载,17世纪时,拉萨已出现官办和民间堆绣唐卡工作坊。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发展,该项目现主要流布于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市、日喀则市、山南市和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等。 拉萨堆绣唐卡在选料上非常严格,早期的堆绣唐卡所用布料须是印度等地的真丝面料,但也会根据客人需求改用其他布料。真丝面料具有优良的染色性能,可以满足堆绣唐卡制作时对颜色的各种要求,且具有珍珠般优雅柔和的光泽,比普通布料更加...
查看更多
藏族唐卡(康勉萨唐卡)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康勉萨唐卡是藏族唐卡的重要流派之一,由珠巴·普布泽仁创制于公元18世纪,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它发源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现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日喀则市,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德格县、新龙县,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县。 康勉萨唐卡结合了勉唐画派的比例系统、钦泽画派的美化装饰、嘎玛嘎赤画派的立体塑造方法,融合了上述三大画派的优点,凭借特色鲜明的绘画技艺,在藏族唐卡诸多流派中独树一帜。它的静、怒佛像区别明确。静像祥和清秀,怒像夸张狰狞,尤...
查看更多
1
897
898
899
900
901
12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