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150)
机构
(1)
政策
(216)
资讯
(6253)
清单
(3477)
资源
(740)
学术
(1076)
百科
(4)
其他
(38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针灸(岭南陈氏针法)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岭南陈氏针法是岭南地区的一种传统针灸疗法,是岭南中医学术流派重要代表之一,包含飞针法、分级补泻法和导气法,具有进针快、痛感小、手法轻、得气快、补泻灵、针具细等特点。其以广州为主要流布区域,依托广东省中医院进行传承、保护、展示和发展,影响力辐射周边乃至东南亚地区。 岭南陈氏针法以“阴阳互济、通调和畅”为学术思想,最早源于《黄帝内经》。第一代
传承人
陈宝珊开设“大国手陈宝珊医馆”,挂牌行医,主治筋伤疑难杂症,擅长循经点穴,疏通经络、运行气血,形成针法理论雏形。第...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马氏济慈堂生育药剂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马氏济慈堂生育药剂制作技艺是历经200余年传承至今的、有关优生优育药剂的制作技艺,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一带,逐渐向银川市等地延伸,求医问药者遍布八方,有广泛的影响力。吴忠市位于宁夏中部,是宁夏沿黄河城市带核心区域,毗邻陕、甘、蒙,是引黄灌区的精华地段。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孕育了境内枸杞、甘草、黄芪、柴胡、秦艽等诸多药用植物,为该遗产项目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清嘉庆初年,第一代
传承人
牛成功在灵州城(今吴忠市)首设药铺,坐堂行医,被尊称为...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腰痛宁组方及其药物炮制工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腰痛宁组方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马钱子粉、乳香、没药等10味中药组成的专门治疗腰腿痛类疾病的中药方剂;其药物炮制工艺,是采用砂烫、麸炒等方法对马钱子、苍术、僵蚕等药物进行炮制的工艺。该遗产项目如今的实践地为承德市,其成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年使用人口达510多万。 该工艺的核心要素是组方和马钱子的炮制。组方的主要特征是,以马钱子为君药,另有9味药物配伍,严格遵循中医君、臣、佐、使理论;在炮制方法上,对马钱子等10味药材遵循古法炮制原则。特别对马钱子的炮制坚...
查看更多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宏仁堂紫雪散传统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紫雪散”由十六味药材精妙配伍而成,历经二百四十天精心炮制。该技艺的核心流布区域天津。“紫雪散”作为救治瘟疫、高热不退、身体拘挛抽搐,以及预防癫痫的常备急救特效药,备受天津历代医家重视,为医药典籍竞相收载。如今,“紫雪散”的影响范围覆盖了全国各地及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紫雪散”的炮制技艺非常复杂,天津宏仁堂严格遵循古老方法制作,从道地选材,到水飞修治、佐金煎煮、收膏下硝、自然阴干、收固闷圈,再到研兑定装,这项技艺已经传承了十七代。 首先选用道地药材,再对朱...
查看更多
中药炮制技艺(岷县当归加工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岷县当归加工技艺是岷县当地民众有关当归加工炮制的知识、技能与实践,主要分布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的西寨镇、清水镇、十里镇等18个乡镇。 岷县地处陇中黄土高原、甘南草原和陇南山地接壤区,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有“千年药乡”之称,是全国有名的道地中药材主产区,盛产当归、红芪、黄芪、党参等名贵中药材。当归性味甘、辛、温,入肝、心、脾,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破瘀生新等功效,被称为“妇科圣药”,岷县当归自古就有“中华当归甲天下,岷县当归甲中华”的美誉。 当归为...
查看更多
中药炮制技艺(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是兴起于明嘉靖时期的汉口帮(汉派)特色制药技艺,是一种以净制、切制、炒制、蒸制、复制等工艺将中药材加工成可供临床调剂和制剂投料使用的中药饮片的技艺。 清嘉庆年间,汉口镇为全国商业重镇,两江四岸分布数百家药栈,成为名副其实的药都。汉口帮与各帮派互通有无、融合发展,形成地域特色鲜明、炮制方法独特的汉派炮制技艺流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是其中的突出代表。1928年,彭银亭进刘有余堂学习中药加工技艺,出师后前往汉口诸多药店做工历练,广采众家之长...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应氏奇穴疗法)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应氏奇穴疗法是以人与天地相参、脏气法时的“时间中医学”为指导的一种疗法。根据病患来诊的不同年份、季节、时辰,运用五运六气理论,对脾胃病、不寐、郁症、肥胖症等病症进行治疗。 应氏奇穴疗法认为自然时日以及气候,与人体的机能乃至病理变化密切相关,随着年份、时辰的变化,不同经脉中的气血盛衰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故法取时令、因时而治,适时选穴、择时针刺、奇穴埋线,本草药对、方应时选、对证归经、按时用药、药有宜忌、因时而变。治法为用子午流注开穴法针刺五腧穴,再用特制针具将...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宋氏中医外科疗法)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宋氏中医外科疗法起源于河南汝州纸坊镇陶村,是经7代临证探索形成的辨治外科疾病的理法方药体系。汝州古有宛洛、襄洛、许洛官道交汇,今有铁路、高速穿境,交通便利;域内物产丰富,盛产中药材,为宋氏中医外科的孕育发展提供了适宜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项目分布区域由陶村逐渐扩展到汝州全境及洛阳、许昌、信阳、驻马店、南阳、郑州等市。 宋氏历代医者坚守整体辨证,精于望色、触摸详察疮疡是否成脓、皮下有无异物及属性,据证施以外病内治、内外同治,如以健脾补肾活血滋骨法加外敷,分型...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祁门蛇伤疗法)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祁门蛇伤疗法是以传统中医药为主,治疗各类毒蛇咬伤,形成系列“祁门蛇药”的特色传统疗法。 祁门县位于皖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良好的生态为蛇类提供了绝佳的生存和繁衍环境,这里有十余种毒蛇,从事野外劳动者容易被毒蛇咬伤。同时中药材也品种丰富,祁蛇、祁术、祁黄精等均为安徽名贵中药。 祁门蛇伤疗法分布范围主要为皖南黄山、池州、宣城、铜陵、芜湖、安庆市及皖、浙、赣周边一带,辐射至苏、鄂、鲁、闽等省市,远到新疆、黑龙江、福建、云南等地...
查看更多
中医诊疗法(朱氏妇科疗法)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朱氏妇科疗法发轫于江苏南通,发展于沪上,是由朱南山先生创立的,奠基于朱小南先生,发展于国医大师朱南孙,至今已历百余年。20世纪初,朱南山拜南通儒医沈锡麟为师,以治时疫重症成名乡里。1916年朱南山徙居上海,设诊所于开封路同兴里,不久即为上海滩名医。1933年设诊所名“南山小筑”,每日诊治200-300号患者。他仿仲景十问之意制定了《妇科十问口诀》,论治注重调气血、疏肝气、健脾气、益胃气,辨证精准,用药得力,效优价廉,得“朱一帖”之名,朱氏妇科始有建树。朱小...
查看更多
1
308
309
310
311
312
12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