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9-06 星期六 农历七月十五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274)
机构
(1)
政策
(215)
资讯
(6365)
清单
(3477)
资源
(744)
学术
(1084)
百科
(4)
其他
(38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纪录片《传承》第三季聚焦年轻“非遗”
传承人
2019.04.09
要闻
4月6日,纪录片《传承》第三季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放。本季将视角更多聚焦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年轻人,通过讲述民间文化的青年故事,去“寻找传承中的青春力量”。 2016年和2018年,纪录片《传承》前两季通过“非遗”
传承人
的技艺与情感的描摹,展现中华文化传承的厚重,也唤起了更多人体验、观看和探究“非遗”文化的兴趣。 制片人贺亚莉介绍,纪录片《传承》第三季分为10集,通过17个
传承人
的故事,探寻华夏大地上1...
查看更多
脱胎换骨:漆艺术的当代传承
2019.04.09
专题报道
漆器源自中国。早在史前时代,我们的先民已经发现漆的神奇,并开始大量在生活器物中应用。从杭州跨湖桥遗址出土8000年前的漆弓,到7000年前河姆渡时期的漆碗,无不佐证着中华先民曾在不断试错中发现漆的胶粘、防腐等功能。《韩非子 十过第十》记载:“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缦帛为茵,蒋席颇缘,觞酌有采,而樽俎有饰。”自禹起,在祭器上用漆作为髹饰,并进行彩绘,漆的功用开始超越了材料属性,进入到审美创造的文化之旅...
查看更多
阿兰·邓迪斯的“宏大理论”建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之实践理性
2019.04.08
论坛
摘要:追求宏大理论抑或尊重地方性知识,是民俗学研究的“两极”。面对民俗学,特别是美国民俗学在当代的式微,阿兰·邓迪斯等学者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归于民俗学者专注经验材料的搜集与呈现,而未能有效建构超越日常实践的宏大理论。作为将理论建构与经验实证相结合的有益尝试,邓迪斯的民俗解析实践启发了民俗学者突破经验世界的局限,以寻找独立民俗现象的普遍意义,并为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及非遗内具之共享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解释框架和认识论范式。在此基础上,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年画重回春节”:让年画走进现代生活——中国传统工艺振兴的路径探索
2019.04.04
专题报道
在故宫召开的“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 “中国年画创作营”聚集非遗
传承人
与设计师力量 中国手艺网与微信市场合作推出“年画重回春节”微信小游戏 采风团队在滩头“福美祥”年画作坊与
传承人
合影留念 天津杨柳青画社己亥猪年新年画作品《竹报平安》 九十三岁高龄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国家级
传承人
杨洛书在制作...
查看更多
湖南完成首批国家级非遗记录成果梳理和遴选
2019.04.03
地方新闻
近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对全省22个民间文学、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记录成果进行了梳理和遴选,共采集成果538条,形成分析报告22篇。 经省非遗中心梳理、专家评审、省文化和旅游厅遴选等程序,精选了5个成果相对丰富、载体多样、要素全面、内容准确的项目列入我省《非遗记录工作首批推荐项目清单》,圆满完成了首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记录成果梳理和遴选工作。 湖南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记录成果梳理和遴选工...
查看更多
借力市场出“深闺”,非遗开辟新天地
2019.04.03
专题报道
近年来,在我国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新设计、新理念应运而生,传统非遗与当代设计的碰撞融合成为一种新风尚。 要在传承与创新中寻找平衡,更要赋予非遗自给自足、自我更新的生命力。 非遗的活态传承离不开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和消费者层面形成的驱动机制,同时也需要开发非遗资源的创意产品目标市场。 刺绣拼接的服饰、蜡染绘制的背包、年画主题游戏、戏剧演出直播……近年来,在我国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
查看更多
南音文化生态之我见
2019.04.02
调研
摘要:本文综合南音历史文献所载、前人研究成果和田野调查资料,通过对南音文化之乐人、乐事、乐谱和乐规等几个主要因素展开论述,来说明南音的传衍总是与特定的文化生态紧密相关。文化生态系统各因素之间互为联系,互为影响。对于当下各地热火朝天的遗产保护工作,应提倡从文化生态的整体视角来审视遗产保护的举措。 关键词:南音;文化生态;遗产保护 中图分类号:J6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923(2018)03-0136-0...
查看更多
香港非遗资助计划接受首轮“社区主导项目”申请
2019.04.02
地方新闻
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辖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办事处于4月1日举行传媒简报会,介绍现正接受申请的非遗资助计划“社区主导项目”。拟申请计划需具一定规模或属较大型项目,每项申请金额不可少于25万港元。 据悉,康文署非遗办事处于3月25日推出非遗资助计划,现正接受第一轮“社区主导项目”申请,旨在加强保护、研究、教育、推广和传承本地非遗项目,支持本地非遗
传承人
和团体的相关工作。 康文署助理署长陈承纬表示,特区政府一向...
查看更多
1分钟知非遗事·非遗半月报第31期
2019.04.01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31期:2019年3月18日—3月31日 本期信息一览: ▲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通知 要求全面落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管理重点举措 ▲ 亚太中心管委会第八次会议在京召开 ▲ 新版中国非...
查看更多
高校为什么要开设非遗通识课程
2019.04.01
论坛
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益深入人心,以非遗为载体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教育,得到快速的发展。从中小学的“非遗进校园”,到非遗讲座、纪录片、展会以及各类非遗体验类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以一种更具普及性、参与性和互动性的面貌回归大众生活,受到社会广泛认可。 如何认识和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遗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但除了严谨的非遗学术研究,在高校开设具有通识课特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对于增强青年人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和了解,培养...
查看更多
1
559
560
561
562
563
122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