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王永昌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6年4月生,山东省广饶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吕剧代表性传承人。吕剧作曲家。1956年进入广饶县吕剧团任音乐教师,其间向东路琴书老艺人商业兴拜师学艺,1969年调入惠民地区(现滨州市)吕剧团。从事吕剧创作五十多年,坚持走访民间艺人,取材于民,亲口学唱,当面记谱,先后为一百五十余出吕剧演出剧目作曲。在长期的实践、演出、交流与考评中,总结出吕剧声腔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快简慢繁,微变渐进,一曲多用,变不离宗。作品多次在省内外获奖...
查看更多
欧阳觉文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2年12月生,湖南省浏阳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戏(长沙花鼓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作曲。1956年考入湖南省花鼓戏剧院,1969年开始为一百二十六出剧目作曲,其中有花鼓戏《沙家浜》《送货路上》等。作品《桃花汛》《秋天的花鼓》《将军谣》《乡长本姓赵》《乡里警察》《老表轶事》等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师从花鼓戏老艺人杨保生、杨福生、何冬保等。在司鼓、作曲方面均有建树,尤其是熟练掌握湖南花鼓戏曲调的老曲谱。其司鼓对于戏的掌控...
查看更多
杨小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1年5月生,河南省内乡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戏(衡州花鼓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1977年考入湖南省衡阳市花鼓戏剧团从艺,次年师从阳映太、刘昭应、周恩兰等衡州花鼓戏老艺人。1983年演出《云翔缨舞》获主演一等奖,1984年被评为湖南省第一批优秀青年演员。扮相秀丽而不乏英气,表演鲜活生动,戏曲韵味足,幽默中不失豪爽,泼辣中融入典雅。突出刻画人物性格,通过强化人物性格的表现,使扮演的角色变得生动,加上爽利的声腔,表现出...
查看更多
潘爱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5年9月生,湖北省沔阳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戏代表性传承人。师从程兰亭(艺名一朵云),又得前辈艺人赛云霞、胡蝴蝶、束小云的指点,唱腔圆润自然,吐字清晰,韵味醇厚,尤其擅长高腔、圻水、四平及各种小调的演唱。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套独特的演唱风格,为行家和观众认可。几十年来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妇女形象,主演的古装戏《秦香莲》《朱买臣》《济公追踪》《赵五娘》等和现代戏《向老三招婿》《红炉》《卖摇窝》《小...
查看更多
余杞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2年12月生,安徽省宿松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南词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1975年考入宿松黄梅戏剧团,师承曲作家陶演及黄梅戏艺术家江丽娜等人,在学习文南词的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局限,努力拓展表演领域,曾被评价“戏路宽,悟性好,多才多艺”。嗓音宽亮,有韵味和特色,表演风格朴实生动,形神兼备,善于塑造各种不同类型的艺术形象。曾在《苏文表借衣》中饰演表嫂,在《追舟》中饰演妙常,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多年来,坚持参与各地演...
查看更多
陈美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4年9月生,浙江省东阳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婺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0年6月入金华地区婺剧训练班,1985年入浙江婺剧团。先后师从葛素云、郑兰香等前辈名家,工文武花旦,武功扎实,身段利落,唱腔清亮、优雅甜美。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对婺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有研究、创新和发展,成为婺剧艺术新一代代表性人物之一。代表剧目有《辕门斩子》《白蛇前传》《拷打提牢》《昆...
查看更多
张建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3年8月生,浙江省金华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婺剧代表性传承人。1979年考入金华地区婺剧训练班,师从徐汝英、郑兰香等前辈名家,专攻花旦,1985年入浙江婺剧团。博采众长,文武兼备,唱做俱佳,成功地塑造了《米糷敲窗》中的王金贞、《牡丹对课》中的牡丹、全本《穆桂英》中的穆桂英、《昭君出塞》中的王昭君、《昆仑女》中的海飞云等众多鲜活生动的舞台形象,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创作才华。1997年获第十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01年调入金华艺术学...
查看更多
刘建杨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1年6月生,浙江省绍兴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绍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幼年进入绍兴地区绍剧艺训班,受艺于陈鹤皋、傅马潮、戴祖堂等名家,后入浙江绍剧团,拜六龄童(章宗义)为师。在继承六龄童绍剧猴戏表演艺术的基础上,借鉴舞蹈与武术的特点,使绍剧猴戏在当代又有了新的发展。2004年获文化部文华表演奖。代表作有《火焰山》《孙悟空大闹乾坤》《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真假悟空》等。先后培养了陈炳灿、章劼、王浩爽、杨钦锋等学...
查看更多
章宗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4年3月生,2014年1月去世,浙江省绍兴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绍剧代表性传承人。出身梨园世家,6岁从艺,12岁登台演出,主工武生,兼演武丑。20世纪40年代连续演出了三十六本连台本戏《西游记》,在其中扮演孙悟空一角,开创了猴戏“活、灵”的南派风格。代表作《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被拍成电影,发行到七十二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小七龄童、屠世冲、钱小宝、赵树春等众多学生。
查看更多
杨柳汀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11月生,浙江省宁波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甬剧代表性传承人。1961年入宁波市戏曲学校,师从黄君卿、周定黻等前辈名家,主攻小生。戏路较广,表演自然松弛、台风洒脱优美,嗓音清亮,念白清晰,深刻刻画人物真实细腻的情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重人物、重生活的演出风格。代表作有《半把剪刀》《天要下雨娘要嫁》《雷雨》《浪子奇缘》《杨乃武与小白菜》《秀才的婚事》《典妻》等。多年来,培养了严耀忠、虞杰、苏醒等一批中青年演员。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