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9-06   星期六   农历七月十五   
搜索
地方新闻
为激励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更好开展传承活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发展,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工作部署,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了《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度传承活动评估工作的通知》,全面启动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工作。 苗族民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千钧在开展传承活动 湘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爱云在指导...
查看更多
人物
“山清水秀石牛湾、喜事一桩处处传,贫乡娶得富家女、全村上下笑开颜。”70岁高龄的吴燕城舞着折扇迈着碎步、轻声哼唱着欢快的采茶小调,且歌且舞。 虽然已是70岁高龄,但吴燕城依旧舞姿优美、步伐轻盈。李凌 摄 作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级非遗项目粤北采茶戏的传承人,吴燕城虽年事已高,但仍秉承着对采茶戏的热爱,时常前往粤北南雄、曲江等采茶剧团指导新人,期盼着采茶戏再次迎来春天。 吴燕城在接...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以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为标志和开端,我国非遗保护的“标准化时代”已经到来。从基层工作者的角度出发,现有的法律法规和保护工作规范体系在实施过程中经常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传统标准与当代标准的矛盾、不同标准并行存在、政府职能部门间缺乏协调机制、相关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等。面对这些问题,基层非遗保护工作者应在认清非遗保护工作本质的基础上,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并通过建立部门间协调机制等措施,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3月23日下午,璀璨非遗《海派百工》前传60部8K微电影纪录片发布仪式在缤谷文化广场的生活实验室剧场举行。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16个区非遗保护中心、相关市属单位的负责人和曾参加过纪录片拍摄的项目传承人等160余人,出席了仪式。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龚毅介绍《海派百工》8K微电影纪录片摄制项目和意义,以及此后利用《海派百工》拍摄成果进行AR巡展,让更...
查看更多
人物
一座城市亦或是一段人生,或许尤为色彩斑斓,或许显得朴实无华,但终究,各色纷繁的喧嚣之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犹如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景德镇,不外如是。 瓷器 这一期,伴随着采访的脚步,我们来到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传统颜色釉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邓希平老师的工作室。1942年出生的邓希平老师,自1965年来到景德镇,瓷器便交织于她的人生之中,犹如窑变的颜色釉一般,无法预知亦不可复制...
查看更多
地方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文化和旅游局等三部门制订的《上海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制订的《上海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9年2月28日 上海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仲春时节,宁海县城繁花似锦。宁海县跃龙街道外环西路369号,占地35亩的宁海东方艺术博物馆庭院幽深,小桥流水。一间工作室内,三个90后大男孩胡亮亮、王占奎、王琼正在各自的案前低头摆弄着。乌黑的头发和红红的箍桶之间,握着竹刀的手在灵活地上下翻飞。挂在枝头的蟠桃、戏珠的长龙,在原本朴实无华的红泥中渐渐堆塑成型。他们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泥金彩漆的新生代传承人,有人称他们为“泥金三少”。今年,是他们入行的第十个年头。 伴着窗外的鸟鸣声声...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中国非遗保护运动历经十余年,已从政策宣传的动员阶段进入到了传承发展的创新阶段,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正是这一阶段非遗保护的标志性方法。至此,如何理解非遗传承人的主体内涵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命题。从乡贤文化的视角,梳理非遗传承人的文化传统与承继谱系,辩证非遗传承人概念的生活—职业—制度多维谱系:生活谱系的文化接受与文化传播主体,即文化传统中的一般人;职业谱系的具有较高地方知识修养的民间群体,即民间百工(艺人);制度谱系的优秀传统文化领域的精英代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指数”(Index of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简称“ISI指数”),是浙江省根据某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情况,利用无量纲化处理、采用功效系数法计算出来的统计数据,是用来衡量某地区非遗保护情况的指标,涉及名录体系、保存保护、传承传播、事业保障、队伍建设、工作创新等6个方面。在大数据背景下,基于该指数开展全省各地非遗保护发展综合情况的...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境中,民俗学在发展。其表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与民俗学科的研究相契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施与民俗学科的要旨都是传承。研究民俗学的意义与价值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是一致的。民俗学的学科理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必将促进民俗学科的发展,而且利于中国今后的文化发展战略。 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民俗学挣脱了“左倾”政治的窠臼和所谓“四旧”的思想束...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