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严顺开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7年6月生,2017年10月去世,湖北省鄂州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滑稽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59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滑稽剧团任演员。在滑稽戏代表作《阿混新传》《特别的爱》《独养女儿》《太太万岁》等戏中担任编剧、导演和主演。作为“南派小品”代表人物之一,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代表作有《张三其人》《我在马路边》《难兄难弟》等。获全国第三届...
查看更多
翁双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8年2月生,2014年1月去世,浙江省慈溪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滑稽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49年入蜜蜂滑稽剧团,师从姚慕双、周柏春。后又历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滑稽剧团、上海曲艺剧团、上海滑稽剧团主要演员。其表演既有卡通式的生动,又有生活的质感,语言诙谐幽默,极具弹性。独创了一种跳蹦摇曳的形体动作,每部戏里均以这一动作来招笑和塑造人物,在戏里多扮演“小人物”一类的角色。代表作品有《满园春色》《性命交关》《海外奇谈》等...
查看更多
张晓东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9年11月生,江苏省泰兴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淮北梆子戏代表性传承人。1970年考入临泉县梆剧团,师从艺人张素芝,12岁登台演出。1980年调入宿县地区梆子剧团,师从淮北梆子戏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福兰,后又得到了常香玉、马金凤、陈小香等戏剧名家的指导。主攻花旦,兼演青衣、刀马旦、老旦,还能反串小生等行当。扮相甜美,唱腔极富感染力,委婉动听,常杂糅美声和通俗歌曲的发声方法,博采众家之长,表演上借鉴现代舞和民族舞元素,既不失传统韵味...
查看更多
金由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9年6月生,广东省雷州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雷剧代表性传承人。1955年到海康县大三星雷剧团学艺,跟随老艺人吴乃爱学习腰腿、身段基本功。1957年被选入新中华剧团,师从许凤阳学习把子和剑术,师从粤剧演员陈姚四等学习刀枪、功夫。表演风格泼辣、沉稳,工刀马旦、老旦,精于把子功和身段功,扮相俏丽端庄,嗓音略沙而富有韵味。舞台上唱、念、做、打精湛娴熟,善于把握人物性格,注重表演技艺和内心体验的结合,将角色的内心世界表现得细腻准确,演得...
查看更多
袁章考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2月生,2015年1月去世,河南省内黄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落腔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演员。师从老艺人李北田,主攻须生,兼演其他行当。台风稳健,台步潇洒自如,在髯口、帽翅、水袖、念白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表达人物内在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嗓音宽广洪亮,唱腔收放有度,善用花腔、呕音,行腔流畅自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了吕剧、四股弦等剧种的声腔艺术,继承和发展了落腔老生唱腔。掌握传统剧目四十余部,代...
查看更多
孙国际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6年6月生,河南省安阳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淮调代表性传承人。1979年调入安阳县淮调剧团,跟随老艺人苗秀臣、王少顺、马贵卿、杨运福学艺,主攻武生、老生。嗓音清脆嘹亮、音域宽广,表现力强,大本腔、二本腔兼用;吐字清晰,唱腔优美。表演动作干净,武功扎实,耍刀舞枪得心应手。多年来,培养了大批青年学生,弟子赵保娣攻老生、须生行当,孙学海攻短打武生,且均已成为淮调剧团的中流砥柱,为淮调的生存和延续做了大量工作。
查看更多
梁家梁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4年10月生,海南省海口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琼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17岁习艺,21岁进入新群星剧团,师从三升半(王秀明)、韩文华等名家,攻小生。以演《拾玉镯》《樊梨花》受到好评。表演飘逸脱俗,举止有度,尤擅巾生。唱腔吐字清晰,韵味醇厚,行腔悠扬婉转,层次鲜明。先后在《张文秀》《搜书院》《七品芝麻官》等近百出剧目中担纲主角。曾随团赴泰国、新加坡演出,并应新加坡国家电视台、泰国法政大学邀请录制了《七品芝麻官》《百花公主...
查看更多
张少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4年10月生,湖南省衡阳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祁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78年进入衡阳市祁剧团工作,曾在中国音乐学院进修。师从祁剧名旦黎燕飞、谢美仙、张瑞莲。唱腔甜润,语言、形体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表演风格端庄、沉稳、细腻。主演了四十余台祁剧。舞台形象深入人心,如《闹严府》中的严婉玉、《昭君出塞》中的王昭君等。曾获文华新剧目奖、湖南省优秀青年演员称号等。2011年应邀赴香港参加中国戏曲节演出活动并讲授祁剧高腔艺术。
查看更多
甘伯炼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9年12月生,湖北省崇阳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琴戏代表性传承人。从小拜老艺人蒋传玉、许国南、周怡生为师,学唱提琴戏,以演小生和老生为主,先后主演了《灯笼记》《雪梅观画》《辕门斩子》《三宝记》《梁祝姻缘》等五十多台传统提琴戏剧目。教唱腔,传技艺,先后创办多个业余提琴戏剧团并担任艺术指导,排演《双合莲》等剧目,为提琴戏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大批骨干演员。
查看更多
丁瑞魁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5年3月生,河南省武陟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股弦代表性传承人。9岁学艺,12岁登台。唱腔优美,代表角色有《机房教子》中的娃娃生,精通生、旦、净、末、丑各个行当和戏曲音乐软、硬场面,根据其口传整理的剧本有五十多部。数十年来,为了二股弦的传承发展,组织参加省级展演和市、县级调演,并多次到河南师范大学、焦作师范专科学院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演出及交流。不仅潜心钻研,不断提高自身技艺水平,且一直把传承作为重点,弟子雒丽、康娥、邢季等均已成...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